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混流模式的航站楼内部空间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2-08-10 13:18
航站楼作为机场的主体建筑,运行效率和旅客体验是核心竞争力。随着经济文化全球化发展,我国航站楼的设计理念不断地向国际化方向迈进,比如开始重视非航收入;航站楼建设不再一味的强调大规模,开始注重机场的集约化,尽可能的简化旅客流程等。结合我国自身民航业的发展现状,工艺流程的混流模式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混流模式给旅客及整个航站楼建设带来了诸多好处,但是,由于其发展时间短所造成的技术不成熟的问题,使混流模式在航站楼建设中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同时已建成的混流模式的航站楼内部空间也存在了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课题基于混流模式在国内大型航站楼中已经得到运用的前提下,把大型航站楼国内候机大厅作为重点研究对象,深入地分析混流模式对航站楼各个方面的影响,旨在总结出混流模式下航站楼内部空间的设计策略。本文首先通过对航站楼及流程模式相关理论进行全面梳理和总结,为课题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其次,通过对国内外典型航站楼进行实地和文献调研,总结出混流模式下航站楼的基本现状、设计经验以及实际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再次,采用与分流模式对比的方法,对混流模式的航站楼内部空间进行全面的分析,从旅客流程、整体空间关系、候机大厅内部...
【文章页数】:1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民航业的发展
1.1.2 现状与问题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范围界定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范围界定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内研究现状
1.4.2 国外研究现状
1.5 研究内容与框架
1.5.1 研究内容
1.5.2 论文框架
2 航站楼及流程模式相关理论研究
2.1 航站楼设计概述
2.1.1 航站楼建筑的特点
2.1.2 航站楼的流程概述
2.1.3 航站楼的功能组成
2.2 航站楼流程模式历史演变研究
2.3 流程模式解析
2.3.1 分流模式
2.3.2 混流模式
2.3.3 混流模式适用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2.4 混流模式影响下的航站楼内部功能空间解析
2.4.1 候机大厅的形式
2.4.2 候机大厅的功能分区
2.4.3 候机大厅的空间接驳关系
2.5 本章小结
3 航站楼旅客进出港流程模式案例调研分析
3.1 案例调研概况
3.1.1 调研目的
3.1.2 调研对象
3.1.3 调研方法
3.2 国内大型分流模式的航站楼实地调研
3.2.1 郑州新郑国际机场T2航站楼
3.2.2 重庆江北国际机场T3A航站楼
3.2.3 昆明长水国际机场T1航站楼
3.2.4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T2航站楼
3.3 国外大型混流模式的航站楼案例研究
3.3.1 芝加哥奥黑尔国际机场T2航站楼
3.3.2 西班牙巴塞罗那国际机场T1航站楼
3.3.3 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T2航站楼
3.4 国内大型混流模式的航站楼实地调研
3.4.1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3.4.2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T2航站楼
3.4.3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T2航站楼
3.4.4 武汉天河国际机场T3航站楼
3.5 调研问题总结
3.6 本章小结
4 混流模式的航站楼内部空间分析
4.1 混流模式的航站楼旅客流程分析
4.1.1 常规旅客进出港流程
4.1.2 中转旅客流程
4.2 混流模式的航站楼空间关系分析
4.2.1 空间布局
4.2.2 剖面形式
4.2.3 空间变化
4.3 混流模式的航站楼候机大厅内部空间分析
4.3.1 核心功能区
4.3.2 拓展功能区
4.3.3 辅助功能区
4.4 混流模式的航站楼候机大厅空间接驳关系分析
4.4.1 与登机桥的接驳
4.4.2 与安检区的接驳
4.4.3 与行李大厅的接驳
4.5 混流模式对其他方面的影响
4.5.1 对旅客出行体验的影响
4.5.2 对航空公司发展运营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5 基于混流模式的航站楼内部空间设计策略
5.1 混流模式的航站楼内部空间设计原则
5.1.1 流程原则
