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补”理念下城市弱势建筑的更新改造探究 ——以合肥老城区为例
发布时间:2022-10-08 15:37
随着城市的逐渐扩张,合肥老城区传统区位优势、经济优势、政治优势等逐步稀释淡化,但老城区独具魅力的文化底蕴、商贸云集的城市氛围,仍是合肥未曾偏离的城市中心。老城中的弱势建筑蕴含着社会性和丰富的历史遗存,及其承载的文化习俗、日常生活具有的复杂丰富多元的特征,是维系邻里关系的重要纽带,也是城市内在需求的直接与及时体现,更是影响城市活力的关键因素。但是另一方面,城市弱势建筑因为缺乏着合理的组织和有效的设计,面临着深刻的改革。本文以合肥老城的弱势建筑现状与存在问题作为研究背景,通过前期文献资料研究和对合肥老城的初步认知完成对“城市弱势建筑”的基本涵义的定义,并对其存在的类型进行不同角度的分类与归纳。结合对合肥老城“弱势建筑”分布情况和应用现状进行考察调研,分析合肥老城“弱势建筑”的现状特征、空间分布规律和现存问题,着重研究了琐碎、真实又平凡的日常生活场景中不同弱势建筑及其建成环境与人行为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阐述了老城弱势建筑更新改造策略,强调了公众参与和微观、渐进的城市空间干预技术,这也是城市空间生产未来的发展走向。本文拓展现有建筑学的观念,以整合城市空间,连接时间...
【文章页数】:8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核心概念界定
1.3.1 城市修补
1.3.2 弱势建筑
1.3.3 城市弱势建筑
1.4 研究范围
1.5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1.5.1 国外相关研究
1.5.2 国内相关研究
1.6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1.6.1 研究方法
1.6.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城市弱势建筑的认识
2.1 相关概念解析
2.1.1 弱势建筑中的“弱势”
2.1.2 弱势建筑与弱势空间
2.2 城市弱势建筑形成的原因
2.2.1 客观原因
2.2.2 主观原因
2.3 城市弱势建筑的本质属性
2.3.1 模糊性与透明性
2.3.2 相对性与渗透性
2.3.3 复杂性与开放性
2.3.4 日常性与地方性
2.4 城市弱势建筑的构成因素
2.4.1 界面构成要素
2.4.2 异化的物质元素
2.4.3 公共小品设施
2.4.4 文化元素
2.4.5 人和动物的参与
第三章 合肥城市弱势建筑类型特征及存在问题
3.1 当前合肥城市弱势建筑的类型
3.1.1 弱势的自发建筑
3.1.2 弱势的公共空间
3.1.3 弱势的文化场所
3.2 当前合肥城市弱势建筑存在的现实问题
3.2.1 无序混乱,缺乏管理营造
3.2.2 利用单一,缺乏整体意识
3.2.3 低效利用,缺乏共享空间
3.2.4 有失品质,缺少人文活力
第四章 城市弱势建筑更新改造案例解析
4.1 草根文化的共存
4.1.1 街市草根文化重生——香港“铁皮排挡”改造
4.1.2 朗读违章——台湾都市夹缝中的展览
4.2 公共空间的创生
4.2.1 街道新生——四平路空间创生行动
4.2.2 线性空间重生——洛杉矶公共花园
4.3 传统文化的重塑
4.3.1 胡同再生——“遇见什刹海”设计
4.3.2 永庆共生——恩宁路改造
4.4 “悟”——案例的总结
4.5 “情”——疫情下的反思
第五章 “修补”理念下的合肥老城弱势建筑更新改造策略
5.1 宏观策略
5.1.1 优化政府角色介入程度
5.1.2 推行精准化的智慧更新改造
5.1.3 倡导市民城市
5.2 中观策略
5.2.1 制定弱势建筑更新改造行动计划
5.2.2 增强社区更新基层主动性
5.2.3 打造文化IP
5.3 微观策略
5.3.1 非正规行为的创造
5.3.2 物质环境的更新
5.3.3 空间功能的多样化
第六章 结语
6.1 结论
6.2 问题与不足
6.3 后期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回归于日常——瓦伦西亚的城市公共空间研究[J]. 费甲辰,何润. 城市建筑. 2019(22)
[2]北京核心区城市肌理与空间形态研究[J]. 温宗勇,张翼然,陶迎春,左效刚,邢晓娟. 北京规划建设. 2019(04)
