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新区与城市功能的关联耦合机制
本文关键词:城市新区与城市功能的关联耦合机制
【摘要】:基于城市新区与母城关系的复杂性特征,开展城市新区与母城功能之间关联理念、关联互动和关联要素的定性分析。从适配理念入手,在母城功能外溢和新区功能承接的基础上,针对居住型、产业型和综合型3种不同类型的新区,从居住、工业和生产性服务业3个业态类型进行关联耦合。坚持适配理念可以使城市新区功能的能性、能级和能位与城市整体功能相适应,有助于城市新区与母城功能之间关联耦合,保障城市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城市新区 城市功能 适配理念 外溢承接
【基金】: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D034)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15JM5171) 西北大学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12NW31)
【分类号】:TU984
【正文快照】: 0引言城市新区作为城市空间跨越式扩张的主要形式,其功能研究一直是城市地理学关注的主要问题。西方发达国家学者的研究是伴随着城市空间的蔓延扩张展开的,包括功能疏解、区域振兴、职住平衡、促进就业等方面,认为城市新区可疏解母城的部分功能,但效果欠佳[1-2];主导产业与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于涛方;陈修颖;吴泓;;2000年以来北京城市功能格局与去工业化进程[J];城市规划学刊;2008年03期
2 宋迎昌;国外都市经济圈发展的启示和借鉴[J];前线;2005年11期
3 原玉丰;;生产性服务业在城市新区的区位选择与聚集化发展研究[J];特区经济;2011年04期
4 张华展;詹杰;;廊坊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城市功能提升研究[J];新西部;2010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民;王聿丽;;新城规划与建设实践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11年02期
2 于涛方;吴泓;;北京城市空间的战略框架和对策[J];城市观察;2009年02期
3 于涛方;吴泓;;2000年以来沪宁走廊地区城市经济格局与变迁[J];城市观察;2010年03期
4 姜石良;;河北省环首都地区与北京协调发展研究[J];城市规划;2011年09期
5 成刚;董晓峰;高峰;侯典安;;循环经济理论在都市圈规划中的应用[J];城市问题;2006年08期
6 王玉婧;刘学敏;;国外首都区都市圈发展概观[J];城市问题;2010年07期
7 卢明华;李国平;孙铁山;;北京都市区城市功能格局及其变化——基于经济普查数据的分析[J];地理研究;2011年11期
8 曹建标;张小雷;杜宏茹;李雪梅;;天山北坡经济带城镇功能格局时空分异[J];干旱区地理;2011年05期
9 于涛方;;京津复合经济走廊功能格局与态势[J];北京规划建设;2012年03期
10 胡建伟;;沿海经济带与腹地经济面互动发展研究[J];管理世界;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于涛方;吴泓;;全球化进程中北京城市空间不平等格局研究[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肖金成;刘保奎;;首都经济圈规划与建设面临的难题与建议[A];2012城市国际化论坛——世界城市:规律、趋势与战略选择论文集[C];2012年
3 白聪霞;安旭;郑晓燕;;“同城化”视角下的金义都市区发展对策研究[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付刚;我国省会城市城市功能差异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2 邢铭;大都市区同城化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勇;都市圈发展机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4 易先忠;自主创新、技术模仿与中国技术赶超[D];湖南大学;2008年
5 程晓曦;混合居住视角下的北京旧城居住密度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6 何邕健;1990年以来天津城镇化格局演进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7 李建伟;空间扩张视角的大中城市新区生长机理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8 刘承良;城乡路网的空间复杂性[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余友明;基于城际融合视角的武汉城市圈新型城市化进程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10 李道勇;大都市区多中心视角下轨道交通与新城的协调发展[D];天津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林;城市新区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2 米军;城市功能演替的动力机制分析[D];西北大学;2012年
3 张晶;哈尔滨市城市化与产业结构互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4 杨小彦;我国城市电子工作者空间分布形式及其与城市功能的协同作用[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5 单永红;转型期资源型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结构优化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3年
6 张蕾;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北京经济功能提升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7 吕晓芬;西安市新城市贫困与城市功能格局的时空耦合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8 卢成再;大北京城市功能空间分布合理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4年
9 谭杪萌;北京旧城用地功能变迁研究1949-2014[D];北京建筑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骏;;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创新系统与重点模式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08期
2 张水清,杜德斌;上海中心城区的职能转移与城市空间整合[J];城市规划;2001年12期
3 孙樱;试论新时期城市职能研究的必要性[J];城市规划;1995年05期
4 包晓雯;曾刚;;北美大都市区生产性服务业区位研究述评[J];城市问题;2008年12期
5 于涛方;顾朝林;吴泓;;中国城市功能格局与转型——基于五普和第一次经济普查数据的分析[J];城市规划学刊;2006年05期
6 李健;宁越敏;;1990年代以来上海人口空间变动与城市空间结构重构[J];城市规划学刊;2007年02期
7 宫银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城市服务功能升级问题[J];河南社会科学;2009年05期
