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空间格局控制下的镇海老城保护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29 19:27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40余年的大规模城市开发建设,如今我国大部分历史城区的遗存空间已经零散化和模糊化。与此同时,随着人们对历史遗产保护的认识不断提高,历史城区的“整体性保护”理念已经成为共识,近年来规划中对城市遗产的保护工作也愈发重视。然而,面对当前支离破碎的历史城区,“此城已非彼城”。历史城区的“整体性”价值如何体现?又需要我们如何针对性地对其进行保护?这些问题都面临着重新思考。本文从历史空间格局的视角深入研究中国古代城市空间的“整体性”特征,通过对城市历史空间格局构成及其要素的总结与提炼,发现古城的历史空间格局对现代城市空间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同时标志并彰显着古城的历史文化特色。进而以镇海老城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文献查阅、实地调研、座谈与访谈、历史地图分析等方法系统的梳理古城历史演化脉络,挖掘演化的内在机制,分析古城历史空间格局构成。并在此基础上立足于历史空间格局,对当下建成环境中镇海老城历史空间格局的构成要素进行识别与评估。研究发现,如今镇海老城的历史空间格局仍较为清晰,古城山、水、城的空间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保留,历史边界、历史轴线等结构要素均以实物或替换物的形式存在,大多...
【文章页数】:12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缘起与研究背景
1.1.1 课题缘起
1.1.2 研究背景
1.2 相关概念解析与研究对象界定
1.2.1 相关概念解析
1.2.2 研究对象界定
1.3 研究内容及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述评
1.4.1 有关历史城区保护的研究
1.4.2 城市格局要素的理论研究
1.4.3 宁波镇海老城地方的相关研究
1.4.4 综合评述
1.5 研究方法与基本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基本框架
第2章 城市历史空间格局的构成及控制性
2.1 城市历史空间格局的构成及其要素分类
2.1.1 山水环境空间及其要素分类
2.1.2 制度型制空间及其要素分类
2.1.3 肌理感知空间及其要素分类
2.2 城市历史空间格局构成要素的控制性
2.2.1 山水要素的环境控制
2.2.2 结构要素的形态控制
2.2.3 肌理要素的风貌控制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镇海老城历史空间格局的特征分析
3.1 镇海老城历史演化脉络
3.1.1 秦汉时期:置戍屯兵
3.1.2 唐至五代:设治筑城
3.1.3 宋元时期:通港兴市
3.1.4 明清时期:立卫拓城
3.2 镇海老城演化的内在机制
3.2.1 海洋贸易与发展动力
3.2.2 沿海防御与空间形态
3.3 镇海老城历史空间格局构成
3.3.1 江海环伺的自然基底
3.3.2 双城一体的空间结构
3.3.3 内外相别的肌理风貌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镇海老城历史空间格局构成要素识别与评估
4.1 镇海老城山水要素识别与评估
4.1.1 围涂建港与山水要素变迁
4.1.2 区域山水环境:剧烈变动,关系仍存
4.1.3 城区山水景观:山体不显,水系填埋
4.1.4 综合评估
4.2 镇海老城结构要素识别与评估
4.2.1 城区美化与结构要素演替
4.2.2 历史边界:“双重城廓”
4.2.3 历史轴线:“南大街”
4.2.4 历史中心:“两署一楼”
4.2.5 历史标志:“一庙一府一亭”
4.2.6 综合评估
4.3 镇海老城肌理要素识别与评估
4.3.1 住房改善与肌理要素异化
4.3.2 街巷肌理:尺度拓宽,格局延续
4.3.3 街区肌理:建筑替换,均质分布
4.3.4 综合评估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镇海老城整体性保护对策
5.1 凸显山水格局
5.1.1 梳理古城的山水脉络
5.1.2 加强视线的控制引导
5.1.3 恢复城内的历史水系
5.2 强化古城结构
5.2.1 历史边界整合
5.2.2 历史轴线延续
5.2.3 历史中心强化
5.2.4 历史标志凸显
