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建院”的乡村建设理念与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11 16:22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等一系列政策的提出,我国建设重心逐渐向乡村转移。乡村建设实践迎来发展高潮,政府、设计机构、企业、NGO组织、三农学者、农民纷纷参与到乡村建设。需要学界对乡村建设现状进行梳理和评判,总结不同实践类型的乡建理念。本文聚焦于“中国乡建院”这一乡建团体,其长期专注于乡村建设,拥有多学科背景的人员架构,较为深入的政策研究成果、较为成熟的乡建理论体系和较为丰富的乡村实践积累。“中国乡建院”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内乡村建设的先进水平,以其为研究对象进行解析,可以较为深入地探讨乡村建设理念和实践模式,为我国未来乡村建设提供理论支撑、指导实践活动。论文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阐明研究背景,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确定研究对象和内容、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创新点和关键点、研究方法,搭建论文研究框架。第二章首先对国内外乡村实践进行梳理和归纳,尤其是国内“新乡村建设”的兴起原因、参与力量、实践类型,引出“新乡村建设”的先锋——“中国乡建院”。第三章总结出“中国乡建院”的乡村建设理念:以“内置金融”开展金融创新,以“村社共同体”开展组织创新,以“农民为主体”为乡建原则,以...
【文章页数】:13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家政策对乡村发展的高度关注
1.1.2 乡村建设逐渐成为学术研究热点
1.2 研究综述
1.2.1 有关乡村建设的研究
1.2.2 有关本文对象“中国乡建院”的研究
1.2.3 现有研究对本文的参考意义
1.3 研究对象和内容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创新点和关键点
1.5.1 研究创新点
1.5.2 研究关键点
1.6 研究方法和框架
1.6.1 研究方法
1.6.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乡村建设发展历程及现状
2.1 国外乡村建设发展概况
2.2 国内乡村建设发展历程
2.2.1 精英主导乡村自治(1904 年-1949 年)
2.2.2 社会主义乡村改造(1949 年-1978 年)
2.2.3 小农经济乡村改造(1978 年-2003 年)
2.2.4 “新乡村建设”(2003 年至今)
2.3 “新乡村建设”发展概况
2.3.1 “新乡村建设”的兴起原因
2.3.2 “新乡村建设”的参与力量
2.3.3 “新乡村建设”的实践类型
2.4 “新乡村建设”的先锋:“中国乡建院”
2.4.1 较为深入的政策研究
2.4.2 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
2.4.3 多学科背景的人员架构
2.4.4 聚焦乡村的实践积累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乡建院”的乡村建设理念
3.1 金融创新:内置金融
3.1.1 内置金融的内涵
3.1.2 内置金融的要点
3.1.3 内置金融的发展
3.1.4 内置金融的功能
3.1.5 与外置金融的对比
3.2 组织创新:村社共同体
3.2.1 亚洲地区的乡村组织架构
3.2.2 我国乡村组织架构的变迁
3.2.3 重建村社共同体
3.3 乡建原则:农民为主体
3.3.1 自我管理
3.3.2 自我服务
3.3.3 自我教育
3.3.4 自我监督
3.4 乡建方法:陪伴式乡建
3.4.1 建设前期:调研与规划
3.4.2 建设中期:设计与实施
3.4.3 建设后期:管理与运营
3.5 乡建目标:系统乡建
3.5.1 社区建设
3.5.2 经济建设
3.5.3 生态建设
3.5.4 文化建设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乡建院”的实践案例
4.1 “中国乡建院”的发展历程
4.1.1 探索时期:理念分散(2003 年-2009 年)
4.1.2 成型时期:思想融合(2009 年-2014 年)
4.1.3 深化时期:区域联动(2014 年至今)
4.2 河南省郝堂村:以改善农民生活为主的系统乡建
4.2.1 郝堂村建设概况
4.2.2 统筹总体规划
4.2.3 重构建筑空间
4.2.4 激活乡村社区
4.2.5 升级产业架构
4.2.6 加强生态治理
4.2.7 丰富文化活动
4.3 湖北省小朱湾:以旅游开发为主的系统乡建
4.3.1 小朱湾建设概况
4.3.2 确定规划定位
4.3.3 更新建筑面貌
4.3.4 完善乡村社区
