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公平视角下城市社区体育设施评价研究 ————以吉林市中心城区为例
发布时间:2023-03-14 18:35
健康中国2030规划颁布以来城市居民健康意识逐渐增强,城市居民的日常体育锻炼需求增加,社区体育锻炼作为健康促进的重要手段,对居民健康水平提高有积极意义。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着重强调了“公平”的重要性,建设有利于健康公平的支持环境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目标之一。社区体育设施作为社区体育锻炼的空间载体,其公平化能够推进城市健康公平的实现,我国目前社区层面的设施建设更需要有据可循。在此背景下,本文从健康公平角度出发,提出多维度的社区体育设施公平性评价体系,并以吉林市中心城区作为研究实例,更全面地评价社区体育设施的公平性,以期能够更好地指导其建设布局,改善城市健康公平。通过对西方公平正义观的解读将“健康公平”解析为机会公平、过程公平与结果公平三个维度,结合社区体育设施已有研究成果与公共服务设施公平性评价方法,构建社区体育设施公平性的评价体系,并在健康公平的三个维度下分别构建评价模型,包括基于空间可达性的机会公平评价模型、基于建设管理水平的过程公平评价模型、基于人口特征差异的结果公平评价模型。分别通过GIS分析设施供需关系评价空间可达性;通过层次分析法对设施建设管理水平的各评价指标计算得分;将可达性指数...
【文章页数】:1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背景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3.1 国外研究
1.3.2 国内研究
1.3.3 国内外研究综述简析
1.4 相关概念解析
1.4.1 健康公平
1.4.2 社区体育设施
1.5 研究内容及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框架
第2章 相关基础研究
2.1 基础理论研究
2.1.1 健康促进理论
2.1.2 公平正义理论
2.1.3 空间均衡理论
2.1.4 公共服务设施区位论
2.2 健康公平视角的解读
2.2.1 健康公平影响要素
2.2.2 公共服务与健康公平
2.2.3 公平性的评价维度
2.3 社区体育设施公平性评价
2.3.1 设施内涵与政策标准
2.3.2 公平性评价方法
2.3.3 公平性评价尺度
2.3.4 公平性优化策略
2.4 国内外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经验
2.4.1 配建水平
2.4.2 功能种类及面积
2.4.3 复合利用
2.4.4 政策与管理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社区体育设施公平性评价模型构建
3.1 评价体系构建
3.1.1 评价原则
3.1.2 评价维度
3.1.3 评价体系
3.2 居民对社区体育设施的使用情况调研
3.2.1 调研问卷设计与调研情况
3.2.2 居民的出行成本与设施使用频率
3.2.3 居民对设施建设管理水平的关注要素
3.2.4 设施的获得能力与人口特征差异的关系
3.3 基于空间可达性的机会公平评价模型
3.3.1 空间可达性的影响因素
3.3.2 空间可达性的评价方法选取
3.3.3 评价过程
3.4 基于建设管理水平的过程公平评价模型
3.4.1 建设管理水平的评价指标
3.4.2 指标权重的确定
3.4.3 评价过程
3.5 基于人口特征差异的结果公平评价模型
3.5.1 影响体育锻炼的人口差异内容
3.5.2 人口整体公平性评价
3.5.3 经济地位差异下的评价方法与过程
3.5.4 年龄差异下的评价方法与过程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吉林市中心城区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现状
4.1 研究区域选择与概况
4.1.1 研究区域选择
4.1.2 人口情况
4.1.3 社会经济情况
4.1.4 体育事业发展情况
4.2 社区体育设施数据来源与处理
4.2.1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4.2.2 GIS数据库构建
4.3 吉林市中心城区社区体育设施现状分析
4.3.1 设施总量与分布特征
4.3.2 设施的人均与地均面积
4.3.3 设施的功能种类
4.3.4 设施的管理情况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吉林市中心城区社区体育设施公平性评价
5.1 基于空间可达性的公平性评价
5.1.1 社区体育设施的分类与服务半径
5.1.2 两种传统方法的空间可达性分析
5.1.3 改进两步移动搜索法的可达性分析
5.1.4 评价结果分析
5.2 基于建设管理水平的公平性评价
5.2.1 各指标评价标准认定
5.2.2 评价结果的空间表达
5.2.3 居民对社区体育设施服务水平的提升意见
5.2.4 评价结果分析
5.3 基于人口特征差异的公平性评价
5.3.1 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评价
5.3.2 经济地位差异下的公平性评价
5.3.3 年龄差异下的公平性评价
5.3.4 评价结果分析
5.4 社区体育设施公平性优化
