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陷性黄土高填方边坡稳定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湿陷性黄土高填方边坡稳定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以某机场高填方工程为背景,对湿陷性黄土高填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根据湿陷性黄土高填方边坡的变形破坏特征,对其变形破坏机理进行了全面探讨和深入分析。其次,运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工程实例中的高填方边坡的施工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得到了湿陷性黄土高填方边坡工程水平和竖向的变形规律。将模拟结果与实例工程的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模拟模型的适用性。最后,选用了两种不同方法:强度折减法、毕肖普法,计算出同一实例工程边坡的安全系数,通过对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对湿陷性黄土高填方边坡稳定性评价的适应性。主要内容如下:(1)对黄土湿陷性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梳理,明确了湿陷性黄土的变形机理。湿陷性黄土高填方边坡的变形破坏过程由三个阶段构成,分别是原地基不均匀沉降变形、填筑体被拉裂变形以及高填方边坡的变形破坏,为实例工程的模拟建模提供了理论依据。(2)选取某机场高填方为模拟实例,建立模型,运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其填方施工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填筑高度的增加,原地基以及填筑体的竖向位移和水平位移均不断地增大,最后达到稳定状态;同一填筑层不同位置的高填方边坡的竖向位移以及水平位移不同,边坡的变形与工程的地势以及填筑体的厚度有相当大的关系。(3)将模拟计算得到的结果与实例工程监测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二者的竖向位移与水平位移尽管数值上有差异,但与施工过程中填筑体的变形大体上是一致的。说明本文建立的计算模型是正确可行的,因此,该有限差分软件对湿陷性黄土高填方边坡变形的模拟是可行的。(4)结合工程特点,应用强度折减法和毕肖普法对实例工程的边坡安全系数分别进行了计算,得到的安全系数分别为1.42和1.49,均满足国家规范的安全系数。通过对两种方法计算过程及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推荐采用强度折减法。其概念清晰,过程简单,适应性好,结果更可靠。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 高填方边坡 沉降变形 有限差分 强度折减法 边坡稳定性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475.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1 绪论9-15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9
-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简介9-14
- 1.2.1 边坡稳定性研究进展9-13
- 1.2.2 高填方边坡变形的发展现状13-14
- 1.3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14-15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14
- 1.3.2 技术路线14-15
- 2 湿陷性黄土高填方边坡变形的研究15-22
- 2.1 湿陷性黄土的分区15-16
- 2.1.1 地学界黄土湿陷性的分区情况15
- 2.1.2 建筑工程上黄土湿陷性分布情况15-16
- 2.2 黄土湿陷性变化规律分析16-19
- 2.2.1 黄土中矿物含量与黄土湿陷性的关系16
- 2.2.2 黄土粘粒含量与黄土湿陷性的关系16
- 2.2.3 黄土孔隙比与黄土湿陷性的关系16-18
- 2.2.4 天然含水率与黄土湿陷性的关系18
- 2.2.5 湿陷性机理探讨18-19
- 2.3 湿陷性黄土变形机理19
- 2.4 高填方边坡的变形分析19-20
- 2.5 本章小结20-22
- 3 湿陷性黄土高填方边坡变形的数值模拟与分析22-51
- 3.1 FLAC3D简介22-26
- 3.1.1 FLAC3D的特点22
- 3.1.2 FLAC3D软件的本构模型和边界条件22-23
- 3.1.3 FLAC3D软件计算的基本原理23-24
- 3.1.4 FLAC3D软件的计算流程24-26
- 3.2 工程实例26-31
- 3.2.1 场区的基本情况26-27
- 3.2.2 研究区的地形地貌27-31
- 3.3 计算模型31-34
- 3.3.1 计算模型的建立31-32
- 3.3.2 模型的材料参数32-33
- 3.3.3 计算模型的施工工况33-34
- 3.4 模拟结果与分析34-46
- 3.4.1 竖向位移计算结果分析37-42
- 3.4.2 水平位移计算结果分析42-46
- 3.5 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际监测结果对比分析46-50
- 3.5.1 竖直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际监测结果分析46-48
- 3.5.2 水平位移计算结果与监测结果分析48-50
- 3.6 本章小结50-51
- 4 湿陷性黄土高填方边坡稳定性分析51-58
- 4.1 高填方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方法和原理51-52
- 4.1.1 强度折减法51
- 4.1.2 毕肖普法51-52
- 4.2 强度折减法分析湿陷性黄土高填方边坡稳定性52-54
- 4.3 毕肖普法分析湿陷性黄土高填方边坡稳定性54-56
- 4.4 毕肖普法与强度折减法对比分析56-57
- 4.5 本章小结57-58
- 5 结论与展望58-60
- 5.1 结论58
- 5.2 展望58-60
- 参考文献60-62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62-63
- 致谢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凯宏;;对太原东山地区湿陷性黄土性质的初步探讨[J];山西建筑;2009年17期
