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人体热舒适性视角下的夏季体育场馆热环境参数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6 16:29
体育场馆作为运动训练、运动竞赛以及体育教学的主要场地,其热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运动人体的舒适健康以及运动效果。本文选择我国西北地区的典型城市西安进行现场实验,以从事羽毛球运动的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夏季体育场馆热环境对受试者生理循环热调节和应激热反应的定量影响。提出了以运动人体的主观心理感觉和客观生理反应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热舒适评价模型。以热满意为原则,建立以热感觉、疲劳感觉、心理期望表征的主观心理感觉评价指标;以人体平均皮肤温度、心率变异、血压表征的客观生理反应的评价指标,兼顾运动人体舒适性以及生理健康的双重作用机制,提出以热满意率和健康合格率为舒适健康的评价指标,建立了环境温度与运动人体舒适健康之间的定量关系,从而确定合理的羽毛球运动人体的需求温度参数的推荐范围。主要研究结论有:(1)环境温度对运动人体主观感觉评价有显著相关性。在TSV的可接受范围为-1≤TSV≤1,即26.7℃-30.1℃时被90%受试者认为是可接受环境温度,较ISO7730-2005热舒适标准中,受试者实际可接受环境温度高值更高;同时心理期望温度高于中性温度,即冷期望温度(30.4℃)比中性温度(28℃...
【文章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非空调环境下曼谷,新加坡,雅典和布里斯班的现场调查结果[30]
技术路线图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6图2.2体育场馆热环境对运动人体影响机制2.4.2基于心理、生理综合影响的热环境设计依据与住宅、办公、高校等室内建筑提高热环境舒适性水平的要求不同,体育场馆应在确保运动人体的舒适性的同时,还需满足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的调节。体育场馆环境(非稳态热环境)作为应激源,往往带给运动人体不同程度的持久性应激反应,而应激反应(心理和生理)通常会导致人体极大的不舒适性,因此建立兼顾人体舒适性以及生理健康的双重作用机制,最大程度的降低体育场馆环境对运动人体行为活动的影响,如图2.3所示。通过建立环境参数与人体主观心理感受、客观生理需求的量化关系,实现对运动人体的应激表现进行测量指标的评价,从而反映出客观环境对运动人体的综合作用关系,以期建立体育场馆环境与运动人体的舒适健康的有效耦合,进而确立体育场馆环境与运动人体的舒适状态之间最佳模式的匹配关系,获得适应的体育场馆环境参数取值范围。图2.3体育场馆环境设计参数设计依据2.5本章小结本章对运动人体热舒适性影响展开了初步的机理分析,通过对体育场馆的特殊建筑结构性能以及环境因素的研究方向进行了理论概述,明确提出了适用于运动人体热舒适性的评价方法。主要结论如下:(1)基于体育场馆建筑结构的特殊性以及体育工艺的需求,确定场馆内环境温度是影响人体运动热感觉的主要因素,但还需进一步现场实验测试;同时认为审视运动舒适性的问题并建立一个适用于运动人群的综合性热舒适评价模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建设体育强国进程中体育场馆资源非均衡发展研究[J]. 阴腾龙.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7(06)
[2]体育馆运动人体热舒适性的改进模型与实验调查[J]. 季泰,袁伟琪,杨剑,季浏,Yuehong Su,Saffa Riffat.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17(05)
[3]青海乡域中小学教室内学生冬季的热舒适性[J]. 王登甲,王晗旭,刘艳峰,蒋婧,刘加平.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2017(01)
[4]关于《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的若干探讨[J]. 朱亚成.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5]严寒地区人体热适应性研究(1):住宅热环境与热适应现场研究[J]. 王昭俊,宁浩然,任静,吉玉辰. 暖通空调. 2015(11)
[6]环境参数对运动人体热舒适性影响的理论模型与实验研究[J]. 季泰,袁伟琪,李登峰,杨剑,季浏. 体育科学. 2015(03)
[7]北京地区大学教室热舒适长期调查研究[J]. 李敏,曹彬,欧阳沁,朱颖心. 暖通空调. 2014(12)
[8]关于着装人体热舒适方程的计算与分析[J]. 刘丽英. 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2013(04)
[9]体育馆形态非对称性对运动场地自然通风及热舒适性的影响[J]. 李晋.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3)