5.4.1 不公平现象及成因
5.4.2 优化对策一:增加设施总量的同时合理化设施选址
5.4.3 优化对策二:提高现有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管理水平
5.4.4 优化对策三:考虑人口各特征群体的差异化需求
5.4.5 社区层面设施建设优化策略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居民社区体育设施使用情况调研问卷
附录2:专家调研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762528
【文章页数】:1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背景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3.1 国外研究
1.3.2 国内研究
1.3.3 国内外研究综述简析
1.4 相关概念解析
1.4.1 健康公平
1.4.2 社区体育设施
1.5 研究内容及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框架
第2章 相关基础研究
2.1 基础理论研究
2.1.1 健康促进理论
2.1.2 公平正义理论
2.1.3 空间均衡理论
2.1.4 公共服务设施区位论
2.2 健康公平视角的解读
2.2.1 健康公平影响要素
2.2.2 公共服务与健康公平
2.2.3 公平性的评价维度
2.3 社区体育设施公平性评价
2.3.1 设施内涵与政策标准
2.3.2 公平性评价方法
2.3.3 公平性评价尺度
2.3.4 公平性优化策略
2.4 国内外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经验
2.4.1 配建水平
2.4.2 功能种类及面积
2.4.3 复合利用
2.4.4 政策与管理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社区体育设施公平性评价模型构建
3.1 评价体系构建
3.1.1 评价原则
3.1.2 评价维度
3.1.3 评价体系
3.2 居民对社区体育设施的使用情况调研
3.2.1 调研问卷设计与调研情况
3.2.2 居民的出行成本与设施使用频率
3.2.3 居民对设施建设管理水平的关注要素
3.2.4 设施的获得能力与人口特征差异的关系
3.3 基于空间可达性的机会公平评价模型
3.3.1 空间可达性的影响因素
3.3.2 空间可达性的评价方法选取
3.3.3 评价过程
3.4 基于建设管理水平的过程公平评价模型
3.4.1 建设管理水平的评价指标
3.4.2 指标权重的确定
3.4.3 评价过程
3.5 基于人口特征差异的结果公平评价模型
3.5.1 影响体育锻炼的人口差异内容
3.5.2 人口整体公平性评价
3.5.3 经济地位差异下的评价方法与过程
3.5.4 年龄差异下的评价方法与过程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吉林市中心城区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现状
4.1 研究区域选择与概况
4.1.1 研究区域选择
4.1.2 人口情况
4.1.3 社会经济情况
4.1.4 体育事业发展情况
4.2 社区体育设施数据来源与处理
4.2.1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4.2.2 GIS数据库构建
4.3 吉林市中心城区社区体育设施现状分析
4.3.1 设施总量与分布特征
4.3.2 设施的人均与地均面积
4.3.3 设施的功能种类
4.3.4 设施的管理情况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吉林市中心城区社区体育设施公平性评价
5.1 基于空间可达性的公平性评价
5.1.1 社区体育设施的分类与服务半径
5.1.2 两种传统方法的空间可达性分析
5.1.3 改进两步移动搜索法的可达性分析
5.1.4 评价结果分析
5.2 基于建设管理水平的公平性评价
5.2.1 各指标评价标准认定
5.2.2 评价结果的空间表达
5.2.3 居民对社区体育设施服务水平的提升意见
5.2.4 评价结果分析
5.3 基于人口特征差异的公平性评价
5.3.1 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评价
5.3.2 经济地位差异下的公平性评价
5.3.3 年龄差异下的公平性评价
5.3.4 评价结果分析
5.4 社区体育设施公平性优化
5.4.1 不公平现象及成因
5.4.2 优化对策一:增加设施总量的同时合理化设施选址
5.4.3 优化对策二:提高现有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管理水平
5.4.4 优化对策三:考虑人口各特征群体的差异化需求
5.4.5 社区层面设施建设优化策略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居民社区体育设施使用情况调研问卷
附录2:专家调研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7625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3762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