2 张倩;;湿陷性黄土的物理性质的特殊性[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1年10期
3 王振铎;;湿陷性黄土浅谈[J];建筑工人;1988年04期
4 崔旭,张玉;湿陷性黄土渠基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措施[J];甘肃农业;2000年10期
5 刘水生;湿陷性黄土评价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山西建筑;2001年04期
6 董晓峰;对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性评价[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7 杨增光;湿陷性黄土的特性及地基处理措施[J];山西建筑;2002年04期
8 刘朝霞,王成伟,牛志武;浅析巩义市城区湿陷性黄土性质特征及预防措施[J];洛阳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9 张志龙;天水湿陷性黄土的工程特征[J];岩土工程界;2003年09期
10 靳运生;浅谈Ⅰ 、Ⅱ级湿陷性黄土处治的办法[J];山西交通科技;2003年S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腾;;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案的制定[A];2014年2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2 汪国烈;张豫川;;高烈度区湿陷性黄土场地上地基基础抗震评价中存在的三个问题[A];甘肃岩石力学与工程进展——第四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C];1996年
3 余雄飞;谢定义;;湿陷性黄土增湿剪切破坏问题[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4 李志飞;李赞成;王亚军;;湿陷性黄土的动力固结特性[A];第15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6年
5 雷励;;湿陷性黄土的工程特性及其地基处理方法[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8年卷(中册)[C];2008年
6 陈万业;董兰凤;;湿陷性黄土工程特性评价中的几个问题[A];甘肃岩石力学与工程进展——第四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C];1996年
7 朱格河;;考虑含水量影响的黄土强度模型推导[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8 张爱中;;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案探讨[A];山东土木建筑学会建筑结构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陈存礼;谢定义;;湿陷性黄土中水池构筑物的地基处理[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10 王婷;罗爱忠;邵生俊;;湿陷性黄土结构性研究的回顾与探讨[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唐名娟 黄润秋 徐瑜;挺进中原创奇勋[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9年
2 本报实习生 路丰成 记者 王玉平;宁夏桃同高速公路:车辆在刀尖上跳舞[N];华兴时报;2007年
3 王金普;湿性地基填筑加固技术[N];中华建筑报;2002年
4 记者 阎文华 白燕;同心至固原段中面层铺设[N];宁夏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梅源;湿陷性黄土高填方地基处理技术及稳定性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2 邢玉东;辽宁西部湿陷性黄土特性与处治技术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3 王梅;中国湿陷性黄土的结构性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云峰;湿陷性黄土含砂层旋挖法成桩关键技术与应用[D];长安大学;2015年
2 郑亚强;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技术在桃同高速公路病害治理中的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3 余浏奕;湿陷性黄土基础对大型储罐结构安全影响的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4 张旭;湿陷性黄土高填方边坡稳定性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6年
5 赵环;晋南地区黄土的湿陷性分区及其岩土特性评价[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6 赵伟;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场地地基处理深度的确定[D];兰州大学;2009年
7 刘敏;定边供水工程调蓄水池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措施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8 王婧;突变理论在湿陷性黄土微结构失稳模型中的应用[D];兰州理工大学;2012年
9 宋林华;某工程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场地条件下地基处理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10 樊保平;龙城高速公路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技术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本文关键词:湿陷性黄土高填方边坡稳定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99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379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