4.3.5 开发乡村旅游
4.3.6 打造生态湿地
4.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美国乡村振兴的运行机制与实现路径[J]. 陈兆红. 中国国情国力. 2019(03)
[2]中国近期乡建发展概况与类型解析[J]. 潘莹,黎国庆. 南方建筑. 2018(06)
[3]日本战后乡村规划建设的政策演进及启示——经济社会变迁的视角[J]. 丁奇,刘玲,张立. 小城镇建设. 2018(04)
[4]毛泽东关于“农业学大寨”的农业发展道路[J]. 孟富国.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8(01)
[5]还原乡村原真,书写活力江南——杭州富阳东梓关回迁安置农居[J]. 李雪凤. 广西城镇建设. 2017(08)
[6]多维关怀下的综合乡建——贵州中关村实践[J]. 傅英斌. 建筑技艺. 2017(08)
[7]晏阳初与华西实验区[J]. 陈启江,罗杨. 中国档案. 2017(06)
[8]果树栽培:巴哈马埃克苏马群岛应用性实地研究报告[J]. 利亚特·瑞辛,加雷斯·多尔蒂. 景观设计学. 2017(02)
[9]“乡建的视角”主题沙龙[J]. 王竹,周凌,陈剑飞,陆轶辰,徐锋,文兵,杨瑛,陶郅,周立军. 城市建筑. 2017(10)
[10]江南地区精准乡建“基本单元综合体”策略与实践——以浙江湖州“璞心家庭农场”为例[J]. 傅嘉言,王竹,钱振澜,孙姣姣. 城市建筑. 2017(10)
博士论文
[1]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财政政策研究[D]. 欧阳建勇.江西财经大学 2018
[2]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建设协同发展研究[D]. 陈文盛.福建农林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乡村振兴视域下中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 叶奇奇.西南科技大学 2018
[2]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农村非政府组织参与问题研究[D]. 刘群.山东师范大学 2018
[3]珠三角传统乡村聚落形态的现代演化研究[D]. 叶京璐.华南理工大学 2018
[4]中原山区古村落景观提升改造研究[D]. 李燕.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8
[5]乡规民约对和谐乡村建设的作用研究[D]. 吕晓艳.广西师范大学 2018
[6]河北省美丽乡村建设中乡村文化振兴的功能与实现路径[D]. 高水.河北大学 2018
[7]村社组织内置金融运营模式研究[D]. 肖贺男.安徽农业大学 2018
[8]农村社区治理模式研究[D]. 王若瀚.郑州大学 2018
[9]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王中源.重庆大学 2017
[10]“美丽乡村”建设中乡土文化传播研究[D]. 韩旭.郑州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690893
【文章页数】:13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家政策对乡村发展的高度关注
1.1.2 乡村建设逐渐成为学术研究热点
1.2 研究综述
1.2.1 有关乡村建设的研究
1.2.2 有关本文对象“中国乡建院”的研究
1.2.3 现有研究对本文的参考意义
1.3 研究对象和内容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创新点和关键点
1.5.1 研究创新点
1.5.2 研究关键点
1.6 研究方法和框架
1.6.1 研究方法
1.6.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乡村建设发展历程及现状
2.1 国外乡村建设发展概况
2.2 国内乡村建设发展历程
2.2.1 精英主导乡村自治(1904 年-1949 年)
2.2.2 社会主义乡村改造(1949 年-1978 年)
2.2.3 小农经济乡村改造(1978 年-2003 年)
2.2.4 “新乡村建设”(2003 年至今)
2.3 “新乡村建设”发展概况
2.3.1 “新乡村建设”的兴起原因
2.3.2 “新乡村建设”的参与力量
2.3.3 “新乡村建设”的实践类型
2.4 “新乡村建设”的先锋:“中国乡建院”
2.4.1 较为深入的政策研究
2.4.2 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
2.4.3 多学科背景的人员架构
2.4.4 聚焦乡村的实践积累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乡建院”的乡村建设理念
3.1 金融创新:内置金融
