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所精神视角下博物馆室内空间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22 22:47
随着城市博物馆建筑形式的雷同、功能的缺失,设计风格上逐渐趋于“全球化”“标准化”,致使当代人们的精神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尤为重要的是博物馆建造在人力,物力上的消耗并没有使得其价值得到真正的体现。然而,博物馆承载着历史文化、传承着历史文明,散发着独特的历史魅力是现代人迫切需求的,其独有的历史价值,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当代博物馆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充分体现博物馆存在意义、满足受众的精神需求、丰富受众的空间体验,是新时代博物馆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以场所精神理论为研究视角,以博物馆室内空间为研究对象,对当前博物馆室内空间中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针对博物馆室内空间中场所精神的缺失这一问题,探索其营造策略。论文主要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阐述了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归纳总结了国内外相关研究,在博物馆室内空间逐渐趋于标准化、统一化的严峻形势下,场所精神的体现在博物馆室内空间设计中研究的重要性。第二章,阐述相关概念及其理论。一方面对场所、场所精神理论进行解读;另一方面阐述了博物馆室内空间的相关概念以及与场所精神之间的联系。第三章,主要分析博物馆室内空间中场所精神的塑造条件,分别从...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及框架
第2章 场所精神与博物馆室内空间相关理论
2.1 场所精神
2.1.1 场所
2.1.2 场所精神的界定
2.1.3 场所精神的特征
2.2 博物馆
2.2.1 博物馆的界定
2.2.2 博物馆的功能及性质
2.2.3 博物馆室内空间构成要素
2.2.4 《博物馆条例》中博物馆功能的演进
2.3 场所精神与博物馆空间之间的联系
2.3.1 场所精神赋予空间意义
2.3.2 空间特质诠释场所精神
2.4 小结
第3章 博物馆室内空间场所精神的塑造分析
3.1 博物馆室内空间场所精神氛围的形成机制
3.1.1 博物馆本质的转变——从空间到场所
3.1.2 博物馆功能的演化——从收藏到分享
3.1.3 博物馆体验的强化——从单一到多样
3.1.4 博物馆意义的凸显——从隐约到清晰
3.2 博物馆室内空间场所精神表达的影响因素
3.2.1 博物馆室内空间的主题内涵
3.2.2 博物馆选址的地域环境
3.2.3 空间中的情节化运用
3.2.4 参观主体的知觉体验
3.2.5 博物馆空间中传达文化信息载体的形式
3.3 小结
第4章 博物馆室内空间场所精神的营造策略
4.1 博物馆室内空间中形、光、色、质、声的综合运用
4.1.1 以体验为先导,注重整体感知
4.1.2 传播信息载体表现形式的多样化
4.2 博物馆室内空间中精神意蕴的表达
4.2.1 场所意境的把握
4.2.2 地域文脉的延续
4.3 博物馆室内空间的设计原则
4.3.1 空间的连贯性原则
4.3.2 公众的教育性原则
4.4 小结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767740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及框架
第2章 场所精神与博物馆室内空间相关理论
2.1 场所精神
2.1.1 场所
2.1.2 场所精神的界定
2.1.3 场所精神的特征
2.2 博物馆
2.2.1 博物馆的界定
2.2.2 博物馆的功能及性质
2.2.3 博物馆室内空间构成要素
2.2.4 《博物馆条例》中博物馆功能的演进
2.3 场所精神与博物馆空间之间的联系
2.3.1 场所精神赋予空间意义
2.3.2 空间特质诠释场所精神
2.4 小结
第3章 博物馆室内空间场所精神的塑造分析
3.1 博物馆室内空间场所精神氛围的形成机制
3.1.1 博物馆本质的转变——从空间到场所
3.1.2 博物馆功能的演化——从收藏到分享
3.1.3 博物馆体验的强化——从单一到多样
3.1.4 博物馆意义的凸显——从隐约到清晰
3.2 博物馆室内空间场所精神表达的影响因素
3.2.1 博物馆室内空间的主题内涵
3.2.2 博物馆选址的地域环境
3.2.3 空间中的情节化运用
3.2.4 参观主体的知觉体验
3.2.5 博物馆空间中传达文化信息载体的形式
3.3 小结
第4章 博物馆室内空间场所精神的营造策略
4.1 博物馆室内空间中形、光、色、质、声的综合运用
4.1.1 以体验为先导,注重整体感知
4.1.2 传播信息载体表现形式的多样化
4.2 博物馆室内空间中精神意蕴的表达
4.2.1 场所意境的把握
4.2.2 地域文脉的延续
4.3 博物馆室内空间的设计原则
4.3.1 空间的连贯性原则
4.3.2 公众的教育性原则
4.4 小结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7677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3767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