[10]重庆地区夏季非空调室内环境的热舒适研究[J]. 张华玲,张敏飞.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2(08)
博士论文
[1]气候与建筑环境对人体热适应性的影响研究[D]. 曹彬.清华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基于广州地区热环境的训练馆动态适应性设计策略研究[D]. 李东东.华南理工大学 2017
[2]体育场馆能耗调控分析[D]. 董巧慧.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572791
【文章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非空调环境下曼谷,新加坡,雅典和布里斯班的现场调查结果[30]
技术路线图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6图2.2体育场馆热环境对运动人体影响机制2.4.2基于心理、生理综合影响的热环境设计依据与住宅、办公、高校等室内建筑提高热环境舒适性水平的要求不同,体育场馆应在确保运动人体的舒适性的同时,还需满足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的调节。体育场馆环境(非稳态热环境)作为应激源,往往带给运动人体不同程度的持久性应激反应,而应激反应(心理和生理)通常会导致人体极大的不舒适性,因此建立兼顾人体舒适性以及生理健康的双重作用机制,最大程度的降低体育场馆环境对运动人体行为活动的影响,如图2.3所示。通过建立环境参数与人体主观心理感受、客观生理需求的量化关系,实现对运动人体的应激表现进行测量指标的评价,从而反映出客观环境对运动人体的综合作用关系,以期建立体育场馆环境与运动人体的舒适健康的有效耦合,进而确立体育场馆环境与运动人体的舒适状态之间最佳模式的匹配关系,获得适应的体育场馆环境参数取值范围。图2.3体育场馆环境设计参数设计依据2.5本章小结本章对运动人体热舒适性影响展开了初步的机理分析,通过对体育场馆的特殊建筑结构性能以及环境因素的研究方向进行了理论概述,明确提出了适用于运动人体热舒适性的评价方法。主要结论如下:(1)基于体育场馆建筑结构的特殊性以及体育工艺的需求,确定场馆内环境温度是影响人体运动热感觉的主要因素,但还需进一步现场实验测试;同时认为审视运动舒适性的问题并建立一个适用于运动人群的综合性热舒适评价模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建设体育强国进程中体育场馆资源非均衡发展研究[J]. 阴腾龙.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7(06)
[2]体育馆运动人体热舒适性的改进模型与实验调查[J]. 季泰,袁伟琪,杨剑,季浏,Yuehong Su,Saffa Riffat.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17(05)
[3]青海乡域中小学教室内学生冬季的热舒适性[J]. 王登甲,王晗旭,刘艳峰,蒋婧,刘加平.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2017(01)
[4]关于《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的若干探讨[J]. 朱亚成.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5]严寒地区人体热适应性研究(1):住宅热环境与热适应现场研究[J]. 王昭俊,宁浩然,任静,吉玉辰. 暖通空调. 2015(11)
[6]环境参数对运动人体热舒适性影响的理论模型与实验研究[J]. 季泰,袁伟琪,李登峰,杨剑,季浏. 体育科学. 2015(03)
[7]北京地区大学教室热舒适长期调查研究[J]. 李敏,曹彬,欧阳沁,朱颖心. 暖通空调. 2014(12)
[8]关于着装人体热舒适方程的计算与分析[J]. 刘丽英. 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2013(04)
[9]体育馆形态非对称性对运动场地自然通风及热舒适性的影响[J]. 李晋.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3)
[10]重庆地区夏季非空调室内环境的热舒适研究[J]. 张华玲,张敏飞.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2(08)
博士论文
[1]气候与建筑环境对人体热适应性的影响研究[D]. 曹彬.清华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基于广州地区热环境的训练馆动态适应性设计策略研究[D]. 李东东.华南理工大学 2017
[2]体育场馆能耗调控分析[D]. 董巧慧.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5727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3572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