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蓄热电暖器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5 10:11
以某公司原有2.4 kW固体蓄热电暖器为研究对象,采用了实验测量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电暖器存在的蓄热率不足、可接触外表面温度过高、蓄热通道出风口温度过高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根据研究结果制作了新式固体蓄热电暖器,其热工性能满足了现行国家标准。首先对现有电暖器的性能进行了测试,获得了加热功率、升温特性、特征点温度等反应电暖器性能的基础数据。同时,采用Hot Disk热常数分析仪对原电暖器的蓄热体、保温板两大主要部分的热物性参数进行测量。在此基础上参照现有固体蓄热电暖器的几何参数建立了数值模型,采用CFD软件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对相同条件下的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测试数据的分析比较,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正确性,为进一步优化固体蓄热电加热器奠定了基础。在固体蓄热电暖器的优化过程中,以数值模拟为手段,通过改变蓄热体材料的性能参数,调整蓄热通道宽度、高度、出风口结构、保温板厚度等几何参数,计算分析了上述因素与固体蓄热电暖器主要技术指标(蓄热率、外表面温度、出风口温度等)的关系。得到了提高固体蓄热电暖器蓄热率、降低出风温度、降低外表面温度的方案。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固体蓄热电暖器的蓄热率大于75%,出...
【文章来源】:石家庄铁道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固体蓄电暖器内部结构
探头与样品热量传递示意图
图 2-3 Hot Disk 热常数分析仪际测量时探头的电阻变化可以用式 2-1 表示:R(t)=R0[1+α Ti+α T(t)] 是探头在瞬态记录前的电阻,α是热阻系数(TCR), T(t)是假品完全接触时的平均温度上升值: T(t)=P0×D(τ)π3/2rKP0——探头释放的热(J);K——被测样品的导热系数 λ/(W·m-1·k-1);r——探头的半径(mm);D τ ——无量纲时间数,可以由软件算出。式 2-2 可以看出 Hot Disk 探头传感器的平均温度的上升与D(τ)成 2-3 得到:τ=√atr=tΘ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某蜂窝陶瓷蓄热体热交换特性数值模拟及优化[J]. 陈志超. 韶关学院学报. 2018(06)
[2]固体储热技术研究进展[J]. 刘冠杰,韩立鹏,王永鹏,江建忠. 应用能源技术. 2018(03)
[3]圆形和椭圆形孔道固体蓄热装置蓄放热特性模拟[J]. 胡思科,周林林,邢姣娇. 热力发电. 2018(01)
[4]基于Fluent的蓄热体传热过程的数值模拟[J]. 陈新进,王庆顺,孙伟. 机械工程师. 2015(04)
[5]固体蓄热装置的蓄、放热特性数值模拟分析[J]. 胡思科,邢姣娇. 流体机械. 2014(08)
[6]固体蓄热式电锅炉蓄热模拟及实验[J]. 苏俊林,张亚仁,胡月红. 热能动力工程. 2007(06)
[7]我国供热节能中的问题和解决途径[J]. 江亿. 暖通空调. 2006(03)
[8]电采暖应用及经济性分析[J]. 刘靖,罗兴. 大众用电. 2005(01)
[9]电热固体蓄热装置蓄热过程的实验研究[J]. 张培亭,黄怡珉. 应用能源技术. 2004(06)
[10]电热固体蓄热装置放热过程的实验研究[J]. 赵广播,董芃,白胜喜,黄怡珉. 电站系统工程. 2003(06)
硕士论文
[1]固体蓄热传热过程的模拟分析及实验研究[D]. 梁炬祥.合肥工业大学 2017
[2]蓄热式换热器蓄热体强化传热的研究[D]. 封红燕.华南理工大学 2012
[3]高温显热蓄热式电暖气的研制及其传热性能研究[D]. 杨志刚.北京工业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70162
【文章来源】:石家庄铁道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固体蓄电暖器内部结构
探头与样品热量传递示意图
图 2-3 Hot Disk 热常数分析仪际测量时探头的电阻变化可以用式 2-1 表示:R(t)=R0[1+α Ti+α T(t)] 是探头在瞬态记录前的电阻,α是热阻系数(TCR), T(t)是假品完全接触时的平均温度上升值: T(t)=P0×D(τ)π3/2rKP0——探头释放的热(J);K——被测样品的导热系数 λ/(W·m-1·k-1);r——探头的半径(mm);D τ ——无量纲时间数,可以由软件算出。式 2-2 可以看出 Hot Disk 探头传感器的平均温度的上升与D(τ)成 2-3 得到:τ=√atr=tΘ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某蜂窝陶瓷蓄热体热交换特性数值模拟及优化[J]. 陈志超. 韶关学院学报. 2018(06)
[2]固体储热技术研究进展[J]. 刘冠杰,韩立鹏,王永鹏,江建忠. 应用能源技术. 2018(03)
[3]圆形和椭圆形孔道固体蓄热装置蓄放热特性模拟[J]. 胡思科,周林林,邢姣娇. 热力发电. 2018(01)
[4]基于Fluent的蓄热体传热过程的数值模拟[J]. 陈新进,王庆顺,孙伟. 机械工程师. 2015(04)
[5]固体蓄热装置的蓄、放热特性数值模拟分析[J]. 胡思科,邢姣娇. 流体机械. 2014(08)
[6]固体蓄热式电锅炉蓄热模拟及实验[J]. 苏俊林,张亚仁,胡月红. 热能动力工程. 2007(06)
[7]我国供热节能中的问题和解决途径[J]. 江亿. 暖通空调. 2006(03)
[8]电采暖应用及经济性分析[J]. 刘靖,罗兴. 大众用电. 2005(01)
[9]电热固体蓄热装置蓄热过程的实验研究[J]. 张培亭,黄怡珉. 应用能源技术. 2004(06)
[10]电热固体蓄热装置放热过程的实验研究[J]. 赵广播,董芃,白胜喜,黄怡珉. 电站系统工程. 2003(06)
硕士论文
[1]固体蓄热传热过程的模拟分析及实验研究[D]. 梁炬祥.合肥工业大学 2017
[2]蓄热式换热器蓄热体强化传热的研究[D]. 封红燕.华南理工大学 2012
[3]高温显热蓄热式电暖气的研制及其传热性能研究[D]. 杨志刚.北京工业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701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3570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