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空气传播控制技术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5 03:13
在人类的历史中,传染病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灾难,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一直处于进行时。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有多种,许多烈性传染性疾病可经过空气或飞沫传播(如SARS、汉坦病毒、新冠病毒等)。人无时无刻不在呼吸空气,因此可通过空气传播的病毒需要我们格外关注,如何更好的控制病毒在空气中传播成为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和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对病毒空气传播的主要载体气溶胶颗粒的特点及如何有效控制进行了研究。首先,本文以某ABSL-3级实验室中的负压隔离器为研究对象,建立三维模型。模拟分析了气溶胶颗粒的浓度及粒径分布的影响因素。模拟结果表明:增加换气次数将导致隔离器内部气流旋涡区域颗粒浓度升高,其他区域的颗粒浓度降低;增加换气次数以及送风温度,能够使颗粒平均粒径增大。减小换气次数,能显著提高0-0.1mm粒径范围中0-0.01mm的颗粒占比。以一个普通双人病房为对象建立模型,基于LES湍流模型,模拟了不同强度热羽作用下人体呼出气溶胶颗粒的扩散。模拟结果表明:不同室温下人体模型产生热羽流的分布规律趋于一致,热羽流的速度随着人体模型表面温度和室温之间差值的增大而增大;人体呼出颗粒的扩散距离和速度与热羽强...
【文章来源】:武汉科技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负压隔离器实物图
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实验测量的仪器主要有(如图 3.2 所示):TSI 特赛 TSl8345 风速风量温度仪、CJ-HLC100A 激光粒子计数器。 CJ-HLC100A 激光粒子计数器能进行快速、精确的测量粒径为 0.3μm、0.5μm、0.7μm、1.0μm、2.0μm、5.0μm 的粒子,粒径相对误差小于正负 10%。本实验用于测试负压隔离器内不同粒径粒子的浓度。 TSI特赛TSl8345风速风量温度仪可用来测量温度、风速、相对湿度,操作简单方便。风速误差在正负0.015m/s,温度误差在正负0.3℃。本实验用于现场测试负压隔离器内部的风速。
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a)面板实物图b)选取测点分布图图3.3测试面板实物及测点分布图表3.1不同测点Y向风速实测值测点测点风速(m/s)0.3米深0.5米深0.7米深0.9米深A10.080.020.020.02A20.090.040.010.02A30.040.210.010.02A40.110.040.030.02将激光粒子计数器仪器放置于隔离器内部不同测点位置,测量时笼门处于关闭状态。粒径为0.5μm、1μm粒子的浓度值分别见下表。表3.2不同测点0.5μm粒径粒子浓度值测点测点浓度值(个/L)0.25米深0.35米深0.5米深0.6米深B112252632B2082143B313241232表3.3不同测点1μm粒径粒子浓度值测点测点浓度值(个/L)0.25米深0.35米深0.5米深0.6米深B112212627B2081635B39211224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进展[J]. 苏石,李小承,蒿花,王晓艳,张明明,耿辉,马茂.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04)
[2]生物安全型禽负压隔离器的研制[J]. 张宗兴,祁建城,吴金辉,张恩雷,张金明,衣颖.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8(09)
[3]孔板送风房间内污染物分布的模拟与实验[J]. 孙丽颖,魏慧娇.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1(08)
[4]CFD在生物安全实验室气流组织研究中的应用[J]. 李艳菊,吴金辉,张金明,祁建城. 洁净与空调技术. 2007(01)
[5]生物安全实验室气流组织效果的数值模拟研究[J]. 曹国庆,张益昭,许钟麟,于玺华,温风,刘华,赵力,冯昕,赵辉,姚丹. 暖通空调. 2006(12)
[6]生物安全实验室气流组织形式的实验研究[J]. 张益昭,于玺华,曹国庆,许钟麟,温风,赵力,刘华,赵辉,姚丹,崔磊,刘京. 暖通空调. 2006(11)
[7]CFD技术在洁净室气流组织设计中的应用[J]. 黄闻华,魏琪,卢启明. 洁净与空调技术. 2006(02)
[8]百级洁净手术室的CFD辅助设计[J]. 魏巧丽,张欢,由世俊.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 2005(02)
[9]室内生物源性污染物对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J]. 周晓瑜,施玮,宋伟民. 卫生研究. 2005(03)
[10]洁净室流场数值模拟的研究进展[J]. 侯华波,喻李葵,万雄峰.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05(01)
硕士论文
[1]空调启动阶段室内微生物气溶胶传播的数值模拟研究[D]. 吴盼盼.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7
[2]室内气流组织及颗粒物分布的数值模拟研究[D]. 安朴艳.湖南大学 2016