[3]从《东京制造》到《一点儿北京》——当代城市记录对建筑学的批判与探索[J]. 李迅,支文军. 建筑师. 2019(03)
[4]基于弱势空间的城市“微”修补设计探讨——以郑州唐子巷街区更新设计为例[J]. 高长征,陈博文,李虎. 建筑与文化. 2019(06)
[5]日常生活批判视角下城市更新中的空间治理——以武昌内城马房菜市场动迁为例[J]. 许中波. 城市问题. 2019(04)
[6]中国大城市非正规公共空间治理——对城市流动摊贩空间疏导模式的后现代反思[J]. 黄耿志,薛德升,徐孔丹,杨燕珊,陈昆仑. 国际城市规划. 2019(02)
[7]关于里弄微更新实施的回访研究——以上海市贵州西社区为例[J]. 赵蔚,周天扬,曾迪,胡静怡,葛紫淳. 城市建筑. 2018(36)
[8]应对城市非正规性:城市更新中的城市治理创新[J]. 楚建群,赵辉,林坚. 规划师. 2018(12)
[9]新时代·老城·新生——白塔寺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实践调研报告[J]. 许喆,何剑枫,施洪新,王永娜,马彦军,于波,龚钊,刘磊,唐玮,尚童,曹泳超,史妍萍,张先,徐磊,康贤明,吴颖,张义,刘毅峰,柳磊,寇宗淼. 北京规划建设. 2018(06)
[10]社会空间:城市社会学研究的一种新视角[J]. 张品. 理论与现代化. 2018(05)
博士论文
[1]基于共生理念的城市历史建筑再生研究[D]. 万丰登.华南理工大学 2017
[2]城市日常公共空间研究[D]. 陈立镜.华中科技大学 2017
[3]日常生活视野下的都市空间研究[D]. 马振华.华中科技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城市双修”理念下昆明市主城区消极空间的修补策略研究[D]. 王青.昆明理工大学 2018
[2]广州南关街巷空间保护与更新研究[D]. 颜益辉.华南理工大学 2018
[3]基于针灸式策略的城市历史住区保护更新研究报告[D]. 元国厅.昆明理工大学 2018
[4]合作治理视角下广州市老旧社区微改造的互动机制研究[D]. 廖梦玲.华南理工大学 2018
[5]场所理论指导下的长春市城区遗余空间利用研究[D]. 王艳超.吉林建筑大学 2018
[6]城市模型演变视角下的遗余空间“块茎”式更新设计研究[D]. 王运茲.浙江大学 2018
[7]乌镇戏剧节品牌化建构路径研究[D]. 孙雯.西北大学 2018
[8]“城市畸零空间”设计应用分析[D]. 黄桑桑.华东师范大学 2017
[9]建筑“负空间”与界面构成设计研究[D]. 李舒航.湖南大学 2017
[10]基于包容性的台北市生活性街道形塑策略研究[D]. 卢哲.华南理工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687972
【文章页数】:8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核心概念界定
1.3.1 城市修补
1.3.2 弱势建筑
1.3.3 城市弱势建筑
1.4 研究范围
1.5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1.5.1 国外相关研究
1.5.2 国内相关研究
1.6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1.6.1 研究方法
1.6.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城市弱势建筑的认识
2.1 相关概念解析
2.1.1 弱势建筑中的“弱势”
2.1.2 弱势建筑与弱势空间
2.2 城市弱势建筑形成的原因
2.2.1 客观原因
2.2.2 主观原因
2.3 城市弱势建筑的本质属性
2.3.1 模糊性与透明性
2.3.2 相对性与渗透性
2.3.3 复杂性与开放性
2.3.4 日常性与地方性
2.4 城市弱势建筑的构成因素
2.4.1 界面构成要素
2.4.2 异化的物质元素
2.4.3 公共小品设施
2.4.4 文化元素
2.4.5 人和动物的参与
第三章 合肥城市弱势建筑类型特征及存在问题
3.1 当前合肥城市弱势建筑的类型
3.1.1 弱势的自发建筑
3.1.2 弱势的公共空间
3.1.3 弱势的文化场所
3.2 当前合肥城市弱势建筑存在的现实问题
3.2.1 无序混乱,缺乏管理营造
3.2.2 利用单一,缺乏整体意识
3.2.3 低效利用,缺乏共享空间