3.1.1 内置金融的内涵
3.1.2 内置金融的要点
3.1.3 内置金融的发展
3.1.4 内置金融的功能
3.1.5 与外置金融的对比
3.2 组织创新:村社共同体
3.2.1 亚洲地区的乡村组织架构
3.2.2 我国乡村组织架构的变迁
3.2.3 重建村社共同体
3.3 乡建原则:农民为主体
3.3.1 自我管理
3.3.2 自我服务
3.3.3 自我教育
3.3.4 自我监督
3.4 乡建方法:陪伴式乡建
3.4.1 建设前期:调研与规划
3.4.2 建设中期:设计与实施
3.4.3 建设后期:管理与运营
3.5 乡建目标:系统乡建
3.5.1 社区建设
3.5.2 经济建设
3.5.3 生态建设
3.5.4 文化建设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乡建院”的实践案例
4.1 “中国乡建院”的发展历程
4.1.1 探索时期:理念分散(2003 年-2009 年)
4.1.2 成型时期:思想融合(2009 年-2014 年)
4.1.3 深化时期:区域联动(2014 年至今)
4.2 河南省郝堂村:以改善农民生活为主的系统乡建
4.2.1 郝堂村建设概况
4.2.2 统筹总体规划
4.2.3 重构建筑空间
4.2.4 激活乡村社区
4.2.5 升级产业架构
4.2.6 加强生态治理
4.2.7 丰富文化活动
4.3 湖北省小朱湾:以旅游开发为主的系统乡建
4.3.1 小朱湾建设概况
4.3.2 确定规划定位
4.3.3 更新建筑面貌
4.3.4 完善乡村社区
4.3.5 开发乡村旅游
4.3.6 打造生态湿地
4.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美国乡村振兴的运行机制与实现路径[J]. 陈兆红. 中国国情国力. 2019(03)
[2]中国近期乡建发展概况与类型解析[J]. 潘莹,黎国庆. 南方建筑. 2018(06)
[3]日本战后乡村规划建设的政策演进及启示——经济社会变迁的视角[J]. 丁奇,刘玲,张立. 小城镇建设. 2018(04)
[4]毛泽东关于“农业学大寨”的农业发展道路[J]. 孟富国.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8(01)
[5]还原乡村原真,书写活力江南——杭州富阳东梓关回迁安置农居[J]. 李雪凤. 广西城镇建设. 2017(08)
[6]多维关怀下的综合乡建——贵州中关村实践[J]. 傅英斌. 建筑技艺. 2017(08)
[7]晏阳初与华西实验区[J]. 陈启江,罗杨. 中国档案. 2017(06)
[8]果树栽培:巴哈马埃克苏马群岛应用性实地研究报告[J]. 利亚特·瑞辛,加雷斯·多尔蒂. 景观设计学. 2017(02)
[9]“乡建的视角”主题沙龙[J]. 王竹,周凌,陈剑飞,陆轶辰,徐锋,文兵,杨瑛,陶郅,周立军. 城市建筑. 2017(10)
[10]江南地区精准乡建“基本单元综合体”策略与实践——以浙江湖州“璞心家庭农场”为例[J]. 傅嘉言,王竹,钱振澜,孙姣姣. 城市建筑. 2017(10)
博士论文
[1]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财政政策研究[D]. 欧阳建勇.江西财经大学 2018
[2]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建设协同发展研究[D]. 陈文盛.福建农林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乡村振兴视域下中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 叶奇奇.西南科技大学 2018
[2]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农村非政府组织参与问题研究[D]. 刘群.山东师范大学 2018
[3]珠三角传统乡村聚落形态的现代演化研究[D]. 叶京璐.华南理工大学 2018
[4]中原山区古村落景观提升改造研究[D]. 李燕.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8
[5]乡规民约对和谐乡村建设的作用研究[D]. 吕晓艳.广西师范大学 2018
[6]河北省美丽乡村建设中乡村文化振兴的功能与实现路径[D]. 高水.河北大学 2018
[7]村社组织内置金融运营模式研究[D]. 肖贺男.安徽农业大学 2018
[8]农村社区治理模式研究[D]. 王若瀚.郑州大学 2018
[9]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王中源.重庆大学 2017
[10]“美丽乡村”建设中乡土文化传播研究[D]. 韩旭.郑州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6908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3690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