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加锚预制裂隙类岩体锚固机制试验研究及其数值模拟

发布时间:2017-07-25 16:07

  本文关键词:加锚预制裂隙类岩体锚固机制试验研究及其数值模拟


  更多相关文章: 单组裂隙试件 单轴破断试验 数值模拟 应力强度因子


【摘要】:为研究锚杆对裂隙岩体的锚固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对预制锚固单排裂隙试件进行单轴破断试验。提出了主控裂纹的概念,即控制试件强度弱化和最终破坏的一条或几条大裂纹称为主控裂纹。在不同的锚固条件下主控裂纹会有不同的产状:在有效锚固范围内,裂隙试件具有横向和纵向两类主控裂纹,而在无锚或有效锚固范围之外的试件仅有纵向一条主控裂纹贯通。通过声发射和应力监测表明,在有效锚固范围内锚杆能延迟主控裂纹产生和提高裂隙试件强度。另外,利用ANSYS软件对不同锚固条件下的裂隙尖端应力强度因子进行数值计算,得到了锚固距离和锚固倾角与裂隙尖端应力强度因子之间的关系;通过FLAC3D模拟了不同锚固距离下主控裂纹贯通模式,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比较吻合。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南科技大学煤矿安全开采技术湖南省重点试验室;湖南科技大学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关键词】单组裂隙试件 单轴破断试验 数值模拟 应力强度因子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51374106)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重点项目(No.14A045) 湖南省煤矿安全开采技术重点试验室开放基金(No.201404)~~
【分类号】:TU45
【正文快照】: 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51374106),the Key Project of Science Research of Hunan ProvincialDepartment of Education(14A045)and the Hunan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Foundation of Safe Ming Techniques of Coal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平;李宁;贺若兰;徐建光;;动载下两条断续预制裂隙贯通机制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6期

2 张平;李宁;贺若兰;徐建光;;动载下3条断续裂隙岩样的裂缝贯通机制[J];岩土力学;2006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筠;赵明阶;;节理裂隙岩体渐进破坏机理研究综述[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3期

2 左宇军;杨菊英;;动静载荷耦合作用下岩石破坏过程研究现状[J];大连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3 宋彦琦;李名;王晓;;表面裂纹对大理岩破坏特性影响[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8期

4 赵洪辉;靖洪文;苏海健;李丁;;含共面裂隙群砂岩强度与破裂特征的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15年02期

5 苏海健;靖洪文;赵洪辉;张茂林;尹乾;;平行裂隙群岩体强度与破裂特征的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15年05期

6 张海波;王媛;王鲁明;张伟;;裂隙岩体动力特性的试验模拟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7 郑欣平;曹平;蒲成志;;类岩材料多裂隙体在单轴压缩下的数值模拟[J];科学通报;2012年13期

8 张学会;阚磊;;推进速度对综放开采矿压显现影响的实测研究[J];煤炭技术;2011年11期

9 李凡;李雪峰;;两条雁行预制裂隙贯通机制的细观数值模拟[J];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13年02期

10 李瑶;姚池;;含两条共面非贯通裂隙岩石的单轴压缩特性数值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14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志强;非贯通裂隙岩体破坏细观特征及其宏观力学参数确定方法[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2 汪亦显;含水及初始损伤岩体损伤断裂机理与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3 韩建新;基于应变软化模型的岩体峰后变形特性和隧洞结构稳定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4 李祥龙;层状节理岩体高边坡地震动力破坏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5 路亚妮;裂隙岩体冻融损伤力学特性试验及破坏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6 张吉宏;综合考虑宏细观缺陷的岩体损伤本构模型及破坏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蒲成志;单轴压缩下类岩体裂隙材料断裂破坏机制的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廖成孟;大冶铁矿露天转地下安全回采工艺的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7年

3 张海波;动、静荷载作用下不同倾角裂隙岩体力学性能试验模拟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4 马艳波;强震条件下巨型滑坡滑带岩体损伤特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5 李佳;单轴和双轴压缩下裂隙性岩石力学特性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周群力,佘泳琼,王良之;岩石压剪断裂核的试验研究[J];固体力学学报;1991年04期