5.3 织补街区肌理
5.3.1 凸显古城街巷的控制性
5.3.2 重视街区肌理的延续性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语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研究创新点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城市山水人文空间格局研究[J]. 王树声,高元,李小龙. 城市规划学刊. 2019 (01)
[2]控引襟带:一种凭依江河的整体营城模式[J]. 李小龙,王树声,朱玲,李岚. 城市规划. 2018(11)
[3]小城镇旧城空间肌理及其居住环境的整治更新——以南平市顺昌县城为例[J]. 魏登兴,张鹰. 建筑与文化. 2018(05)
[4]踞山:一种依凭山地形胜构建城市格局的方式[J]. 严少飞,王树声,李小龙,石璐. 城市规划. 2018(04)
[5]历史城区保护价值的重新认识[J]. 何依. 城市规划学刊. 2018(01)
[6]内折外容:一种糅合自然山水环境的城市图绘模式[J]. 严少飞,王树声,李小龙. 城市规划. 2017(11)
[7]因势赋形:一种因循大地形势构建城市形态的方式[J]. 王树声,李小龙,蒋苑. 城市规划. 2017(10)
[8]对整体性保护之博洛尼亚实践的历史考察与探讨[J]. 姚轶峰,那子晔. 建筑遗产. 2017(03)
[9]走向“后名城时代”——历史城区的建构性探索[J]. 何依. 建筑遗产. 2017(03)
[10]回澜:一种结合特殊水脉的空间秩序构建模式[J]. 朱玲,王树声,徐玉倩. 城市规划. 2017(06)
博士论文
[1]当代中国城市秩序研究[D]. 田名川.天津大学 2013
[2]四维城市理论及应用研究[D]. 何依.武汉理工大学 2012
[3]黄河晋陕沿岸历史城市人居环境营造研究[D]. 王树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广州历史城区叙事性意象研究[D]. 吴凯晴.华南理工大学 2018
[2]襄阳城市历史空间格局及其传承研究[D]. 王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7
[3]北海旧城保护更新中的历史城区保护研究[D]. 廖新龙.清华大学 2015
[4]广州古代城市格局保护与展示策略研究[D]. 葛裴美子.清华大学 2015
[5]中国古代都城规划布局对我国当代城市规划的启示[D]. 孙莉.天津大学 2010
[6]城市历史文化空间网络研究[D]. 涂细兰.中南大学 2010
[7]城市空间结构发展模式及策略选择研究[D]. 张建军.同济大学 2007
[8]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法律制度研究[D]. 李军.重庆大学 2005
[9]南京古城空间格局保护研究[D]. 尹超.东南大学 2005
[10]历史城镇的整体性保护方法研究[D]. 张春艳.重庆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667045
【文章页数】:12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缘起与研究背景
1.1.1 课题缘起
1.1.2 研究背景
1.2 相关概念解析与研究对象界定
1.2.1 相关概念解析
1.2.2 研究对象界定
1.3 研究内容及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述评
1.4.1 有关历史城区保护的研究
1.4.2 城市格局要素的理论研究
1.4.3 宁波镇海老城地方的相关研究
1.4.4 综合评述
1.5 研究方法与基本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基本框架
第2章 城市历史空间格局的构成及控制性
2.1 城市历史空间格局的构成及其要素分类
2.1.1 山水环境空间及其要素分类
2.1.2 制度型制空间及其要素分类
2.1.3 肌理感知空间及其要素分类
2.2 城市历史空间格局构成要素的控制性
2.2.1 山水要素的环境控制
2.2.2 结构要素的形态控制
2.2.3 肌理要素的风貌控制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镇海老城历史空间格局的特征分析
3.1 镇海老城历史演化脉络
3.1.1 秦汉时期:置戍屯兵
3.1.2 唐至五代:设治筑城
3.1.3 宋元时期:通港兴市
3.1.4 明清时期:立卫拓城
3.2 镇海老城演化的内在机制
3.2.1 海洋贸易与发展动力
3.2.2 沿海防御与空间形态
3.3 镇海老城历史空间格局构成