8 杨亚琴,王 丹;国际大都市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的比较研究——以纽约、伦敦、东京为例的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5年01期
9 方远平;闫小培;毕斗斗;林彰平;;转型期广州市服务业区位演变及布局特征[J];经济地理;2009年03期
10 曾波;崔爱平;刘伟;;新型工业化下基于产业集群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发展——以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为例[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宁国用;;让城市新区迸发活力——广西创新城市新区发展模式助推城镇化提质转型[J];广西城镇建设;2011年10期
2 朱孟珏;周春山;;从连续式到跳跃式:转型期我国城市新区空间增长模式[J];规划师;2013年07期
3 李翅;;城市新区发展的战略决策模式探讨[J];城市发展研究;2007年05期
4 王青;;以大型公共设施为导向的城市新区开发模式探讨[J];现代城市研究;2008年11期
5 蔡伟丽;申立;;新区实践与城市发展理念新动向[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年06期
6 李建彬;张远景;雷茂民;;城市新区中小学专项规划探讨[J];山西建筑;2008年30期
7 龚丽俨;郝渝军;;城市新区交通规划的关键问题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年36期
8 冯雁军;城市新区建设的样板——德芳斯[J];中国建设信息;2001年27期
9 马赤宇;唐权;;各层次规划在城市新区建设中的作用[J];城乡建设;2007年04期
10 吴云刚;;城市新区概念性总体规划研究探析——以南宁五象新区为例[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智刚;冯长春;;城市新区土地运营模式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朱孟珏;周春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新区开发的演变历程、特征及机制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任千里;饶宗皓;苏红娟;;城市新区公共交通线网规划及评价方法研究——以临港新城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C];2012年
4 李芳;吕书香;孙文平;刘明;;基于产城融合的城市新区发展策略研究——以辽阳太子河分区规划为例[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5分会场:产城互动与规划统筹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5 李媛;张颖;彭剑波;;基于面向实施的策划视角看城市新区开发——以北京国际医疗服务区总体开发策划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6 王承慧;;城市新区的住区公共设施配套规划适应性思考[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7 程富花;赵珊;郭春娥;;基于职住平衡的城市新区用地构成研究——以京津合作园区用地规划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张昌尧;;城市新区竖向规划研究——以宁波市姚江新区为例[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C];2014年
9 潘志勇;;城市新区步行和自行车交通规划建设与实践——以住建部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示范项目为例[A];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殷洁;李媚;;论城市新区的历史文化展示带构建——以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俊杨 李安楠;城市新区 一路向西[N];重庆日报;2013年
2 中共温岭市委常委 张永兵;正确处理四种关系 加快城市新区建设[N];台州日报;2008年
3 记者 宋馨 通讯员 王磊;建成充满现代气息的城市新区[N];周口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侯治强;营造良好环境 打造城市新区[N];绵阳日报;2009年
5 通讯员 饶桐贵;衢州城市新区水土保持推出新举措[N];衢州日报;2011年
6 记者 吴彤;山丹加快城市新区建设步伐[N];张掖日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罗学锋;城市新区是“两化”互动的有效载体[N];乐山日报;2011年
8 通讯员 陈晓霞 苏吕唯;漳平加快城市新区建设步伐[N];闽西日报;2011年
9 宁国用;让城市新区迸发活力[N];广西日报;2011年
10 记者 刘绍翔;做好集聚区招商选资工作 注重城市新区协调发展[N];台州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梁宏志;城市新区建设开发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仲丛利;城市新区运营模式研究与实证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3 马书红;中心城市与城市新区间交通协调发展理论与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4 郑曦;城市新区景观规划途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5 孙洪波;现代城市新区开发的物理环境预测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剑锋;我国城市新区开发建设管理模式研究[D];东南大学;2004年
2 李诗曼;自组织理论视角下的城市新区与老城共生发展策略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5年
3 尹孟杰;四川城市新区建设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宋美玉;政府与市场互动的城市新区开发建设模式与经营策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5 白家泽;城市新区景观生态建设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6 孙云霞;公共交通导向的城市新区交通规划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姜志恒;基于精明增长理念的城市新区规划对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8 李云;山东省城市新区发展的研究与探讨[D];同济大学;2007年
9 杨曦;城市新区开发建设的经济社会因素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10 杨燕;城市新区开发建设经营战略模式研究[D];广西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041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604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