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民居建筑形态演变的能耗规律研究 ——以北京四合院和广州骑楼为例

发布时间:2022-01-25 14:18
  分布在不同地理气候地区的民居建筑,形态各异,是充分适应自然环境的产物。为了营造适宜的室内物理环境条件,各种类型的民居建筑对能源和建筑材料的依赖程度同,这种差异反应在立面、空间、风格和造型等建筑形态要素方面,并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随着经济、技术和生活方式的发展,民居建筑在用能方式、建筑材料、功能需求和室内物理环境指标等方面产生了变化,建筑形态不断演变,建筑能耗也不断变动。除建筑形式外,从社会经济学角度看,民居建筑发展还应该遵循某种能耗演变的规律,需要分析研究。从建筑能耗演变的角度出发,南方和北方地区各选择有代表性的广州骑楼和北京四合院两种类型民居,探究民居建筑形态与建筑能耗的演变规律,对于科学认知民居建筑发展、合理控制民居能源利用及完善民居形态设计具有一定参考意义。通过梳理影响各地民居形态演变的基本因素,将其建筑形态的演变分为清代末期(1840-1919年)、民国时期(1919-1949年)、1949-1978年、1978-2000年和2000年至今的五个阶段,实地调研17个典型的北京四合院及18个广州骑楼民居案例,总结归纳北京四合院和广州骑楼的基本建筑形态。根据各地区地域特征,明确北京... 

【文章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1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民居建筑形态演变的能耗规律研究 ——以北京四合院和广州骑楼为例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时间轴(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分布图,民居,类型,分布图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本体为对象,主要涉及建筑本身的类型与形态,其他诸如历史价值、建筑技术和建造手段等只作为分类的参考因素,类型的划分都将还原到建筑形态中[62]。(2)类型与原型在类型学中,原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源于荣格的心理学理论。原型提供了一整套预先设立的形式或观念,是一种一切心理反应所具有的普遍一致的先验形式,这种先验形式是同一种经验经历无数次积累和修正后的凝缩和结晶。从广义的范围来讲,只要在设计中涉及原型概念或者说可分析出其原型特征的,都应属于建筑类型学研究的范围,只是选择原型的来源角度不同。建筑类型学理论中的原型始终是同形态相联系的。(3)原型对民居建筑形态研究的启示运用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可以揭示出隐藏于民居建筑多样形态之下的控制因素,即不变的“原型”——“型”与多变的“变体”——“形”之间的关系[63]。民居形态复杂多变,如果单纯割裂式地从形式论形式,从结构谈结构,民居形态本身所包含的地域、气候和文化等属性将被忽略,不利于完整理解民居形态演变的完整性。因此,为了从整体上把握民居建筑形态在演变过程中的能耗规律,,以类型学的方法对民居建筑以气候、地理法进行分类,以便于系统总结不同类型民居建筑的形态演变及其特征,使民居建筑在建筑形态上表现出某种历史的延续性与稳定性[64]。图2.1中国民居类型及分布图(图片来源:建筑初步,田学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