3.2.4 有失品质,缺少人文活力
第四章 城市弱势建筑更新改造案例解析
4.1 草根文化的共存
4.1.1 街市草根文化重生——香港“铁皮排挡”改造
4.1.2 朗读违章——台湾都市夹缝中的展览
4.2 公共空间的创生
4.2.1 街道新生——四平路空间创生行动
4.2.2 线性空间重生——洛杉矶公共花园
4.3 传统文化的重塑
4.3.1 胡同再生——“遇见什刹海”设计
4.3.2 永庆共生——恩宁路改造
4.4 “悟”——案例的总结
4.5 “情”——疫情下的反思
第五章 “修补”理念下的合肥老城弱势建筑更新改造策略
5.1 宏观策略
5.1.1 优化政府角色介入程度
5.1.2 推行精准化的智慧更新改造
5.1.3 倡导市民城市
5.2 中观策略
5.2.1 制定弱势建筑更新改造行动计划
5.2.2 增强社区更新基层主动性
5.2.3 打造文化IP
5.3 微观策略
5.3.1 非正规行为的创造
5.3.2 物质环境的更新
5.3.3 空间功能的多样化
第六章 结语
6.1 结论
6.2 问题与不足
6.3 后期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回归于日常——瓦伦西亚的城市公共空间研究[J]. 费甲辰,何润. 城市建筑. 2019(22)
[2]北京核心区城市肌理与空间形态研究[J]. 温宗勇,张翼然,陶迎春,左效刚,邢晓娟. 北京规划建设. 2019(04)
[3]从《东京制造》到《一点儿北京》——当代城市记录对建筑学的批判与探索[J]. 李迅,支文军. 建筑师. 2019(03)
[4]基于弱势空间的城市“微”修补设计探讨——以郑州唐子巷街区更新设计为例[J]. 高长征,陈博文,李虎. 建筑与文化. 2019(06)
[5]日常生活批判视角下城市更新中的空间治理——以武昌内城马房菜市场动迁为例[J]. 许中波. 城市问题. 2019(04)
[6]中国大城市非正规公共空间治理——对城市流动摊贩空间疏导模式的后现代反思[J]. 黄耿志,薛德升,徐孔丹,杨燕珊,陈昆仑. 国际城市规划. 2019(02)
[7]关于里弄微更新实施的回访研究——以上海市贵州西社区为例[J]. 赵蔚,周天扬,曾迪,胡静怡,葛紫淳. 城市建筑. 2018(36)
[8]应对城市非正规性:城市更新中的城市治理创新[J]. 楚建群,赵辉,林坚. 规划师. 2018(12)
[9]新时代·老城·新生——白塔寺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实践调研报告[J]. 许喆,何剑枫,施洪新,王永娜,马彦军,于波,龚钊,刘磊,唐玮,尚童,曹泳超,史妍萍,张先,徐磊,康贤明,吴颖,张义,刘毅峰,柳磊,寇宗淼. 北京规划建设. 2018(06)
[10]社会空间:城市社会学研究的一种新视角[J]. 张品. 理论与现代化. 2018(05)
博士论文
[1]基于共生理念的城市历史建筑再生研究[D]. 万丰登.华南理工大学 2017
[2]城市日常公共空间研究[D]. 陈立镜.华中科技大学 2017
[3]日常生活视野下的都市空间研究[D]. 马振华.华中科技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城市双修”理念下昆明市主城区消极空间的修补策略研究[D]. 王青.昆明理工大学 2018
[2]广州南关街巷空间保护与更新研究[D]. 颜益辉.华南理工大学 2018
[3]基于针灸式策略的城市历史住区保护更新研究报告[D]. 元国厅.昆明理工大学 2018
[4]合作治理视角下广州市老旧社区微改造的互动机制研究[D]. 廖梦玲.华南理工大学 2018
[5]场所理论指导下的长春市城区遗余空间利用研究[D]. 王艳超.吉林建筑大学 2018
[6]城市模型演变视角下的遗余空间“块茎”式更新设计研究[D]. 王运茲.浙江大学 2018
[7]乌镇戏剧节品牌化建构路径研究[D]. 孙雯.西北大学 2018
[8]“城市畸零空间”设计应用分析[D]. 黄桑桑.华东师范大学 2017
[9]建筑“负空间”与界面构成设计研究[D]. 李舒航.湖南大学 2017
[10]基于包容性的台北市生活性街道形塑策略研究[D]. 卢哲.华南理工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6879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3687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