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基于组件法的冷弯薄壁单孔钢板孔壁承压组件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04 10:09
  过往的研究表明冷弯薄壁钢板-螺栓连接节点呈现出典型的非线性半刚性节点的特征。组件法被证明是研究半刚性节点的绝佳方法。本文将首先以冷弯薄壁钢板-螺栓连接节点为对象,通过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等手段对这一节点划分出基本组件。之后,将对基本组件中的冷弯薄壁单孔钢板孔壁承压组件的性能进行研究。本文通过对3个足尺的冷弯薄壁钢板-螺栓连接节点进行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对于冷弯薄壁钢板-螺栓连接节点,节点的基本组件有三:节点域梁受弯组件,节点域梁受压翼缘组件,梁腹板(冷弯薄壁钢板)-螺栓连接梁腹板孔壁承压组件。2.节点域梁受弯组件的受力过程对节点弯矩-转角曲线的斜率即节点的刚度影响很大。为了更好的评价梁受弯组件对节点性能的影响,本文定义了一个弯矩传递比率系数?。在节点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又将冷弯薄壁单孔钢板孔壁承压组件独立出来分析。本文通过对48个冷弯薄壁钢板-螺栓连接进行试验研究和相关的理论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总结出三种破坏模式下能够精确拟合组件实际承载力的方程。2.基于组件的变形和相应破坏模式下的承载力方程,总结出了组件剪出与挤压破坏模式的判定准则函数。3.引入小挠度薄板理论对组件孔壁...

【文章页数】:10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来源
        1.1.1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体系的特点
        1.1.2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节点连接形式
        1.1.3 半刚性连接节点的研究方法
        1.1.4 组件法的基本原理
        1.1.5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组件法的研究现状
        1.2.2 带孔钢板-螺栓连接中孔壁承压性能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冷弯薄壁钢板-螺栓连接节点试验研究
    2.1 引言
    2.2 冷弯薄壁钢板-螺栓连接节点实验方案
        2.2.1 实验目的
        2.2.2 加载方案
        2.2.3 试件尺寸与材性
        2.2.4 加载制度与数据采集方法
    2.3 冷弯薄壁钢板-螺栓连接节点试验结果与分析
        2.3.1 试验现象及结果
    2.4 冷弯薄壁钢板-螺栓连接节点基本组件的确定
        2.4.1 节点域梁受弯组件与梁翼缘受压组件
        2.4.2 冷弯薄壁单孔钢板孔壁承压组件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冷弯薄壁单孔钢板-螺栓连接孔壁承压试验
    3.1 引言
    3.2 试验目的和试件参数设计
        3.2.1 试验目的
        3.2.2 试件参数设计
    3.3 试件材性
        3.3.1 构件加工
        3.3.2 材性试验
    3.4 加载与量测方案
        3.4.1 加载装置与加载制度
        3.4.2 测量方案及测量仪器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冷弯薄壁单孔钢板孔壁承压组件试验结果分析及破坏模式研究
    4.1 引言
    4.2 试件破坏模式及数据结果
    4.3 规范与试验结果对比
        4.3.1 中、美、欧三国规范介绍
        4.3.2 试件极限承载力与规范之比较
    4.4 冷弯薄壁单孔钢板孔壁承压组件破坏模式研究
        4.4.1 冷弯薄壁钢板翼缘对破坏模式的影响
        4.4.2 孔壁承压板域自由屈曲时组件剪出与挤压破坏模式判定准则
        4.4.3 孔壁承压板域限制屈曲时组件剪出与挤压破坏模式判定准则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承压板域屈曲对冷弯薄壁单孔钢板孔壁承压组件的影响
    5.1 引言
    5.2 承压板域屈曲对组件承载力的影响
        5.2.1 承压板域屈曲时屈曲承载力理论推导
        5.2.2 屈曲承载力理论值与试验值之比较
        5.2.3 屈曲时承载力与钢板厚度及边距的关系
        5.2.4 屈曲后强度对孔壁承压板域发生屈曲的组件极限承载力的影响
        5.2.5 屈曲对冷弯薄壁单孔钢板孔壁承压组件极限承载力的影响
    5.3 承压板域屈曲对组件刚度的影响
        5.3.1 冷弯薄壁单孔钢板孔壁承压组件初始刚度
        5.3.2 孔壁承压板域屈曲的冷弯薄壁单孔钢板孔壁承压组件屈曲后刚度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的主要成果
    6.2 展望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7540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37540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6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