3.3.1 江海环伺的自然基底
3.3.2 双城一体的空间结构
3.3.3 内外相别的肌理风貌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镇海老城历史空间格局构成要素识别与评估
4.1 镇海老城山水要素识别与评估
4.1.1 围涂建港与山水要素变迁
4.1.2 区域山水环境:剧烈变动,关系仍存
4.1.3 城区山水景观:山体不显,水系填埋
4.1.4 综合评估
4.2 镇海老城结构要素识别与评估
4.2.1 城区美化与结构要素演替
4.2.2 历史边界:“双重城廓”
4.2.3 历史轴线:“南大街”
4.2.4 历史中心:“两署一楼”
4.2.5 历史标志:“一庙一府一亭”
4.2.6 综合评估
4.3 镇海老城肌理要素识别与评估
4.3.1 住房改善与肌理要素异化
4.3.2 街巷肌理:尺度拓宽,格局延续
4.3.3 街区肌理:建筑替换,均质分布
4.3.4 综合评估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镇海老城整体性保护对策
5.1 凸显山水格局
5.1.1 梳理古城的山水脉络
5.1.2 加强视线的控制引导
5.1.3 恢复城内的历史水系
5.2 强化古城结构
5.2.1 历史边界整合
5.2.2 历史轴线延续
5.2.3 历史中心强化
5.2.4 历史标志凸显
5.3 织补街区肌理
5.3.1 凸显古城街巷的控制性
5.3.2 重视街区肌理的延续性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语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研究创新点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城市山水人文空间格局研究[J]. 王树声,高元,李小龙. 城市规划学刊. 2019 (01)
[2]控引襟带:一种凭依江河的整体营城模式[J]. 李小龙,王树声,朱玲,李岚. 城市规划. 2018(11)
[3]小城镇旧城空间肌理及其居住环境的整治更新——以南平市顺昌县城为例[J]. 魏登兴,张鹰. 建筑与文化. 2018(05)
[4]踞山:一种依凭山地形胜构建城市格局的方式[J]. 严少飞,王树声,李小龙,石璐. 城市规划. 2018(04)
[5]历史城区保护价值的重新认识[J]. 何依. 城市规划学刊. 2018(01)
[6]内折外容:一种糅合自然山水环境的城市图绘模式[J]. 严少飞,王树声,李小龙. 城市规划. 2017(11)
[7]因势赋形:一种因循大地形势构建城市形态的方式[J]. 王树声,李小龙,蒋苑. 城市规划. 2017(10)
[8]对整体性保护之博洛尼亚实践的历史考察与探讨[J]. 姚轶峰,那子晔. 建筑遗产. 2017(03)
[9]走向“后名城时代”——历史城区的建构性探索[J]. 何依. 建筑遗产. 2017(03)
[10]回澜:一种结合特殊水脉的空间秩序构建模式[J]. 朱玲,王树声,徐玉倩. 城市规划. 2017(06)
博士论文
[1]当代中国城市秩序研究[D]. 田名川.天津大学 2013
[2]四维城市理论及应用研究[D]. 何依.武汉理工大学 2012
[3]黄河晋陕沿岸历史城市人居环境营造研究[D]. 王树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广州历史城区叙事性意象研究[D]. 吴凯晴.华南理工大学 2018
[2]襄阳城市历史空间格局及其传承研究[D]. 王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7
[3]北海旧城保护更新中的历史城区保护研究[D]. 廖新龙.清华大学 2015
[4]广州古代城市格局保护与展示策略研究[D]. 葛裴美子.清华大学 2015
[5]中国古代都城规划布局对我国当代城市规划的启示[D]. 孙莉.天津大学 2010
[6]城市历史文化空间网络研究[D]. 涂细兰.中南大学 2010
[7]城市空间结构发展模式及策略选择研究[D]. 张建军.同济大学 2007
[8]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法律制度研究[D]. 李军.重庆大学 2005
[9]南京古城空间格局保护研究[D]. 尹超.东南大学 2005
[10]历史城镇的整体性保护方法研究[D]. 张春艳.重庆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6670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3667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