序列图,序列图,民居


轻、布局开敞通透、屋顶坡度较大且形式多样,广泛分布在我国华南、东南和西南地区。将民居建筑首先按照气候、地理法划分成两大类,以此为目标挖掘两类民居的原型,以求对民居建筑形态的演变过程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分析。2..2北方穴居和南方巢居从人类早期族居开始,穴居和巢居,代表着原始住宅空间形式[65]。地势高亢的黄土地带,营造穴居很方便,又由于地下水位较低,防潮比较容易处理,因此穴居成为黄土地带原始居住建筑的主要形式。根据现有考古遗址,杨鸿勋先生考据发现中国穴居发展序列为:地穴式、半地穴式、地面建筑(图2.2)。穴居建筑模仿天然洞穴而造,就地取材,用草拌泥土作墙壁、以树干支撑、顶上覆盖茅草。穴居因其取材土木,具有优良的保温蓄热性能,在今天的北京、山西、陕西、河南和一些寒冷地区的民居中仍有所保留;作为北方居住建筑形态的原型,穴居也在适应各地特定气候和地域条件下不断演变发展,成为现今的窑洞式建筑,具有因地制宜、冬暖夏凉的特点。图2.2穴居演变序列图(图片来源:潘谷西,《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南方的民居建筑沿着:单株树巢居、多株树巢居、干阑式建筑的方向发展(图2.3)。巢居建筑模仿鸟巢而建,在相邻的树枝上架设原木、铺设居住面、上部搭接棚架形成屋顶,并覆以茅草。巢居因其底层架空,具有良好的通风散热性能,在今天的广西、广东、海南、贵州和一些东南亚地区的民居中仍有保留;作为南方居住建筑形态的原型,巢居逐步发展为干栏式建筑,它能最大限度适应各种地形条件,利于通风,除湿降温。0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性能模拟和数据分析的遮阳形体设计模式研究——以广西西江流域民居为例[J]. 李宁,李翔宇,景泉,李林.  建筑学报. 2018(S1)
[2]我国居民住宅建筑生活能耗差异性调查研究[J]. 王悦,赵鹏军.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1)
[3]寒地居住建筑南阳台形态优化设计研究[J]. 陈剑飞,郝灵均,方金.  建筑学报. 2017(S1)
[4]热力学下的冀北传统民居更新设计方法研究[J]. 高力强,郁达飞,樊海彬,文瑞琳.  低温建筑技术. 2017(04)
[5]我国传统民居的研究进展与学科取向[J]. 熊梅.  城市规划. 2017(02)
[6]严寒地区乡村民居节能优化设计研究[J]. 金虹,邵腾.  建筑学报. 2015(S1)
[7]没有建筑师的建筑“设计”:民居形态演化自生机制及可控性研究[J]. 吴志宏.  建筑学报. 2015(S1)
[8]南方传统民居的气候适应性探索[J]. 孟昭磊.  现代装饰(理论). 2015(04)
[9]暖气和地面散热的历史及优缺点简析[J]. 施沛.  民营科技. 2014(09)
[10]公共建筑节能设计中的几点体会[J]. 王润.  安徽建筑. 2010(06)

博士论文
[1]广府地区传统村落空间模式研究[D]. 张莎玮.华南理工大学 2018
[2]东北严寒地区乡村民居节能优化研究[D]. 邵腾.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
[3]严寒地区办公建筑形态数字化节能设计研究[D]. 韩昀松.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
[4]基于性能表现的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设计方法与预测模型[D]. 杨鸿玮.天津大学 2016
[5]民居气候适应性研究[D]. 郝石盟.清华大学 2016
[6]西部湿热湿冷地区山地农村民居适宜性生态建筑模式研究[D]. 高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4
[7]中国南方干栏及其变迁研究[D]. 石拓.华南理工大学 2013
[8]寒冷地区居住建筑体型设计参数与建筑节能的定量关系研究[D]. 张海滨.天津大学 2012
[9]西北荒漠化地区生态民居建筑模式研究[D]. 张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1
[10]传统民居生态建筑经验及其模式语言研究[D]. 赵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基于满族文化特色下的当代北方民居设计研究[D]. 关斯宁.鲁迅美术学院 2019
[2]建国后延庆乡村住宅形态演变研究[D]. 王柳博.北京建筑大学 2019
[3]基于生态理念的北方寒冷地区传统四合院民居改造研究[D]. 才广.河北工程大学 2019
[4]毕节地区乡村民居形态适应性演变规律与自建形态更新模式研究[D]. 刘雪莲.贵州大学 2019
[5]骑楼的演变及其当代适应性研究[D]. 华文平.深圳大学 2018
[6]以节能为目标导向的严寒地区多层办公楼设计流程[D]. 于卓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8
[7]吐鲁番维吾尔民居节能优化策略研究[D]. 袁屾.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7
[8]关中乡村近零能耗居住建筑设计研究[D]. 田鑫东.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7
[9]基于城市记忆的北京历史街区保护更新方法研究[D]. 王丽敬.北京工业大学 2017
[10]基于建筑类型学的北京当代村庄住宅形态演变研究[D]. 李思沂.北京工业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6086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36086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1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