5.1.2 集约发展原则
5.1.3 弹性原则
5.1.4 人文原则
5.2 混流模式的航站楼内部空间组织
5.2.1 合理的空间布局
5.2.2 快捷高效的流程组织
5.3 混流模式的航站楼候机大厅内部空间设计
5.3.1 混流指廊宽度设计
5.3.2 候机大厅的休息区设计
5.3.3 候机大厅的通行区设计
5.3.4 候机大厅的商业区设计
5.3.5 候机大厅的辅助空间设计
5.3.6 基础模型展示
5.4 混流模式的航站楼候机大厅空间品质优化设计
5.4.1 清晰可观的引导标识系统
5.4.2 丰富多元的空间体验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作者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673706
【文章页数】:1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民航业的发展
1.1.2 现状与问题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范围界定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范围界定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内研究现状
1.4.2 国外研究现状
1.5 研究内容与框架
1.5.1 研究内容
1.5.2 论文框架
2 航站楼及流程模式相关理论研究
2.1 航站楼设计概述
2.1.1 航站楼建筑的特点
2.1.2 航站楼的流程概述
2.1.3 航站楼的功能组成
2.2 航站楼流程模式历史演变研究
2.3 流程模式解析
2.3.1 分流模式
2.3.2 混流模式
2.3.3 混流模式适用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2.4 混流模式影响下的航站楼内部功能空间解析
2.4.1 候机大厅的形式
2.4.2 候机大厅的功能分区
2.4.3 候机大厅的空间接驳关系
2.5 本章小结
3 航站楼旅客进出港流程模式案例调研分析
3.1 案例调研概况
3.1.1 调研目的
3.1.2 调研对象
3.1.3 调研方法
3.2 国内大型分流模式的航站楼实地调研
3.2.1 郑州新郑国际机场T2航站楼
3.2.2 重庆江北国际机场T3A航站楼
3.2.3 昆明长水国际机场T1航站楼
3.2.4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T2航站楼
3.3 国外大型混流模式的航站楼案例研究
3.3.1 芝加哥奥黑尔国际机场T2航站楼
3.3.2 西班牙巴塞罗那国际机场T1航站楼
3.3.3 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T2航站楼
3.4 国内大型混流模式的航站楼实地调研
3.4.1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3.4.2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T2航站楼
3.4.3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T2航站楼
3.4.4 武汉天河国际机场T3航站楼
3.5 调研问题总结
3.6 本章小结
4 混流模式的航站楼内部空间分析
4.1 混流模式的航站楼旅客流程分析
4.1.1 常规旅客进出港流程
4.1.2 中转旅客流程
4.2 混流模式的航站楼空间关系分析
4.2.1 空间布局
4.2.2 剖面形式
4.2.3 空间变化
4.3 混流模式的航站楼候机大厅内部空间分析
4.3.1 核心功能区
4.3.2 拓展功能区
4.3.3 辅助功能区
4.4 混流模式的航站楼候机大厅空间接驳关系分析
4.4.1 与登机桥的接驳
4.4.2 与安检区的接驳
4.4.3 与行李大厅的接驳
4.5 混流模式对其他方面的影响
4.5.1 对旅客出行体验的影响
4.5.2 对航空公司发展运营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5 基于混流模式的航站楼内部空间设计策略
5.1 混流模式的航站楼内部空间设计原则
5.1.1 流程原则
5.1.2 集约发展原则
5.1.3 弹性原则
5.1.4 人文原则
5.2 混流模式的航站楼内部空间组织
5.2.1 合理的空间布局
5.2.2 快捷高效的流程组织
5.3 混流模式的航站楼候机大厅内部空间设计
5.3.1 混流指廊宽度设计
5.3.2 候机大厅的休息区设计
5.3.3 候机大厅的通行区设计
5.3.4 候机大厅的商业区设计
5.3.5 候机大厅的辅助空间设计
5.3.6 基础模型展示
5.4 混流模式的航站楼候机大厅空间品质优化设计
5.4.1 清晰可观的引导标识系统
5.4.2 丰富多元的空间体验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作者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6737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3673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