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论下市政道路工程应用的研究 ——以长春市昆明街道路工程为例
发布时间:2022-01-20 12:19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范围不断扩大,市政道路不断增多,使得生态环境发生改变,导致城市内涝问题及雨洪控制利用问题日益严峻。在传统的市政道路建设规划设计方案中,城市雨水主要通过市政管网进行排放,此理念已经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市政道路建设。因此,我国提出“海绵城市”理念,着重海绵城市建设,将低影响开发(LID)设施应用于市政道路建设中,使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具有“弹性”,使市政道路具备蓄水、抗涝的能力,丰富街路景观。本文以长春市昆明街道路工程为例,基于海绵城市理论对市政道路工程应用进行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对海绵城市及低影响开发理论进行分析,通过借鉴国内外的典型案例,结合昆明街道路实例情况,对市政道路红线范围内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及绿化带采用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等低影响开发设施设计,通过计算得出昆明街道路内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建设规模;然后利用SWMM模型软件,建立道路在原始生态、传统开发和海绵城市开发三种模式下的模型,模拟50年暴雨重现期下雨水地表径流情况,通过对比分析三种模式下地表径流曲线,表明LID设施对地表径流具有一定的削减作用,且能够蓄存一部分的雨水资源,满足海绵城市理念的...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010年暴雨
第一章绪论1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使得生态环境发生改变,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很多城市病也随之凸现出来,日益严峻的城市内涝问题以及雨洪控制利用无疑成为当前城市面临的热点问题。传统市政道路,硬化的道路随处可见。在暴雨情况下,排水主要依靠地下管网、运河和泵站等“灰色”设施,主要的规划设计理念是“快速排水”和“末端集中”控制[1],城市坚硬表面逐渐取代了原有的天然可渗透表面,在短期降雨天气下,城市地表径流的入渗量减少。同时,在相同降雨条件下,由于减少了绿地和池塘等自然滞洪、蓄水能力,地表径流总量增加[2],往往造成“暴雨来袭,城市看海”的现象。传统的市政道路规划理念和设计方法,已经不能解决目前城市面临的雨水管理需求,2010年长春市遭遇暴雨,两个半小时内降雨量达114mm,长春市多条主要街路丧失通行能力数个小时,造成经济损失无法统计,如图1所示;2012年8月,长春市由于台风影响,遭遇大暴雨,部分中、小学停课,高速公路禁止通行,民航取消航班;据统计2016年长春市内积水点达到67处,最高水深达到1.5m;2019年6月,长春遭到暴雨的突袭,5个小时左右的强降雨让市内多条路段积水严重,部分私家车在街上抛锚,路边停泊车辆车内进水,如图2所示。这些由于暴雨带来了相当大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由此可见,改变城市洪涝现状迫在眉睫。图1.12010年暴雨图1.22019年暴雨
第二章海绵城市理念的技术和措施10第二章海绵城市理念的技术和措施海绵城市体现的是一种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一个健康活力的城市是海绵城市将雨水生态化充分利用的表象,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将会大大改善城市景观与人们的生活环境。本章着重介绍了何为海绵城市理念、海绵城市理念的技术措施有哪些及海绵城市在市政工程中如何构建。2.1海绵城市理念2.1.1低影响开发理论低影响发开(LowImpactDevelopment,LID),它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主要是对暴雨管理和非点源污染进行控制。它的目标是通过分散式和小规模的源头控制,实现对雨水径流和污染的控制,从而使水文特征保持开发前后不变(例如:径流总量、峰值流量、峰现时间等),如图2.1。图2.1低影响开发水文特征示意图低影响开发理论也称为低影响设计或低影响城市设计和开发,是一种易于实现城市雨水收集和利用,维护与保持开发地区自然水文功能,有效缓解洪峰流量、径流系数的增加,以及提高非点源污染负荷的城市雨水管理理念。由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数量较少,总体土地开发强度普遍较弱,且绿化程度又较高,因此,在场地内有充足的空间来吸收雨水径流量(总量和峰值)的增加。我国大多数城市与之相比较,土地开发强度较强,要想维持地表径流总量及地表流量峰值在开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北方寒冷地区海绵型城市道路建设适用技术[J]. 田其申.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19(09)
[2]海绵城市——理念与方法[J]. 俞孔坚. 建设科技. 2019(Z1)
[3]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住宅区园林绿化设计[J]. 陈嘉兴. 现代园艺. 2018(11)
[4]国内外海绵城市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J]. 罗义,曹永超,王兆宇,路歌. 居舍. 2018(10)
[5]国内外海绵城市建设经验及研究成果浅谈[J]. 沈乐,单延功,陈文权,朱庆云. 人民长江. 2017(15)
[6]基于SWMM情境模拟的外源雨水型公园绿地雨洪调控效果研究[J]. 林辰松,邵明,葛韵宇,戈晓宇.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6(12)
[7]浅析国外低影响开发(LID)建设的经济效益[J]. 李骋.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6(12)
[8]城市景观中的雨水资源化利用探析[J]. 魏丹妮. 住宅与房地产. 2016(33)
[9]海绵城市在中国的现状与发展[J]. 上海建材. 2016(04)
[10]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局部修订的公告[J]. 工程建设标准化. 2016(07)
硕士论文
[1]“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滨水绿道景观设计研究[D]. 陈哲.湖北美术学院 2019
[2]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径流控制效果评估[D]. 明瑞平.山东大学 2019
[3]基于“海绵城市”效应的透水性沥青路面应用分析[D]. 刘永杰.河北工程大学 2018
[4]北方海绵城市源头控制对地表径流污染控制的研究[D]. 石春艳.吉林建筑大学 2018
[5]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长春市北海公园道路排水设计研究及仿真分析[D]. 王歆琪.吉林大学 2018