2 周维垣,杨延毅;节理岩体的损伤断裂力学模型及其在坝基稳定分析中的应用[J];水利学报;1990年11期

3 凌建明;;压缩荷载条件下岩石细观损伤特征的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2期

4 李夕兵,,古德生;岩石冲击动力学研究内容及其应用[J];西部探矿工程;1996年06期

5 黄凯珠,林鹏,唐春安,周锦添;双轴加载下断续预置裂纹贯通机制的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年06期

6 黄理兴,陈奕柏;我国岩石动力学研究状况与发展[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11期

7 郭少华,孙宗颀,谢晓晴;压缩条件下岩石断裂模式与断裂判据的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2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平;裂隙介质静动应力条件下的破坏模式与局部化渐进破损模型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军,胡宗军,刘一华;确定复杂形状平面板的应力强度因子[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2 许英姿,任传波;求解裂纹端部应力强度因子的混合方法[J];淄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2002年02期

3 刘希国,张双寅;纤维复合材料复合型断裂正应力强度因子比准则[J];力学与实践;2003年02期

4 高瑞霞,剧锦三,蒋秀根,庄金钊;裂缝边缘凸起变形对带裂缝柱形薄壁结构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初探[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5 刘小妹,刘一华,梁拥成;一种确定双重应力强度因子的数值方法[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6 胡卫华;;多裂纹板的应力强度因子研究[J];科技信息;2010年10期

7 张彩凤;;基于有限元方法计算应力强度因子的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年08期

8 朱苹,王志群,亓超,季京玮;C型试样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J];力学与实践;1983年05期

9 俞秉义 ,陈四立;一种求应力强度因子的新方法—类比法[J];沈阳机电学院学报;1985年01期

10 汤任基;加强空心圆柱中纵向贯穿裂纹的热击应力强度因子[J];力学学报;198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灿;孙士勇;陈浩然;;无网格法分析双材料中裂纹位置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A];复合材料——基础、创新、高效:第十四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6年

2 董世明;王清远;舒尚文;;巴西圆盘试件应力强度因子研究的若干进展[A];四川省力学学会2008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3 王勇;王钟羡;陈宜周;蒋家羚;;含裂纹圆筒体抗扭刚度和第三型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A];疲劳与断裂2000——第十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4 韦昌芹;邵永波;;管节点中穿透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分析[A];第1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册)[C];2005年

5 董世明;王清远;舒尚文;;扁平巴西圆盘试件的应力强度因子分析[A];第十四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苏成;郑淳;;应力强度因子可靠度分析的响应面—蒙特卡罗法[A];第十四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邹广平;唱忠良;曲嘉;;紧凑拉伸试样应力强度因子的动态响应[A];第七届海峡两岸工程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刘贺翔;陈珂;毛灵涛;;测取不同缝长单缝有机玻璃梁应力强度因子的试验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程宸;万水;蒋正文;;基于界面力学的有限元方法计算正交各向异性材料的应力强度因子[A];第十九届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南海顺;王保林;;纳米尺度下表面残余应力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A];第16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会议程序册[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康;梯度非均匀复合材料热力学响应及断裂特性的有限元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2 李曰兵;基于概率分析的反应堆压力容器缺陷评定方法[D];浙江工业大学;2014年

3 席婧仪;水泥基脆性材料不等长裂纹相互作用与扩展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5年

4 代鹏;用塑性修正的应力强度因子幅描述疲劳裂纹扩展[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5 赵晋芳;多部位损伤结构应力强度因子算法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6 刘晓宇;关于裂纹安全评定及TOFD检测标准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7 高志文;高温超导块材在电磁力作用下的断裂特性理论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8 贾宏志;含裂纹结构加固问题中的哈密顿体系方法[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9 赵传宇;CFL加固钢板中表面裂纹扩展规律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10 陈景杰;含裂纹损伤船体结构强度分析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焕;长输管道缺陷评定理论与应用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2 高科;基于断裂力学的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张卫星;单晶硅压痕微裂纹扩展力学行为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4 李城城;含裂纹梭形变截面偏心受压薄壁柱的稳定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5 叶申;含表面裂纹损伤船体典型结构应力强度因子简化计算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6 钟海英;压电与准晶材料中复杂缺陷问题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7 林志明;钢构件应力强度因子的有限元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

8 夏诗画;基于断裂理论的纵向开裂运营隧道的安全性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9 阚金梅;含裂纹树脂材料应力强度因子及J积分数值模拟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5年

10 宫经全;三维Ⅰ型和Ⅰ/Ⅱ复合型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分析[D];南昌航空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5721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5721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a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