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基于农民家庭行动逻辑的农业地区小城镇收缩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6 09:00

  本文关键词:基于农民家庭行动逻辑的农业地区小城镇收缩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城市中国”正在“乡土中国”的基质上孕育,而农业地区的要素流失与小城镇收缩则给这一深刻的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作下了具有时代意义的注解。本文将农业地区界定为一种由乡村和城镇共同构成的综合性地域概念,其脱胎于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地域空间,且乡村聚落并未发生工业化等异质性变迁。农业地区的小城镇是人口集中的载体并承载着乡村地区分工网络核心的功能,而作为农业地区个体行动的基本单元,农民家庭的行动逻辑决定了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城乡载体的发展动力与演进状态。因此,本文试图从农民家庭行动逻辑的视角出发,解释农业地区小城镇的收缩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可行发展路径进行延伸探讨。本文将聚焦于两个问题:其一,为什么农业地区小城镇作为农民家庭再生产载体的功能弱化?其二,为什么小城镇作为乡村地区分工网络核心的作用下降?本文基于经济学的基本定理构建了农民家庭的生计模型,并引入产权结构和交易费用的概念对农民家庭的再生产模式进行了理论探讨。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实证材料分析了与农业地区城乡载体演化关系最为紧密的制度约束条件,并从制度约束下农民家庭行动机制的角度对农业地区小城镇的收缩机制进行阐述。此外,通过对两个收缩小城镇案例的实证解析,本文试图对所构建的理论框架进行验证,并进一步阐释农业地区的小城市收缩机制。本文认为,农民家庭的行动逻辑源于其改善家庭生计的需求,而其行动选择则是在特定产权结构下的行动收益与相关交易费用折衷的结果。在“县际竞争机制”和“乡村去政治化”的制度约束下,农业地区的农民家庭形成了“基于家庭内部分工的城市异地再生产”行动机制。这一行动机制在两个向度上导致了小城镇的收缩。其一,农民家庭将城市作为其家庭成员外出的主要去向,而小城镇则难以获得人口集中的动力。其二,农民家庭在乡村地区成为分散的个体,相互之间分工与交易的需求被抑制,小城镇作为乡村地区分工网络核心的地位也随之弱化。结合对实证案例的解析,本文认为资源配置并非小城镇发展的根本,而产权结构调整才是激发乡村地区内生动力并促进小城镇发展的关键所在。此外,本文借用福利经济学的“可行能力”概念,对当前中国的城镇化战略及农民家庭的“权利结构”进行了粗浅探讨。本文认为,小城镇收缩的现象是农民家庭“可行能力”受限这一社会结构在物质世界的投影,而当前以“城镇化率”这一指标评判社会进步水平的逻辑则会使绝大多数农民家庭在其再生产过程中面临着高额且并不必要的代价。
【关键词】:农民家庭行动逻辑 农业地区 小城镇 收缩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导言8-16
  • 1.1 研究背景8-9
  • 1.2 研究对象9-10
  • 1.2.1 农业地区的概念界定9
  • 1.2.2 实证案例的选择:武汉与长春-吉林9-10
  • 1.2.3 农业地区小城镇的特性:乡村地区分工网络的核心10
  • 1.3 研究问题与研究思路10-11
  • 1.3.1 试图解释的问题10
  • 1.3.2 研究思路10-11
  • 1.4 相关研究综述11-15
  • 1.4.1 关于农民行动选择的研究11-13
  • 1.4.2 关于小城镇演化机制的研究13-14
  • 1.4.3 小结和评述14-15
  • 1.5 内容组织15-16
  • 第二章 农民家庭行动逻辑:家庭生计、交易费用与再生产模式的选择16-35
  • 2.1 农民家庭的生计模型16-20
  • 2.1.1 模型说明16-17
  • 2.1.2 农民家庭实现生计的条件17
  • 2.1.3 改善农民家庭生计的途径17-19
  • 2.1.4 小结19-20
  • 2.2 农民家庭行动的交易费用20-29
  • 2.2.1 交易费用的理论阐释20-21
  • 2.2.2 农民家庭的产权结构与交易费用21-23
  • 2.2.3 农民家庭在不同空间载体的交易费用23-29
  • 2.2.4 小结29
  • 2.3 农民家庭再生产模式解析:基于生计模型与交易费用的综合探讨29-35
  • 2.3.1 就地再生产29-31
