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废弃丙纶混杂纤维再生混凝土梁抗裂性能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07 07:16
  随着建筑业迅速发展,诸多陈旧、低利用率建筑被拆除重建,产生大量建筑垃圾,耗费大量天然材料,因此将建筑垃圾再利用不仅可以合理处理建筑垃圾,还可以节约资源、缓解资源紧张等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纺织产生的废料及废旧的纤维制品大多为不可降解的涤纶、丙纶等,焚烧或填埋均会对破坏生态环境,但是掺入再生混凝土中可以作为增强纤维,弥补再生混凝土抗拉强度低等不足。但目前国内外对于天然有机纤维对再生混凝土的影响研究相对较多,对于废弃纤维与有机纤维混杂对再生混凝土的研究相对甚少。因此本文以粉煤灰部分替代水泥,以再生混凝土粗骨料部分替代天然粗骨料配制再生混凝土,并改变将废弃丙纶纤维与聚丙烯腈纤维按照不同比例组合及总掺率,试验研究其对再生混凝土试块的基本性能及试件梁的抗裂性能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首先,通过废弃丙纶纤维与聚丙烯腈纤维的不同组合比例对再生混凝土的基本性能及再生混凝土梁抗裂性的试验研究可知,纤维的不同组合对再生混凝土强度,梁的承载力、裂缝的数量及宽度、试件梁的跨中挠度及梁内钢筋应变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以A75B25组试验梁的抗裂效果最为显著。本文以此为基础,即废弃丙纶纤维与聚丙烯腈纤维3:1的...

【文章页数】:8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再生混凝土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纤维混凝土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流程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流程
第二章 废弃丙纶纤维与聚丙烯腈纤维不同组合对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及梁的抗裂性能的研究
    2.1 混凝土试块的试验方案设计
        2.1.1 试验方案设计
        2.1.2 试验原材料
        2.1.3 再生混凝土试验方法
        2.1.4 再生混凝土梁的试验方法
    2.2 再生混凝土的基本性能试验结果分析
        2.2.1 坍落度分析
        2.2.2 基本力学性能分析
    2.3 再生混凝土梁抗裂性试验结果分析
        2.3.1 再生混凝土梁的破坏形态分析
        2.3.2 再生混凝土梁开裂荷载分析
        2.3.3 再生混凝土梁极限荷载分析
        2.3.4 荷载-裂缝数量分析
        2.3.5 荷载-裂缝宽度分析
        2.3.6 荷载-挠度关系
        2.3.7 钢筋应变分析
        2.3.8 平截面假定验证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使用废弃丙纶混杂纤维不同掺率对再生混凝土梁抗裂性的影响研究
    3.1 试验方案设计及方法
    3.2 再生混凝土的基本性能试验结果分析
        3.2.1 坍落度
        3.2.2 力学性能分析
    3.3 再生混凝土梁抗裂性试验结果分析
        3.3.1 再生混凝土梁的破坏形态分析
        3.3.2 裂缝发展情况
        3.3.3 荷载-裂缝数量
        3.3.4 荷载-裂缝宽度
        3.3.5 荷载-挠度关系
        3.3.6 钢筋应变分析
        3.3.7 平截面假定验证
    3.4 结论
第四章 使用废弃丙纶混杂纤维再生混凝土梁抗裂性理论研究
    4.1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最大裂缝宽度计算
    4.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挠度计算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废弃丙纶混杂纤维再生混凝土梁抗裂性有限元分析
    5.1 有限元模拟过程
        5.1.1 有限元模型建立
        5.1.2 单元类型的选择
        5.1.3 本构关系选择
        5.1.4 材料的本构模型
    5.2 有限元结果分析
        5.2.1 初始开裂状态下应力分析
        5.2.2 屈服状态下应力分析
        5.2.3 裂缝分析
        5.2.4 变形性能
        5.2.5 有限元模拟值与试验值对比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本文编号:37366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37366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4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