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楼板局部设缝框架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0 07:05

  本文关键词:楼板局部设缝框架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为实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强柱弱梁”,提出了楼板局部设缝框架结构,该结构在梁侧塑性铰范围内,设置一条贯穿板厚的通缝,使该范围内楼板钢筋不锚入框架梁内,从而使框架结构梁端塑性铰区域内楼板纵向钢筋不参与框架梁受力,消除梁端楼板对梁抗弯承载力的提高,削弱楼板引起的“强梁”影响。为更好的探究楼板局部设缝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性能,本课题对楼板局部设缝框架结构进行了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本文研究课题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楼板局部设缝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51368007)。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基于相似理论,以传统框架结构为原型,设计并制作了一榀楼板局部设缝框架结构振动台试验1/8缩尺试件,并对此试件进行了振动台试验。在不同地震波、不同烈度的工况作用下,研究楼板局部设缝框架结构的试验现象、动力特性、动力响应、破坏形态等问题。振动台试验表明,楼板局部设缝框架可较好的耗散地震能量,塑性铰主要分布在梁端,框架呈梁铰屈服机制,即使遭受超过设防烈度的破坏地震,框架仍能保持稳定不致引起倒塌。(2)使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振动台试验有限元模型,并对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有限元模型分析结果与振动台试验基本相符。(3)建立与试验模型尺寸相同、配筋率相同、工况相同的传统框架有限元模型,与楼板局部设缝框架进行对比分析。对比结果表明,楼板局部设缝框架的抗震性能优于传统框架的抗震性能。本文分析表明:传统框架未充分考虑梁端现浇楼板及其板内纵筋的影响,导致框架在地震作用下较难实现理想的梁铰屈服机制;而楼板局部设缝框架通过“设缝”消除框架梁端楼板的影响,提高了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有利于框架结构实现“强柱弱梁”的梁铰屈服机制,满足“大震不倒”的抗震要求。
【关键词】:设缝 强柱弱梁 振动台 框架 有限元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375.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18
  • 1.1 引言10-12
  • 1.2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现状12-14
  • 1.3 楼板局部设缝框架结构的提出及研究现状14-15
  • 1.4 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概述15-16
  • 1.5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内容16-18
  • 1.5.1 研究目的16
  • 1.5.2 研究内容16-18
  • 第二章 楼板局部设缝框架振动台试验设计18-46
  • 2.1 试验概述18
  • 2.2 试验模型设计18-21
  • 2.2.1 相似系数18-19
  • 2.2.2 模型配筋19-21
  • 2.3 试验模型的制作和安装21-24
  • 2.3.1 模型浇筑21-22
  • 2.3.2 楼板局部设缝的施工构造22-23
  • 2.3.3 模型安装23-24
  • 2.4 材料性能指标及相似系数调整24-29
  • 2.4.1 材料性能指标24-28
  • 2.4.2 相似系数调整28
  • 2.4.3 附加配重计算28-29
  • 2.5 振动台试验设备29-33
  • 2.5.1 地震模拟振动台设备简介29-31
  • 2.5.2 传感器布置31-33
  • 2.6 试验方案33-36
  • 2.6.1 地震波的选择33-34
  • 2.6.2 地震波输入顺序34-36
  • 2.6.3 量测内容36
  • 2.7 振动台试验数据处理36-45
  • 2.7.1 振动台试验数据处理流程36-37
  • 2.7.2 MDOF系统的传递函数和频响函数37-40
  • 2.7.3 快速傅立叶变换40-41
  • 2.7.4 加速度信号的频域积分41
  • 2.7.5 模态识别41-42
  • 2.7.6 振动台数据处理程序STDP42-45
  • 2.8 本章小结45-46
  • 第三章 振动台试验与分析46-65
  • 3.1 试验现象及分析46-50
  • 3.1.1 试验现象46-50
  • 3.1.2 现象分析50
  • 3.2 试验模型动力特性分析50-55
  • 3.2.1 模型自振频率和阻尼比50-55
  • 3.2.2 模型振型55
  • 3.3 试验模型动力响应分析55-64
  • 3.3.1 模型加速度反应55-58
  • 3.3.2 模型层间剪力58-59
  • 3.3.3 模型位移反应59-63
  • 3.3.4 试验模型扭转反应63-64
  • 3.4 本章小结64-65
  • 第四章 振动台试验有限元分析65-76
  • 4.1 有限元软件ABAQUS介绍65-66
  • 4.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66-68
  • 4.2.1 量纲系统66
  • 4.2.2 材料本构关系66-67
  • 4.2.3 边界条件67
  • 4.2.4 模型的建立67-68
  • 4.3 有限元动力特性分析68-69
  • 4.4 有限元动力响应分析69-75
  • 4.4.1 有限元加速度反应分析69-73
  • 4.4.2 有限元位移反应分析73-75
  • 4.5 本章小结75-76
  • 第五章 传统框架与楼板局部设缝框架有限元对比分析76-84
  • 5.1 传统框架与楼板局部设缝框架有限元模型76-77
  • 5.2 边界条件77
  • 5.3 传统框架与楼板局部设缝框架动力特性对比77-78
  • 5.4 传统框架与楼板局部设缝框架动力响应对比78-83
  • 5.4.1 层间剪力对比78-79
  • 5.4.2 位移反应对比79-80
  • 5.4.3 塑性铰分布对比80-81
  • 5.4.4 耗能对比81-83
  • 5.5 本章小结83-84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84-86
  • 6.1 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84-85
  • 6.2 展望85-86
  • 参考文献86-89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89-90
  • 致谢9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进红;;框架结构中的建筑与建筑中的框架结构[J];山西建筑;2008年16期

2 李国强;框架结构P-△效应的简捷计算[J];工业建筑;1991年03期

3 赵玉星,孟曙光,贾甲,张波;设置附加剪弯杆的大跨度框架结构[J];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4 万瑞明 ,范平;非地震区底框架结构耐火稳定性分析[J];甘肃消防;2000年02期

5 黄志强,黄志斌;跨变框架结构的设计[J];浙江建筑;2001年S1期

6 王滋军,刘伟庆;中高层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设计方法研究[J];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7 王春;框架结构构造措施不可忽视[J];建筑工人;2004年07期

8 李楠,李柠;不同施工顺序对现浇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影响[J];辽宁建材;2005年05期

9 姜q

本文编号:3808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3808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3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