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景观活力评价的严寒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研究——以牡丹江人民公园改造设计为例
本文关键词:基于景观活力评价的严寒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研究——以牡丹江人民公园改造设计为例
【摘要】:严寒城市冬季寒冷、植物凋零,极大地影响了公共空间对人们的吸引力,降低了人们外出活动的兴趣。提高公共空间的景观活力能够加大人们户外活动的频率。本文以严寒城市公共空间景观活力为主要研究对象,依据严寒地区独特的气候状况,结合亚历山大建筑模式语言理论,确定影响严寒城市公共空间景观活力的要素归属的三大环境,分别为自然环境、事件环境和空间环境。以此为基础,构建包含3个层次的严寒城市公共空间景观活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并建立评价模型。将评价模型应用于改造设计实例,获得改造重点和改造策略,通过使用后评价证明,利用该评价模型指导严寒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或改造是可行的。
【作者单位】: 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 严寒城市 景观活力 评价模型 改造设计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108114)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E2016053) 哈尔滨市科技局后备人才项目(2016RAQXJ078)
【分类号】:TU984.113
【正文快照】: 0引言城市公共空间的景观活力是指城市公共空间中各类型景观具有的对人产生吸引、发生多样性并持续长时间进行的活动的能力[1]。一个开放的、生态的和提供持续性活力的公共空间反映了现代社会对居住环境的更高要求和向往。严寒城市每年11月到次年4月都面临严寒、冰雪、冷风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选泉;刘月琴;;2010年上海世博会浦东场地公共空间设计[J];建筑学报;2010年07期
2 白梅;牛凯;;谈建筑中的公共空间设计[J];山西建筑;2012年02期
3 吴承钧;李君君;;符号学在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应用[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年04期
4 文小琴;曾群;;空间与时间的断与连——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新大楼公共空间设计[J];城市建筑;2012年06期
5 梁玮男;曹阳;;基于社区养老模式的公共空间设计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11期
6 徐海蛟;;公共空间设计[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年17期
7 刘征;线形的重生——论中国山地城镇社区公共空间设计[J];小城镇建设;2002年02期
8 袁媛,许俊萍;高校教学组团公共空间设计浅析[J];山西建筑;2005年19期
9 罗晔,唐林,李明章;人性化的公共空间设计[J];技术与市场.园林工程;2005年09期
10 许松辉;周文;;面向管理的公共空间设计控制[J];规划师;2007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燕梅;;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人性场所的回归[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梁晓琳;;从零碳空间新理念看城市公共空间设计[A];中国创意设计年鉴论文集2013[C];2014年
3 程序;周敏;;特大型铁路客运站地区公共空间设计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吴翔;武凤文;邓云康;;基于生态城市理论分析的保障性住房公共空间设计研究[A];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1年
5 董玮玮;;基于可意象性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优化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刘磊;雷艳华;;从需求到空间的大学校园公共空间设计——以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为例[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甜;北欧现代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公众性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5年
2 刘鹏;小城镇外部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3 刘立强;大学校园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6年
4 胡桐;北京金融街中心区室外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6年
5 陈逸;无锡市少年宫公共空间设计[D];南京大学;2016年
6 伍承欢;从人居环境变迁探析还迁社区的公共空间设计[D];苏州大学;2016年
7 陈晨;大学建筑归属感公共空间设计与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6年
8 胡丽丽;社区养老模式下的社区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9 董欣;行为意识水平与街块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10 黄有曦;综合医院专科专属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147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814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