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深基坑支护双排桩计算模型的改进

发布时间:2017-08-04 21:34

  本文关键词:深基坑支护双排桩计算模型的改进


  更多相关文章: 基坑 双排桩 计算模型 MIDAS/GTS软件


【摘要】:当锚索超出规划红线被越来越严格限制后,双排桩支护的应用已越来越多。实践中发现现有规范方法的双排桩计算模型简单方便,但对于软土地层时存在计算位移不够合理的情况。同时,桩间土简化为压缩弹簧未能充分考虑桩和土柱之间的作用,会使计算位移偏大。为改进这些不足,建议了一个新的土压力模式,即基坑面以下的附加压力看作弹性应力,对两排桩与桩间土的作用增加一个等效土柱刚度,对基坑面以下的桩间土弹簧刚度取压缩刚度和m法刚度的大值,使计算的位移更合理,并与有限元和工程实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初步检验其合理性。
【作者单位】: 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广东省岩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
【关键词】基坑 双排桩 计算模型 MIDAS/GTS软件
【分类号】:TU473.1
【正文快照】: 双排桩结构的内力和变形计算理论尚未完全成熟,不少学者曾对双排桩结构进行研究并提出了相关计算模型,以何颐华等[1]、余志成等[2]通过模型试验和工程实测提出的双排桩刚架计算模型影响较为广泛,特别是对前后排桩土压力分配的假定仍沿用至今,旧版理正深基坑商用软件的双排桩计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湛,刘冰花;双排桩计算方法探讨[J];东北地震研究;2001年02期

2 王子辉;非连续双排桩支护结构设计方法研究与工程应用[J];建筑技术开发;2002年02期

3 程筠菁,陈峰,王书增;软土地区双排桩门架式挡墙的分析和应用[J];上海地质;2005年01期

4 汤們;韩雪松;冯莉梅;;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桩间土流失问题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8年03期

5 周应华;;门架式双排桩受力位移特性分析[J];铁道工程学报;2009年06期

6 徐源;郑刚;路平;;前排桩倾斜的双排桩在水平荷载下的性状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0年S1期

7 范秋雁;许胜才;崔峰;;一类双排桩支护结构内力计算[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S1期

8 平扬,白世伟,曹俊坚;深基双排桩空间协同计算理论及位移反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01年02期

9 潘旭亮,张钦喜,霍达,杨立刚;双排桩围护结构工作特性数值分析[J];工业建筑;2004年09期

10 戴北冰;王成华;雷军;;双排桩开挖过程的改进有限元分析方法[J];低温建筑技术;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平扬;白世伟;曹俊坚;;深基坑双排桩新型设计理论研究[A];第六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0年

2 司马军;傅旭东;刘祖德;;典型二元结构地层中双排桩支护结构的现场测试研究[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小明;深基坑双排桩的受力性状分析与工程应用[D];长江大学;2015年

2 刘汉程;双排桩—锚索支护体系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D];广东工业大学;2016年

3 龚敏;基坑支护双排桩力学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4 王萍萍;双排桩—锚杆支护结构受力性状分析[D];河北工程大学;2011年

5 王丰;门架式双排桩结构理论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8年

6 范世英;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空间受力模型及影响因素的三维分析和工程应用[D];青岛理工大学;2009年

7 方高奎;双排桩复合锚杆支护结构的数值模拟分析[D];郑州大学;2011年

8 刘帅栋;门式框架结构双排桩内力分析及计算[D];湖南大学;2012年

9 张耀宇;双排桩设计理论分析与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10 史江伟;双排桩—锚杆支护结构的数值模拟[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218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6218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b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