[6]海绵城市理念在地道雨水治理和控制中的应用研究[D]. 刘欣.天津大学 2018
[7]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济南市既有住区低影响开发策略研究[D]. 任继哲.山东建筑大学 2017
[8]基于SWMM模型的城镇排水系统规划[D]. 胡媛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
[9]浙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在不同降雨情景下动态径流系数试验研究[D]. 王坤.安徽工业大学 2017
[10]江门市滨江新区低影响开发径流控制设计[D]. 利锦波.广州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598811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010年暴雨
第一章绪论1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使得生态环境发生改变,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很多城市病也随之凸现出来,日益严峻的城市内涝问题以及雨洪控制利用无疑成为当前城市面临的热点问题。传统市政道路,硬化的道路随处可见。在暴雨情况下,排水主要依靠地下管网、运河和泵站等“灰色”设施,主要的规划设计理念是“快速排水”和“末端集中”控制[1],城市坚硬表面逐渐取代了原有的天然可渗透表面,在短期降雨天气下,城市地表径流的入渗量减少。同时,在相同降雨条件下,由于减少了绿地和池塘等自然滞洪、蓄水能力,地表径流总量增加[2],往往造成“暴雨来袭,城市看海”的现象。传统的市政道路规划理念和设计方法,已经不能解决目前城市面临的雨水管理需求,2010年长春市遭遇暴雨,两个半小时内降雨量达114mm,长春市多条主要街路丧失通行能力数个小时,造成经济损失无法统计,如图1所示;2012年8月,长春市由于台风影响,遭遇大暴雨,部分中、小学停课,高速公路禁止通行,民航取消航班;据统计2016年长春市内积水点达到67处,最高水深达到1.5m;2019年6月,长春遭到暴雨的突袭,5个小时左右的强降雨让市内多条路段积水严重,部分私家车在街上抛锚,路边停泊车辆车内进水,如图2所示。这些由于暴雨带来了相当大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由此可见,改变城市洪涝现状迫在眉睫。图1.12010年暴雨图1.22019年暴雨
第二章海绵城市理念的技术和措施10第二章海绵城市理念的技术和措施海绵城市体现的是一种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一个健康活力的城市是海绵城市将雨水生态化充分利用的表象,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将会大大改善城市景观与人们的生活环境。本章着重介绍了何为海绵城市理念、海绵城市理念的技术措施有哪些及海绵城市在市政工程中如何构建。2.1海绵城市理念2.1.1低影响开发理论低影响发开(LowImpactDevelopment,LID),它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主要是对暴雨管理和非点源污染进行控制。它的目标是通过分散式和小规模的源头控制,实现对雨水径流和污染的控制,从而使水文特征保持开发前后不变(例如:径流总量、峰值流量、峰现时间等),如图2.1。图2.1低影响开发水文特征示意图低影响开发理论也称为低影响设计或低影响城市设计和开发,是一种易于实现城市雨水收集和利用,维护与保持开发地区自然水文功能,有效缓解洪峰流量、径流系数的增加,以及提高非点源污染负荷的城市雨水管理理念。由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数量较少,总体土地开发强度普遍较弱,且绿化程度又较高,因此,在场地内有充足的空间来吸收雨水径流量(总量和峰值)的增加。我国大多数城市与之相比较,土地开发强度较强,要想维持地表径流总量及地表流量峰值在开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北方寒冷地区海绵型城市道路建设适用技术[J]. 田其申.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19(09)
[2]海绵城市——理念与方法[J]. 俞孔坚. 建设科技. 2019(Z1)
[3]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住宅区园林绿化设计[J]. 陈嘉兴. 现代园艺. 2018(11)
[4]国内外海绵城市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J]. 罗义,曹永超,王兆宇,路歌. 居舍. 2018(10)
[5]国内外海绵城市建设经验及研究成果浅谈[J]. 沈乐,单延功,陈文权,朱庆云. 人民长江. 2017(15)
[6]基于SWMM情境模拟的外源雨水型公园绿地雨洪调控效果研究[J]. 林辰松,邵明,葛韵宇,戈晓宇.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6(12)
[7]浅析国外低影响开发(LID)建设的经济效益[J]. 李骋.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6(12)
[8]城市景观中的雨水资源化利用探析[J]. 魏丹妮. 住宅与房地产. 2016(33)
[9]海绵城市在中国的现状与发展[J]. 上海建材. 2016(04)
[10]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局部修订的公告[J]. 工程建设标准化. 2016(07)
硕士论文
[1]“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滨水绿道景观设计研究[D]. 陈哲.湖北美术学院 2019
[2]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径流控制效果评估[D]. 明瑞平.山东大学 2019
[3]基于“海绵城市”效应的透水性沥青路面应用分析[D]. 刘永杰.河北工程大学 2018
[4]北方海绵城市源头控制对地表径流污染控制的研究[D]. 石春艳.吉林建筑大学 2018
[5]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长春市北海公园道路排水设计研究及仿真分析[D]. 王歆琪.吉林大学 2018
[6]海绵城市理念在地道雨水治理和控制中的应用研究[D]. 刘欣.天津大学 2018
[7]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济南市既有住区低影响开发策略研究[D]. 任继哲.山东建筑大学 2017
[8]基于SWMM模型的城镇排水系统规划[D]. 胡媛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
[9]浙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在不同降雨情景下动态径流系数试验研究[D]. 王坤.安徽工业大学 2017
[10]江门市滨江新区低影响开发径流控制设计[D]. 利锦波.广州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5988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3598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