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中景观设计的理念与创新
发布时间:2014-07-28 18:53
1.景观设计理念
在设计之初,我们查阅了大量关于抚州临川历史资料,结合实地考察,了解当地市民的生活习惯,我们挖掘了其中的精华并得出以下几点能够代表抚州文化和精神的元素:
3.1历史文化
本区域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已形成独有的“临川文化”, 自古文风昌盛,英才辈出。早在唐朝,王勃在他所写的传世名作《滕王阁序》中,就发出过“光照临川之笔”的由衷赞叹。至宋,又因科举连捷,流光溢彩,被着名学者董震誉为“人才之乡”,民间大众俗称为“才子之乡”。比较着名的人物有“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和王安石、针灸名医席弘、法律专家张绍和地理学家朱思本。明朝临川的人才迅速走出低谷,重新兴旺发达,前有陈、罗、章、艾四人饱读经书,博学多才,所作诗文风靡一时,是誉满江南的“四大才子”。汤显祖是明代杰出的戏剧家。清王朝建立三百多年间,通过各次科举考试,临川只有187人考取监生,306人考取贡士,202人考取举人,101人考取进士。
3.2革命诗篇
人杰地灵的抚州,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抚州人民为“临川文化”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壮烈篇章。随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南丰、宜黄、广昌、乐安、资溪、黎川等县也成为红色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临川、东乡、金溪、崇仁成为敌我双方争夺的“拉锯”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陈毅等中央领导人都曾多次在这里领导和指挥武装革命斗争,建立苏维埃新生政权。全区保留了一批象黎川湖坊的“闽浙赣苏维埃政府”革命旧址,红军“第一号布告”和大量红军标语等珍贵的革命历史文化。象抚州邹渊烈士的“狱中遗诗三首”--“寄母:忠孝从来两难行,移孝作忠母训明。望母莫为儿悲哭,儿能成仁母亦荣。”“寄弟:头颅一掷事本轻,遗恨未能拳慈亲。最后一句叮咛语,菽水承欢弟继承。”“寄妻:昔年鸿案曾相亲,卿卿我我见真情,我今笑赴刑场去,孝亲抚孤在汝身。”这些悲壮的诗句至今读来不禁令人黯然泪下,更有一股气贯长虹的浩然正气。正是这些革命历史文化,使“临川文化”内在精神升华到了更高的境界。
3.3现代风采
第一部分是抚河大桥以北至沿河路与抚河大道交叉处,此地段设计主要展示红色文化;
第二部分是沿河路与抚河大道交叉处至文昌桥广场最北端,此地段设计主要展示人文历史文化;
第三部分是文昌桥最北端至赣东大桥,此地段主要展现现代抚州的城市风采。
其中,主要展示红色文化的地段是一个滨水公园。公园整体布局改变以往复杂的交通游线,道路整体布局以大直线为主,以此来营造庄严而肃穆的氛围。滨水公园从南至北景观空间类型是自然开放空间--集散空间--轴线式公共空间--密闭游园空间,整体景观布局以高大乔木加大草坪结合空间为主,同时在环城南路与滨河大道交汇处,设计通往河岸的轴线广场,给市民提供一处公共集会空间,营造出开阔和开放的空间效果。另外公园设有休憩区、观赏区、活动区等,通过大量的纪念性雕塑,将整个广场空间串联起来,从而达到展示抚州历史人文精神的效果。
展示历史文化的文昌桥南北广场位于沿河路与抚河之间的下沉地段,文昌桥把广场一分为二,桥拱相连。广场北段设置游览和休憩区,大片的绿地和亲水台阶拉近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距离,散置其上的自然石营造出古典优雅的氛围。花岗岩做的书卷雕塑小品--“晒文章”,也使广场增添了不少文化气息。广场南段造型是以大曲线为主,流动的线条隐喻为“海浪”,而广场内竖立的张拉膜则隐喻为“风帆”,意寓“乘风破浪”之意。大的线条也把南广场分为三个平台。顺着线条走向点缀着一些石条形座椅,可供人休息,而广场上的浮雕小品更加让人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韵味。
展示现代城市发展的景观,场地布局是以一条绿化带和临河步行道为主。在有限的步行道空间中设计出了挑出河面的平台,通过丰富的植物搭配所营造出的良好空间效果和季相景观,再加上步行道和绿化带中设计一些现代座椅和雕塑,都体现了城市居民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一种舒适的生活方式。
2.设计目标及原则
2.1设计目标
我们希望通过对抚州大道中段景观规划进行改造,改变现状植物种植较为凌乱、环境规划不统一、缺少对抚州当地历史人文特点展示的空间,滨水空间较为狭小的现状特点。力图营造出一种展现抚州红色文化、历史文化、人文场所、现代抚州的场地精神,为市民生活提供公共娱乐空间、游憩空间、集会空间和游览空间,并能成为展示抚州形象和城市发展的示范。
2.2设计原则
2.2.1生态优先原则——立足生态、强调自然、突出主题,注重生态效益,协调处理好景观设计与生态环境关系。统筹安排抚河周边生态资源保护和利用;
2.2.2以人为本的原则——空间的划分、材料的选择、比例的确定等都从人的心理需求出发,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各种需求。开发合理,能保证公园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经过对场地与市民的需求加以分析,改造在设计不合理因素,并结合无障碍设计得以实现;
2.2.3渗透文化、追求艺术、体现科技。文化是灵魂,艺术是生命、科技是手段,三者有机结合,共同提升滨水区域的文化内涵与艺术水准。
2.2.4紧凑布局原则——由于设计范围属于一条狭长地带,设计要紧凑,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2.2.5节约型原则——通过适宜的设计手法,技术手段及材质选择,在降低成本、造价的同时最优化的体现设计本质。
3.绿化规划
植物造景突出植物季相变化,突出生态自然,营造宁静怡人空间,强调环境整体效果,以大面积绿化为主,绿化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绿化布局、树种的选择体现多样化,栽植方法采用孤植、对植、群植、丛植多种结合,以丰富绿化面貌。植物配置除注意所在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土壤的酸碱度、光照条件等等之外,还考虑了层次的变化、树形的变化、季节的变化、色彩的变化、香味的变化等。
3.1植物设计遵循
3.1.1适地适树,发挥乡土树种优势。
3.1.2生态多样性,乔、灌、草搭配形成一个生态群落,降低维护成本,提高环境稳定性。
3.1.3景观季相变化,笔耕论文新浪博客,做到四季有花有景可赏。
3.1.4配合景点,不同景区选用各自特色地树种,与景区相得益彰。
3.2植物配置
3.2.1绿化带:紫薇、紫荆、桂花、木槿、木芙蓉、杨梅、海桐、腊梅、银杏、红叶李、枫香、杜鹃、美人樱、红继木等;
4.2.2公园:广玉兰、银杏、雪松、大桂花、香樟、桂花、红花继木球、大叶黄杨、苏铁、杨梅、紫薇、香樟、碧桃、紫荆、腊梅、金叶女贞等;广场:垂柳、桂花树、香樟树、栾树、紫薇、紫荆等。
本文编号:68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6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