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步行系统的高层城市综合体街区公共空间的城市性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31 06:56
高层城市综合体街区是集约型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出现的街区类型,有着城市多种功能类型的高度复合化以及街区空间组织的立体化与垂直化的显著特征。高层城市综合体街区通常在一定范围内的城市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职能,代表着一种当代和未来城市聚居方式。街区公共空间是承载城市公共生活的场所。对于综合体街区来说,它的公共空间有着更显著的城市性特征,这与综合体街区公共空间发挥的城市职能是密切相关的。本文以对公共空间城市性的研究作为切入点,关注的是高层城市综合体街区公共空间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城市性是综合体街区公共空间的核心属性,也是综合体街区公共空间设计的目标性能。城市性研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障街区公共空间的设计能够为人们创造高效而可持续的公共生活场所,满足城市的主体“人”的公共生活对空间的使用需求和心理需求。高层城市综合体街区的公共空间设计包括有两个具体的设计环节分别是宏观层面公共空间布局的设计和微观层面具体公共空间的设计,两个环节对城市性的关注侧重点有所不同。公共空间布局的城市性设计,关注的城市空间要素自身,以及与城市各类功能要素、文化要素的协同整合。公共空间的有机整合是实现街区城市性...
【文章来源】: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11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1公共空间的有序与无序
从微观空间视角,街区公共活动空间城市活力的缺失是街区“非城市性”的主要表现。过宽而未经精细化设计的人行道、空旷无人的楼前转角广场等成为高层城市综合体街区内常见的现象。街道界面过长且封闭、内外渗透性差,沿街活跃性功能类型较少,建筑物与城市空间的互动性差等,这类“非城市性的界面”是导致高层城市综合体街区公共空间缺乏活力的主要原因。“失落的”公共空间降低了步行作为一种出行交通方式的可能性,高层综合街区的高密度和混合使用的特性并没有在街区活跃度中发挥出潜力,反而因其巨大的建筑体量、机械的功能分区形成了许多城市真空边界。
图1.2-1公共空间的有序与无序街区公共空间无序状态,指的是街区公共空间组织方式的含糊或混乱状态,存在很多没有实际功能用途的公共空间,空间节点要素之间的连贯性差等等。从北京金融街的黑白肌理图可以见得,位于北京西二环的金融街街区与周围城市环境之间存在明显的空白隔离区域,且街区内建筑体量大、各自为政,忽视建筑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得街区内的公共空间大都处于一种无法清晰界定且没有空间序列的离散状态。这些空白区域主要为机动车道路所占据,使得街区的步行空间的没有形成紧密而有序的空间联系,这成为影响金融街城市公共活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街道界面形态规划控制之“贴线率”探讨[J]. 周钰. 城市规划. 2016(08)
[2]“流动的城市性”推动下的当代城市空间变革[J]. 许凯,孙彤宇,段翔宇. 时代建筑. 2015(06)
[3]兼顾城市性与生态效益的德国城郊大型住区设计——以绍尔豪森公园住区项目为例[J]. 刘姝宇,宋代风,王绍森. 新建筑. 2015(02)
[4]城市建筑综合体的城市性探析[J]. 王桢栋,文凡,胡强. 建筑技艺. 2014(11)
[5]北京当代MOMA 联接复合体[J]. 斯蒂文·霍尔,李虎,Iwan Baan,Shu He. 城市环境设计. 2013(06)
[6]街道界面“贴线”形态之中西比较研究[J]. 周钰,贺龙. 世界建筑. 2013(06)
[7]本体之外——基于CA理论与神经网络学说的建筑城市性研究[J]. 唐斌. 建筑学报. 2013(01)
[8]《人性化的城市》[J]. 扬·盖尔. 中华建设. 2010(08)
[9]今天的城市性[J]. 赫尔穆特·博特,刘涟涟,蒋薇. 国际城市规划. 2010(04)
[10]地铁站上的漂浮城岛——香港九龙站发展案例研究[J]. 薛求理,翟海林,陈贝盈. 建筑学报. 2010(07)
博士论文
[1]“合”当代城市建筑综合体研究[D]. 王桢栋.同济大学 2008
[2]城市设计的整合性思维[D]. 陈天.天津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基于知觉体验的建筑界面材质表现研究[D]. 谷文静.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2019
[2]城市性视角下广州旧城街区功能密度与多样性的计量研究[D]. 陈玉兰.华南理工大学 2018
[3]城市综合体外部公共空间的“城市性”研究[D]. 费兰.华南理工大学 2015