  • 2.3.2 异地再生产31-34
  • 2.3.3 小结34-35
  • 第三章 制度约束下的农业地区农民家庭行动机制35-58
  • 3.1 农业地区的外生制度安排:“县际竞争机制”与“乡村去政治化”35-43
  • 3.1.1 “县际竞争机制”约束下的产权结构35-39
  • 3.1.2 农村综合改革与“乡村去政治化”39-42
  • 3.1.3 小结42-43
  • 3.2 农民家庭的内生行动机制:建立在家庭内部分工基础上的城市异地再生产43-58
  • 3.2.1 经济策略:基于“代际分工”的“半工半耕”兼业模式43-48
  • 3.2.2 空间选择:以城市为主要载体的“近距分离”格局48-52
  • 3.2.3 社会关系:向城市外延与乡村内部封闭并存52-56
  • 3.2.4 小结56-58
  • 第四章 农业地区小城镇的收缩——机制与实证58-78
  • 4.1 基于农民家庭行动逻辑的小城镇收缩机制58-61
  • 4.1.1 小城镇的本体阐释:“城之尾,乡之首”之新解58-59
  • 4.1.2 小城镇收缩的原因:农民家庭行动的两个向度59-60
  • 4.1.3 小结60-61
  • 4.2 山坡:自上而下“乡镇撤并”与小城镇的持续“萎缩”61-68
  • 4.2.1 边缘与退化:1990年代末四个农业乡镇的发展困境61-62
  • 4.2.2 资源的整合:2001年“乡镇撤并”与镇区的短暂复苏62-63
  • 4.2.3 集中的悖论:2006年后的要素外流与小城镇供给过剩63-67
  • 4.2.4 小结67-68
  • 4.3 法泗:自下而上“再集体化”与小城镇的自发“再生”68-75
  • 4.3.1 “法泗人在深圳”:小城镇发展停滞与劳动力外流68-70
  • 4.3.2 “迁村腾地”兴起:以企业为主体的土地产权重构70-75
  • 4.3.4 小结75
  • 4.4 农业地区小城镇的发展路径探讨75-78
  • 4.4.1 农民家庭为什么需要小城镇?75
  • 4.4.2 农业地区小城镇的“合理发展路径”75-78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78-81
  • 5.1 主要结论78
  • 5.2 基于“可行能力”视角的农民家庭城镇化延伸探讨78-81
  • 5.2.1 “权利方法”和“可行能力”78-79
  • 5.2.2 两个延伸议题79
  • 5.2.3 不成熟的简要探讨79-81
  • 致谢81-83
  • 主要参考文献83-86
  • 插图和附表清单86-88
  • 附录1 武汉农民家庭调查问卷88-90
  • 附录2 武汉村庄调查表90-92
  • 附录3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92-9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章小兵;致富路上五注意[J];中小企业科技;2001年04期

2 ;刘继承的人生答卷[J];中国公路;1995年08期

3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丁树军;程远军;;农民家庭现金收入典型的调查与思考[A];“加入WTO和科学技术与吉林经济发展——机遇·挑战·责任”吉林省第二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2年

2 卢丽娜;于风程;范华;;山东省农村信息需求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A];决策与管理研究(2007-2008)——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下)[C];2009年

3 孙奎春;;记浩然先生二三事[A];苍生文学(2009年第1期 总第75期)——“纪念浩然逝世一周年暨浩然夫妇骨灰安葬仪式”特辑[C];2009年

4 ;谢学林风采[A];中国改革创新先锋暨经济建设杰出人物风采[C];2012年

5 桂凯;;在党的抚育下成长[A];灯塔颂——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庆祝中国共产党诞辰七十五周年论文专辑[C];1996年

6 蒋继宁;;我爱你,亲爱的妈妈[A];追寻先辈的足迹(第一集)[C];2012年

7 ;陶立t

本文编号:4549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4549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7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