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移式滑坡渐进破坏机制及稳定性分析
本文关键词:推移式滑坡渐进破坏机制及稳定性分析
【摘要】:在现行滑坡稳定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推移式滑坡渐进破坏稳定性分析法。在分析滑坡破坏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临界状态条块或单元,该临界状态条块或单元处于破坏和峰值应力之前两状态之间,并提出相应的决定方法。提出推移式滑坡2种破坏模式,模式I:整个滑体沿弱面发生推移破坏,模式II:后缘沿弱面发生推移破坏,而前缘局部沿滑体发生剪切破坏;在滑坡破坏控制的研究基础上,提出模式I滑坡破坏受弱面的基本力学特性所控制,对于模式II,滑坡后缘破坏受弱面的基本力学特性所控制,而前缘受滑体的抗剪力学特性所控制,2种破坏模式的临界状态逐步由后缘向前缘移动,也即是滑坡破坏不断地产生新的峰值应力状态和破坏后区状态。对推移式滑坡的变形规律进行研究,提出在滑坡模式I和II渐进破坏全过程中,滑坡破坏面上的每一点的时间与位移关系均会呈现不同的"S"型曲线特征,对于整个滑体而言,滑面上每一点的位移与高度关系曲线,在不同时刻呈现不同的抛物线型特征。分析滑面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曲线特征,提出滑面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呈现3种类型:类型a:I型非稳定时间曲线,类型b:I型稳定时间曲线,类型c:III型稳定时间曲线。研究现行滑坡稳定性系数的计算特点,提出滑坡稳定性计算的综合下滑力 抗滑力、主推力和基于位移变化的方法。研究了滑坡的运动特点,提出了主滑方向的定义,且主滑方向随力和位移的变化而变化。研究有限元滑坡稳定计算的特点,分析引起滑坡有限元法计算不收敛的原因,提出滑坡有限元计算的滑面边界法,其滑面既可以施加理想弹塑性模型边界,计算所得稳定系数可与传统的极限状态稳定计算结果相比较,又可以施加不同的应力 应变模型边界,从而获得真实的应力场和位移场,也可利用各种方法计算相对应的稳定系数;对于滑面确定可以采用各种优选计算和现场勘查方法。提出了各种对应关系图,这些图形有利于理解提出的系统理论。
【作者单位】: 湖北工业大学土木学院;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挥部;
【关键词】: 边坡工程 破坏机制 稳定性分析 滑面边界法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372363)~~
【分类号】:P642.22;TU43
【正文快照】: 1引言边坡破坏机制及稳定性分析是一个古老的研究领域,通过众多学者上百年的探讨,取得了较为可喜的科研成果,提出了Janbu法、传递系数法、楔形体法、Fellenius法、简化Bishop法、Sarma法、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等[1-8]十几种边坡极限平衡稳定计算方法。在传统边坡稳定分析中,多数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诗义;雷学文;;弱化改进后的灰色预测模型研究[J];山西建筑;2010年03期
2 卢应发;路韬;周建军;吴新星;;一种新的本构理论及其在基桩分析中的应用[J];岩土力学;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赵松琴;朱思军;;三峡库区典型滑坡预测预报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3年06期
2 吴勇;曹雾;彭晓涛;;三峡库区典型滑坡的稳定分析及预测研究[J];山西建筑;2014年27期
3 Yingfa Lu;;Deformation and failure mechanism of slope in three dimensions[J];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2015年02期
4 雷伟;吴勇;;一种边坡稳定系数的改进计算方法[J];山西建筑;2015年30期
5 卢应发;杨丽平;刘德富;;一种新的节理本构模型及几种新的滑坡稳定系数计算方法[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3年12期
6 卢应发;邓国栋;杨丽平;刘德富;;滑坡关键块力学行为及力传递特征和不同应力状态的稳定系数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05期
7 熊安祥;卢应发;;新的节理本构模型在CFG基桩分析中的应用[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4年04期
8 卢应发;黄学斌;刘德富;;边坡稳定分析条块力-位移法及其应用[J];岩土力学;2015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卢应发;刘德富;石峻峰;;边坡渐进破坏机理及稳定性分析[A];2015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诗义;滑坡预测预报与滑坡分类体系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2 黄超;红层泥岩中考虑沉渣效应的桩基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记,徐卫亚,朱珍德,杨庆刚;基岩-混凝土胶结面剪切强度JRC-JCS模型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2 席宁中;试论桩端土强度对桩侧阻力的影响[J];建筑科学;2000年06期
3 朱珍德;邢福东;渠文平;陈卫忠;;岩石-混凝土两相介质胶结面粗糙系数的分形描述[J];煤炭学报;2006年01期
4 吴兴序;桩的端阻和侧摩阻的相互作用及其工程应用价值[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5 杨光华;;地基沉降计算的新方法[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4期
6 张忠苗;张乾青;;后注浆抗压桩受力性状的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3期
7 杨光华;苏卜坤;乔有梁;;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11期
8 张忠苗,吴世明,包风;钻孔灌注桩桩底后注浆机理与应用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1999年06期
9 杨光华;;地基非线性沉降计算的原状土切线模量法[J];岩土工程学报;2006年11期
10 刘锟;赵春风;;不同桩端土承压钻孔灌注桩模型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1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宇;曹强;李晓;刘帅;余宏明;;边坡渐进破坏的模糊随机可靠性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1年06期
2 郑利涛;胡志强;唐洪祥;;强间断分析方法在土工结构物渐进破坏过程中的应用[J];岩土力学;2012年09期
3 刘泉声;胡云华;刘滨;;基于试验的花岗岩渐进破坏本构模型研究[J];岩土力学;2009年02期
4 凌道盛;涂福彬;卜令方;;基于黏聚区域模型的边坡渐进破坏过程强化有限元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12年08期
5 殷有泉;岩体介质渐进破坏的弹塑性本构关系[J];固体力学学报;1981年01期
6 艾南山 ,苗天德;山体稳定性的一种新判据——以东乡石拉泉山为例[J];兰州大学学报;1986年01期
7 谢志民,苗常青,杜星文;受轴向撞击复合材料管的渐进破坏[J];应用力学学报;2000年01期
8 李世海;周东;;地质体渐进破坏面的计算模型与剪切面破坏准则[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3年S2期
9 唐洪祥;李锡夔;;土工结构物渐进破坏过程Cosserat连续体有限元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10 张宏,殷有泉;岩体渐进破坏有限元分析及NOLM程序[J];固体力学学报;198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信声;李朝弟;刘小琴;;岩土类结构的渐进破坏特性[A];第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1993年
2 彭守拙;梁毅;;花岗岩的渐进破坏和数值模拟[A];第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1994年
3 杨庆;栾茂田;焦建奎;;边坡渐进破坏可靠性分析及其应用[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4 陈国周;贾金青;;锚杆与土体界面渐进破坏的解析解[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5 张玉武;廖国华;;边坡的一种渐进破坏[A];边坡稳定的岩石力学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上集)[C];198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运华;岩石破裂过程的统计损伤模型及裂隙岩体渐进破坏数值模拟[D];山东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吴晓明;均质土坡渐进破坏可靠性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2 王永刚;双层反翘滑坡渐进破坏力学模型及时效变形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6年
3 王宇;滑坡渐进破坏模糊随机可靠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4 郑娟;土质边坡渐进破坏计算机仿真及模型试验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09年
5 冯香;土性参数空间变异性与边坡渐进破坏可靠性分析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6 韦会强;挡土墙土体渐进破坏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D];同济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5717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571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