[4]城市广场活力构成要素的量化分析[D]. 胡敏.华南理工大学 2014
[5]珠江新城核心区公共空间使用满意度评价研究[D]. 刘继骁.华南理工大学 2012
[6]基于分形理论的城市广场空间形态研究[D]. 胡延芹.大连理工大学 2012
[7]历史文化街区边界区域设计研究[D]. 王禹.清华大学 2011
[8]界面空间[D]. 邓璐.中央美术学院 2010
[9]基于集群形态理论的当代西方建筑综合体形态研究[D]. 罗冲.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8
[10]街道界面控制性设计研究[D]. 赵新意.重庆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559823
【文章来源】: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11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1公共空间的有序与无序
从微观空间视角,街区公共活动空间城市活力的缺失是街区“非城市性”的主要表现。过宽而未经精细化设计的人行道、空旷无人的楼前转角广场等成为高层城市综合体街区内常见的现象。街道界面过长且封闭、内外渗透性差,沿街活跃性功能类型较少,建筑物与城市空间的互动性差等,这类“非城市性的界面”是导致高层城市综合体街区公共空间缺乏活力的主要原因。“失落的”公共空间降低了步行作为一种出行交通方式的可能性,高层综合街区的高密度和混合使用的特性并没有在街区活跃度中发挥出潜力,反而因其巨大的建筑体量、机械的功能分区形成了许多城市真空边界。
图1.2-1公共空间的有序与无序街区公共空间无序状态,指的是街区公共空间组织方式的含糊或混乱状态,存在很多没有实际功能用途的公共空间,空间节点要素之间的连贯性差等等。从北京金融街的黑白肌理图可以见得,位于北京西二环的金融街街区与周围城市环境之间存在明显的空白隔离区域,且街区内建筑体量大、各自为政,忽视建筑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得街区内的公共空间大都处于一种无法清晰界定且没有空间序列的离散状态。这些空白区域主要为机动车道路所占据,使得街区的步行空间的没有形成紧密而有序的空间联系,这成为影响金融街城市公共活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街道界面形态规划控制之“贴线率”探讨[J]. 周钰. 城市规划. 2016(08)
[2]“流动的城市性”推动下的当代城市空间变革[J]. 许凯,孙彤宇,段翔宇. 时代建筑. 2015(06)
[3]兼顾城市性与生态效益的德国城郊大型住区设计——以绍尔豪森公园住区项目为例[J]. 刘姝宇,宋代风,王绍森. 新建筑. 2015(02)
[4]城市建筑综合体的城市性探析[J]. 王桢栋,文凡,胡强. 建筑技艺. 2014(11)
[5]北京当代MOMA 联接复合体[J]. 斯蒂文·霍尔,李虎,Iwan Baan,Shu He. 城市环境设计. 2013(06)
[6]街道界面“贴线”形态之中西比较研究[J]. 周钰,贺龙. 世界建筑. 2013(06)
[7]本体之外——基于CA理论与神经网络学说的建筑城市性研究[J]. 唐斌. 建筑学报. 2013(01)
[8]《人性化的城市》[J]. 扬·盖尔. 中华建设. 2010(08)
[9]今天的城市性[J]. 赫尔穆特·博特,刘涟涟,蒋薇. 国际城市规划. 2010(04)
[10]地铁站上的漂浮城岛——香港九龙站发展案例研究[J]. 薛求理,翟海林,陈贝盈. 建筑学报. 2010(07)
博士论文
[1]“合”当代城市建筑综合体研究[D]. 王桢栋.同济大学 2008
[2]城市设计的整合性思维[D]. 陈天.天津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基于知觉体验的建筑界面材质表现研究[D]. 谷文静.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2019
[2]城市性视角下广州旧城街区功能密度与多样性的计量研究[D]. 陈玉兰.华南理工大学 2018
[3]城市综合体外部公共空间的“城市性”研究[D]. 费兰.华南理工大学 2015
[4]城市广场活力构成要素的量化分析[D]. 胡敏.华南理工大学 2014
[5]珠江新城核心区公共空间使用满意度评价研究[D]. 刘继骁.华南理工大学 2012
[6]基于分形理论的城市广场空间形态研究[D]. 胡延芹.大连理工大学 2012
[7]历史文化街区边界区域设计研究[D]. 王禹.清华大学 2011
[8]界面空间[D]. 邓璐.中央美术学院 2010
[9]基于集群形态理论的当代西方建筑综合体形态研究[D]. 罗冲.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8
[10]街道界面控制性设计研究[D]. 赵新意.重庆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5598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3559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