[3]室内颗粒物分布与沉积规律研究[D]. 宗青松.安徽工业大学 2012
[4]无菌隔离装置的研究及其CFD数值模拟[D]. 王华鹏.华中科技大学 2011
[5]不同通风模式室内空气品质的多目标优化[D]. 赵乃妮.安徽工业大学 2011
[6]传染性负压隔离病房气流组织与换气次数研究[D]. 李猛.天津大学 2010
[7]不同送风形式下室内微生物传播的数值模拟[D]. 方标.湖南大学 2010
[8]不同空调房间室内颗粒物的演变规律[D]. 刘敏.东华大学 2008
[9]生物安全柜的气流模拟和分析[D]. 赵民琪.东华大学 2007
[10]垂直单向流洁净室气流的数值模拟与分析[D]. 韩何.同济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607796
【文章来源】:武汉科技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负压隔离器实物图
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实验测量的仪器主要有(如图 3.2 所示):TSI 特赛 TSl8345 风速风量温度仪、CJ-HLC100A 激光粒子计数器。 CJ-HLC100A 激光粒子计数器能进行快速、精确的测量粒径为 0.3μm、0.5μm、0.7μm、1.0μm、2.0μm、5.0μm 的粒子,粒径相对误差小于正负 10%。本实验用于测试负压隔离器内不同粒径粒子的浓度。 TSI特赛TSl8345风速风量温度仪可用来测量温度、风速、相对湿度,操作简单方便。风速误差在正负0.015m/s,温度误差在正负0.3℃。本实验用于现场测试负压隔离器内部的风速。
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a)面板实物图b)选取测点分布图图3.3测试面板实物及测点分布图表3.1不同测点Y向风速实测值测点测点风速(m/s)0.3米深0.5米深0.7米深0.9米深A10.080.020.020.02A20.090.040.010.02A30.040.210.010.02A40.110.040.030.02将激光粒子计数器仪器放置于隔离器内部不同测点位置,测量时笼门处于关闭状态。粒径为0.5μm、1μm粒子的浓度值分别见下表。表3.2不同测点0.5μm粒径粒子浓度值测点测点浓度值(个/L)0.25米深0.35米深0.5米深0.6米深B112252632B2082143B313241232表3.3不同测点1μm粒径粒子浓度值测点测点浓度值(个/L)0.25米深0.35米深0.5米深0.6米深B112212627B2081635B39211224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进展[J]. 苏石,李小承,蒿花,王晓艳,张明明,耿辉,马茂.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04)
[2]生物安全型禽负压隔离器的研制[J]. 张宗兴,祁建城,吴金辉,张恩雷,张金明,衣颖.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8(09)
[3]孔板送风房间内污染物分布的模拟与实验[J]. 孙丽颖,魏慧娇.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1(08)
[4]CFD在生物安全实验室气流组织研究中的应用[J]. 李艳菊,吴金辉,张金明,祁建城. 洁净与空调技术. 2007(01)
[5]生物安全实验室气流组织效果的数值模拟研究[J]. 曹国庆,张益昭,许钟麟,于玺华,温风,刘华,赵力,冯昕,赵辉,姚丹. 暖通空调. 2006(12)
[6]生物安全实验室气流组织形式的实验研究[J]. 张益昭,于玺华,曹国庆,许钟麟,温风,赵力,刘华,赵辉,姚丹,崔磊,刘京. 暖通空调. 2006(11)
[7]CFD技术在洁净室气流组织设计中的应用[J]. 黄闻华,魏琪,卢启明. 洁净与空调技术. 2006(02)
[8]百级洁净手术室的CFD辅助设计[J]. 魏巧丽,张欢,由世俊.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 2005(02)
[9]室内生物源性污染物对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J]. 周晓瑜,施玮,宋伟民. 卫生研究. 2005(03)
[10]洁净室流场数值模拟的研究进展[J]. 侯华波,喻李葵,万雄峰.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05(01)
硕士论文
[1]空调启动阶段室内微生物气溶胶传播的数值模拟研究[D]. 吴盼盼.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7
[2]室内气流组织及颗粒物分布的数值模拟研究[D]. 安朴艳.湖南大学 2016
[3]室内颗粒物分布与沉积规律研究[D]. 宗青松.安徽工业大学 2012
[4]无菌隔离装置的研究及其CFD数值模拟[D]. 王华鹏.华中科技大学 2011
[5]不同通风模式室内空气品质的多目标优化[D]. 赵乃妮.安徽工业大学 2011
[6]传染性负压隔离病房气流组织与换气次数研究[D]. 李猛.天津大学 2010
[7]不同送风形式下室内微生物传播的数值模拟[D]. 方标.湖南大学 2010
[8]不同空调房间室内颗粒物的演变规律[D]. 刘敏.东华大学 2008
[9]生物安全柜的气流模拟和分析[D]. 赵民琪.东华大学 2007
[10]垂直单向流洁净室气流的数值模拟与分析[D]. 韩何.同济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6077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3607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