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整合保护目标下的武汉城市圈传统聚落景观特质识别

发布时间:2021-12-21 23:11
  武汉城市圈北接大别山、南邻幕阜山,中囊江汉平原,地跨黄冈、孝感、黄石、咸宁、鄂州、仙桃、潜江、天门等8个大中型城市,面积约为5.8万km2,是“江西填湖广”等移民线路上重要集散地,有着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聚落的居住环境得到了改善,但与此同时,聚落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也在加剧破坏和衰退。本文以传统聚落的整合保护为目标,从三个层级构建传统聚落景观特质识别的研究框架,分别是全境景观特征类型识别,传统聚落景观面域区划,以及聚落尺度的景观特质识别。最后针对不同级别分别提出全境景观、面域聚落景观、聚落尺度的保护策略。研究结果可作为支撑跨区域聚落景观保护、管理的基础。全境尺度,对于聚落赖以生存的基底环境,基于ArcGIS平台,将土地覆盖类型、海拔、地形起伏度3种景观特征因子属性数据进行叠加,识别出30种景观特征类型。景观特征类型区划结果为跨区域传统聚落管护和武汉城市圈传统聚落的整合保护提供了研究的基础。在基底环境保护方面,基于ArcGIS平台,用加权叠加工具对土地覆盖类型、海拔、坡向、坡度、地形起伏度等5个因子进行叠加分析,得到武汉城... 

【文章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整合保护目标下的武汉城市圈传统聚落景观特质识别


武汉城市圈空间范围图

传统聚落,保护目标,特质,技术路线


研究框架

流程图,传统聚落,景观特征,流程图


出的景观特征面域图。尺度。基于区域内的自然数据资料,借助 ArcGIS,起伏度、坡度、坡向等数据;同时,通过查阅文献、历史变迁、文化演变、民风民俗等。通过对当地对传统聚落及其周边环境的实地踏查、问访、测绘传统聚落的自然、人文特质、审美感知,以及历史传承等信息。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徐州市中心城区大型商业综合体空间分布与集聚特征[J]. 戴宁蔚,沈山.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8(06)
[2]山水意象:鄂东南传统村落形态分析研究[J]. 朱华,尹璐.  四川建材. 2018(09)
[3]鄂南传统民居建筑的生态适应性营建调查与分析——以“楚天第一古民居群落”宝石村为例[J]. 夏晋,周浩明.  湖北社会科学. 2018(05)
[4]景观特征评估——LCA体系与HLC体系比较研究与启示[J]. 汪伦,张斌.  风景园林. 2018(05)
[5]基于空间核密度的新型城镇化实验区农村居民点变化研究——以天津市蓟州区为例[J]. 谭博文,宋伟,陈百明,甄云鹏,康燕燕.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8(05)
[6]基于地域文化的鄂东南传统民居建筑形式及其策略[J]. 熊闻晋,徐钊.  山西建筑. 2018(08)
[7]基于核密度的余江县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J]. 黄聪,赵小敏,郭熙,谢文,张佳佳,叶英聪.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6(11)
[8]鄂东北传统山地聚落形态特征及其成因探析[J]. 陈茹,李晓峰.  华中建筑. 2016(11)
[9]传统村落公共开放空间图式语言及应用[J]. 王云才,孟晓东,邹琴.  中国园林. 2016(11)
[10]中国乡村复兴与乡村景观保护途径研究[J]. 李景奇.  中国园林. 2016(09)

博士论文
[1]基于整合保护的武陵山区传统聚落景观特质识别研究[D]. 李果.华中农业大学 2017
[2]城镇化进程中的城乡文化整合研究[D]. 朱媛媛.华中师范大学 2014
[3]鄂南传统民居的建筑空间解析与居住文化研究[D]. 董黎.武汉理工大学 2013
[4]乡村景观特征评估与规划[D]. 陈英瑾.清华大学 2012
[5]聚落空间特征与气候适应性的关联研究[D]. 张乾.华中科技大学 2012
[6]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 刘沛林.北京大学 2011
[7]基于社区结构的传统聚落形态研究[D]. 林志森.天津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酉水中下游流域传统聚落景观特征研究[D]. 陈雯霜.华中农业大学 2018
[2]重庆彭水县乡村发展类型的区划及其景观特征识别研究[D]. 汪伦.华中农业大学 2018
[3]武汉城市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分异影响机制研究[D]. 杨锁华.中国地质大学 2018
[4]民间秩序的空间表达:鄂东南大屋民居堂屋空间研究[D]. 张贝.华中科技大学 2018
[5]武汉城市圈产业一体化发展模式与路径研究[D]. 张文.武汉工程大学 2017
[6]武当山风景名胜区五龙宫景区风景特质识别研究[D]. 张天骋.华中农业大学 2016
[7]赤壁羊楼洞古镇及其茶文化的整体保护与发展研究[D]. 黄曼.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4
[8]基于英国风景特质评估体系的吉首市风景特质评估研究[D]. 朱杰.华中农业大学 2013
[9]基于GIS技术的遗产廊道构建研究[D]. 王磊.北京交通大学 2012
[10]近25年来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分析[D]. 熊宏涛.华中师范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5453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35453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f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