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围护结构内部设计风荷载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31 17:29
本文关键词:建筑围护结构内部设计风荷载研究
【摘要】:为研究建筑围护结构内部设计风荷载的合理取值方法,对4种不同开洞工况下的典型建筑进行了风洞试验。分析了建筑屋盖和纵墙内表面风压峰值因子和极值内压的分布,并与GB 50009-2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设计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极值内压计算方法,并给出了相应的关键设计参数取值。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规范方法可得到沿高度变化的极值内压,而试验中测得的极值内压具有均匀分布的特点;现行规范设计方法中由于忽略了风荷载的非高斯特性从而低估内压的峰值因子;在全封闭工况下,采用规范方法计算高估了内压脉动响应,从而使设计内压值偏大;而对于单一开洞工况,即使将峰值因子提高到3.5,采用规范方法计算仍会低估纵墙较低区域的极值内压。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关键词】: 围护结构 风洞试验 极值内压 峰值因子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08502)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5M581938)
【分类号】:TU111.4;TU312.1
【正文快照】: 0 引言 已有风灾调查[|_2]显示,大量低矮房屋在强风作用下的破坏形式主要表现为围护结构的损坏,例如屋面的撕裂和掀起等。当在建筑墙面开洞时,屋面将受到内部上升气流和外表面吸力的共同作用,增加了其在恶劣风环境下的破坏程度。Sharma等W的研究认为,JIM风端部yU部吸力与栥有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鹏,顾明,施宗城;风洞模型试验中峰值因子的讨论[J];结构工程师;1997年04期
2 柯世堂;赵林;葛耀君;周玉芬;许林汕;;动态风压极值分析中峰值因子取值的探讨[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3 林巍;楼文娟;申屠团兵;黄铭枫;;高层建筑脉动风压的非高斯峰值因子方法[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2年04期
4 刘新;田玉基;;围护结构非高斯风压时程的峰值因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5 张敏;楼文娟;;矩形建筑双幕墙结构风压脉动的非高斯性及峰值因子[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9年05期
6 陈盛;田玉基;;大跨平屋盖表面非高斯风压峰值因子的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7 林巍;黄铭枫;楼文娟;;大跨屋盖脉动风压的非高斯峰值因子计算方法[J];建筑结构;2013年15期
8 李永贵;李秋胜;;矩形高层建筑脉动风压概率特性与峰值因子[J];建筑结构;2014年10期
9 戈宏飞;任t,
本文编号:7669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766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