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饱和土的新非线性模型及其应用
本文关键词:非饱和土的新非线性模型及其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为描述非饱和土的应力-应变特性,基于非饱和土三轴剪切试验,提出泊松比变化率(即切线泊松比随轴向应变的变化速率)的概念,发现非饱和土的切线模量和泊松比变化率均随轴向应变的增加呈指数衰减规律,基于此提出了一种描述非饱和土应力-应变关系的新非线性模型。该模型不仅能描述应变硬化,而且能描述应变软化;能对非饱和土三轴不固结不排水剪、固结排水剪、固结不排水剪试验的应力-应变关系进行描述;模型共包含6个参数,物理意义明确,确定方法简便。利用提出的模型对国内外文献中的三轴试验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有很好的吻合度,从而验证了模型对试验数据的合理性和适用性。
【作者单位】: 后勤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后勤工程学院岩土力学与地质环境保护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空军工程大学机场建筑工程系;后勤工程学院建筑规划与环境工程系;
【关键词】: 切线模量 切线泊松比 泊松比变化率 应变软化 剪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11072265,No.11272353,No.51509257,No.11502299)~~
【分类号】:TU411
【正文快照】: 1引言1970年,Duncan-Chang提出了饱和土的E??模型[1]。该模型是一种经验模型,但由于其形式简单,且参数易于确定,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许多学者发现,在描述土(尤其剪胀性强的土)的应力-应变特性时,该模型与工程实际情况相差较大。在此之后,一些学者提出了不同形式的模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正汉,卢再华,朱元青;非饱和土的理论与实践[J];力学与实践;2001年05期
2 凌华;殷宗泽;蔡正银;;非饱和土受荷后的单向初期变形和固结变形[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3 陈建斌;孔令伟;赵艳林;吕海波;;非饱和土的蒸发效应与影响因素分析[J];岩土力学;2007年01期
4 凌华;殷宗泽;;非饱和土二、三维固结方程简化计算方法[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7年02期
5 缪林昌;;非饱和土的本构模型研究[J];岩土力学;2007年05期
6 凌华;殷宗泽;;非饱和土强度随含水量的变化[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7期
7 赵义诚;王钊;;非饱和土沉降计算的简化公式[J];岩土工程界;2007年07期
8 查甫生;刘松玉;杜延军;崔可锐;;非饱和黏性土的电阻率特性及其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07年08期
9 曹雪山;殷宗泽;凌华;;非饱和土受压变形的简化计算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8年01期
10 李雄威;冯欣;陈建斌;;大气作用下非饱和土湿热性状的计算模型与分析[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泽佳;李锡夔;;非饱和土化学-水力-力学耦合行为数值模拟[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2 卞祚庥;白云;叶为民;陈宝;朱合华;;非饱和土的土水特征曲线[A];2004年度上海市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韦昌富;李幻;王吉利;;考虑弹塑性变形和毛细循环滞回的非饱和土本构模型[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孙德安;;非饱和土的水力和力学性状耦合的弹塑性模拟[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陈正汉;;非饱和土的理论与实践[A];“力学2000”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6 张丙印;王昆泰;;非饱和土污染物抽气清除法及有限元模型[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7 王成华;李广信;王真;;确定非饱和土渗透系数的间接方法简评[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3年
8 李向东;罗晓辉;吴瑞麟;;非饱和土损伤模型与应用[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7年
9 赵成刚;蔡国庆;;非饱和土广义有效应力原理[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涂平晖;赵慧丽;张弥;;饱和度的变化对非饱和土抗剪强度参数影响的试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晓冬 阳雄 郑明朗;陈正汉:厚木板钻二十年[N];科技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育青;非饱和黏土动态力学特性及其本构关系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2 刘艳;非饱和土的广义有效应力原理及其本构模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3 凌华;非饱和土强度变形实用计算方法[D];河海大学;2006年
4 徐炎兵;非饱和土两相流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8年
5 蔡国庆;基于多孔介质理论的土体多场耦合模型及其在非饱和土本构建模中的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6 徐明江;非饱和土地基与基础的动力响应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李幻;考虑任意干湿循环变化历史的非饱和土本构理论[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10年
8 韩晓雷;非饱和沙漠地基土的理论和工程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9 汪东林;非饱和土体变试验研究及其在地面沉降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10 吴丽君;高速铁路非饱和土固结压缩特性及地基加固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必雄;降雨入渗下非饱和土填方路基的渗流特性与稳定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高帅;非饱和原状黄土三轴增湿剪切试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黄辉;川西山区崩坡积混合土循环荷载作用下非饱和动本构模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蒋振宇;非饱和土中地铁站深基坑支护结构变形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李小慧;魏家沟滑坡滑带土非饱和蠕变特性试验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5年
6 霍攀;两种应力路径的非饱和CH_3COOH污染土强度与变形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7 毛清志;石家庄地区非饱和土抗剪强度的三轴试验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8 祁晓翔;杭州典型非饱和砂质粉土的力学特性试验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4年
9 马璐;重庆地区极端气候对非饱和土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10 秦小明;基于细观破损原理的结构性非饱和土本构模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非饱和土的新非线性模型及其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72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487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