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基于易建性的非线性建筑表皮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3 02:29
  非线性建筑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发展十分迅速,相关科学理论的提出为其提供了丰富的设计理念,技术的不断进步为实现其设计方案提供了基础保障。其中非线性建筑表皮是非线性建筑的重要几何特征和形式表现载体,对非线性建筑表皮设计、表达、建造的研究成为了非线性建筑设计研究的核心。当下设计主要追求形式的新颖、奇特,而忽略了设计成果的实现方式和完整表达过程,使设计和建造之间出现断层。设计应正视与技术的关系,并形成良好的结合状态来同时实现建筑表皮的非线性特征与易建性目标。本文立足当下,重新审视技术在设计到建造过程中的作用,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搜集分析,研究、归纳出相应的设计策略与手法。文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部分,对研究的背景展开调研与阐述,对研究对象进行明确与概念解析,提出研究问题并明确研究目的与意义,对研究的相关发展现状进行综述;第二章为理论分析部分,分析了易建性的理论内涵,从整体、单元、功能三个方面分析非线性建筑表皮的基本问题,分析易建性与表皮设计阶段的关联性,并提出先合理化、后合理化原则分别侧重概念设计与深化设计阶段,为下文提出具体设计方法奠定研究基础;第三、四章为本文的核心章节,第三章主要研究先...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0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易建性的非线性建筑表皮设计研究


非线性建筑实例[44]

效果图,效果,评价体系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论文-13-a)竹里b)上海滴水湖畔落云亭c)上海池社图1-1非线性建筑实例[44]此外,很多以设计结果为导向的大型公建也都遇到了非线性建筑表皮的优化设计问题(如图1-2[45]),广州大剧院由于采用了石材作为表皮材料,石材加工性差的特点对曲面的平板优化提出了十分严苛的要求,也间接导致了项目完成后的立面效果差强人意,而近期建成的梅溪湖大剧院和丽泽SOHO,在施工经验上升与建造意识加强的帮助下,取得了良好的建成效果,这些落成项目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都为本文提供了实证支撑。a)广州大剧院b)梅溪湖大剧院c)丽泽SOHO图1-2建成效果[45](2)易建性的相关研究中国学者首次将易建性理念引入国内是在1996年,王韶国与何越山在《建筑知识》杂志中对易建性进行了介绍,相关概念引用自英国学界,从结构、机电、施工、监理四个方面论述了建筑工程易建性的影响因素[46]。我国有关易建性的评价导则和标准起步也较晚,相关评价体系的建立主要有2018年珠海发布的《珠海市建筑易建性评价导则》和2019年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发布的《建筑易建性评价标准》,我国的评价体系主要借鉴自新加坡的易建性评价体系,相关定义如表1-5所示。我国的易建性评价体系还未完善,针对的主要是装配式和大规模建造的民用建筑类型,所借鉴的新加坡易建性评价体系忽略了我国多样化的发展水平和气候环境,也并未涉及非线性等复杂形态建筑用于提高其易建性的设计指南。

悉尼,歌剧院,造型,曲面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论文-22-是设计师主导的在坚持表达自己设计价值的同时进行的积极探索。早期研究实践可以追溯到高迪的工作,他将复杂的几何学引入到建筑设计中,并通过物理模型佐证计算结果。在圣家族教堂的设计中,高迪开发的直纹曲面系统简化了构件的加工工艺,直纹曲面可以使用简单的切割工具沿着路径扫掠而成,如今通过机械控制可以更加精准快捷的完成加工(如图2-1),正是通过这一方法圣家族教堂丰富的造型得以顺利建造。伍重设计的悉尼歌剧院也可作为相对易建性优化的经典案例,从1956年设计到1973年建成,建筑师不得不放弃自己的自由形态表面,因为当时没有能力完成建造,建筑师和建造商和业主之间的关系也极为紧张,伍重最终也郁郁离开。Arup公司最终用球面来代替原始曲面,并通过长达7年的与各方协调和计算之下确定了建筑造型和施工方式(如图2-2[57]29,38,39)。图2-2悉尼歌剧院造型变化[57]29,38,39通过这些先锋人物和开创性项目的推进,人们渐渐将建筑实现易建性的过程和途径称作合理化(Rationalization),合理化在文献中可以追溯到Lindsey的著作《数字化盖里:材料抗性/数字建造》(DigitalGehry:MaterialResistance/DigitalConstruction),他采用了构造性数学中的规则来表达这种从雕塑到建筑a)直纹曲面设计b)直纹曲面加工过程c)加工构件成果图2-1直纹曲面加工图解


本文编号:36034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36034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d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