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美国新城市主义运动:发展、批判与反思

发布时间:2017-06-05 17:24

  本文关键词:美国新城市主义运动:发展、批判与反思,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新城市主义运动为人类认识城市蔓延、解决中心城区空心化及社区冷漠等问题提供重要的理论思考范式。本文系统梳理新城市主义运动发展至今的二十多年实践历程和不同思潮的演变,提出新城市主义理论始终贯穿于一系列实践项目中,而当前的新城市主义理论呈现吸收批判思想、完善理论框架、加固实施保障及创新理论实践四方面发展特征。进而指出针对新城市主义运动的批判涵盖运动起源、理论内容、实践操作三个层面。最后,立足新城市主义运动褒贬不一的认知,指出新城市主义运动是城市动态发展过程的阶段性平衡策略,城市发展过程中任何动态不确定因素的变化都是构成新城市主义发展的未知数。文章对中国现阶段新城市主义的实践进行深刻反思,并提出未来发展的建议与预期。
【作者单位】: 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系;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关键词】城市蔓延 新城市主义运动 批判 实践
【分类号】:TU984
【正文快照】: 引言 二战后,美国城市蔓延现象由单点城市向广域大城市、都市区面域扩散,特别是在菲尼克斯(Phoenix)、拉斯维加斯(Las Vegas)、洛杉矶(Los Angeles)等城市形成郊区蔓延与远郊蔓延截然不同的城市画面。城市蔓延作为一种不负责任的城市发展模式[1],一方面,中高收入者居住地的近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虹;“新城市主义”在中国的应用意义初探[J];安徽建筑;2003年05期

2 李晓慧;新城市主义溯源[J];四川建筑;2003年04期

3 李晓慧;新城市主义溯源[J];中外建筑;2003年03期

4 何可人;新城市主义宪章[J];建筑师;2003年03期

5 李东;新城市主义(中)[J];北京规划建设;2004年01期

6 叶齐茂;经典茶座[J];国外城市规划;2004年02期

7 蒋超;新城市主义理论及其生态思想分析[J];南方建筑;2005年03期

8 袁雁;;新城市主义的理论探索和设计实践[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刘海生;;美国“新城市主义”评介[J];上海城市规划;2006年02期

10 刘铨;;关于“新城市主义”的批判性思考[J];建筑师;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沈锐;李同升;;后现代的新城市主义与中国城市规划[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2 曹杰勇;;理想社区的现实性运作分析——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角度讨论新城市主义理论对我国社区建设的影响[A];中国建筑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李仂;林建群;曾菁;;重塑新城市主义——哈尔滨南部新城规划探索[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王佳文;;美国新城市主义运动对规划控制体系的探索及其启示[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5 冯满;;“区域公交网”与“公交都市”发展策略初探[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帅;郑方芳;;运用新城市主义方法的城市设计研究[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8卷)[C];2007年

7 祝新伟;陈雄涛;;旅游城区的新城市主义——国家海洋博物馆周边片区城市设计[A];2014(第九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S05生态城区的建设与优秀范例[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阿曼达·布莱尼 翻译 龚雪;新城市主义[N];中华建筑报;2012年

2 姜晨 留美学者;新城市主义视角下的邻里关系[N];东莞日报;2014年

3 记者 付晓峰;中国能够也有必要成为一个新方向的设立者[N];济南日报;2013年

4 南方日报特派记者 谢梦;珠三角应设完备单车道人行道系统[N];南方日报;2014年

5 本报记者 马珉璐;建成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工程[N];廊坊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滕夙宏;新城市主义与宜居性住区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道华;新城市主义及其对当代中国居住社区设计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高俊华;新城市主义理论与当代小城镇实践[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3 李巍;新城市主义在滨海新城中的运用[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4 李兴举;新城市主义在郊区居住社区建设中的发展及应用初探[D];湖南大学;2006年

5 王晓文;新城市主义理论与居住社区设计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6 李睿;新城市主义对我国城市老旧住区更新的启示[D];天津大学;2014年

7 李晓慧;新城市主义居住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8 陆泉;“新城市主义社区”在国内的适应性探讨及设计实践[D];清华大学;2014年

9 刘玮;度假社区设计方法初探[D];天津大学;2008年

10 母冠桦;创造理想家园[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美国新城市主义运动:发展、批判与反思,,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42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4242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8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