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相变蓄热吸收式空调系统数值模拟研究
本文关键词:太阳能相变蓄热吸收式空调系统数值模拟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太阳能 吸收式空调系统 相变蓄热装置(LHSU) TRNSYS 效益分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造成了巨大的能源消耗,加剧了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在建筑中使用清洁能源,大力发展建筑节能已成为行业共识,研发新型环保节能的空调系统成为一项十分紧迫且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本论文基于传统的太阳能吸收式空调系统,考虑相变材料的潜热蓄热效果,提出了改进的太阳能相变蓄热吸收式空调系统,该系统是节能环保、可持续的空调系统,符合当前的社会形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以太阳能相变蓄热吸收式空调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系统的结构、原理和运行情况,建立了各部件的理论分析模型;在TRNSYS平台上,以广州地区某酒店项目为案例建立了太阳能相变蓄热吸收式系统的仿真模型,对其在整个供冷供暖期间进行动态模拟仿真。为了形成对照,建立了无相变蓄热的传统太阳能吸收式空调系统,对比了两种系统的集热器吸收的有用能、集热器的集热效率、太阳能保证率、系统的辅助电加热量等。最后对太阳能相变蓄热吸收式空调系统与其他空调系统进行了详细的经济、节能、环保效益分析,为系统在广州地区的使用和推广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相变蓄热装置的使用,使集热器的有用能、太阳能集热器效率和太阳能保证率有所增加,使系统的辅助电加热量大大降低。所研究的系统在整个供冷供暖期间共增加有用能150450.86MJ,相当于太阳能总辐射的8.58%;系统的太阳能集热器的全年集热效率为63.26%,无相变时仅为54.68%;系统的月平均太阳能保证率为48.21%,无相变蓄热时仅为42.03%;系统供冷供暖期间共减少了辅助电加热量102529.92MJ,相当于节电28480.53千瓦时。因此,相变蓄热装置的存在,使系统对太阳能的利用具有较大的优势。在经济效益上太阳能相变蓄热吸收式空调系统优于无相变系统和直燃式吸收式系统,但相对于电制冷系统经济效果不太明显;在节能效益上优于无相变系统、直燃式吸收式系统和电制冷式系统;在环保效益上比直燃式系统稍差,优于无相变系统和电制冷系统。综合来看,该系统值得在广州地区进行推广
【关键词】:太阳能 吸收式空调系统 相变蓄热装置(LHSU) TRNSYS 效益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83;TU1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3
- 第一章 绪论13-23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13-15
- 1.1.1 能源的概况13-14
- 1.1.2 中国的能源现状14-15
- 1.2 课题的研究意义15-16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6-21
- 1.3.1 太阳能吸收式空调系统16-19
- 1.3.2 相变蓄热技术19-21
- 1.4 目前存在的问题21
- 1.5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21-23
- 第二章 太阳能相变蓄热吸收式空调系统23-41
- 2.1 系统的构成及基本原理23-26
- 2.1.1 系统的构成23-24
- 2.1.2 系统的运行模式24-26
- 2.2 太阳能集热系统26-32
- 2.2.1 太阳辐射的计算模型26-29
- 2.2.2 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及其数学模型29-32
- 2.3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及其数学描述32-38
- 2.3.1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基本原理32-33
- 2.3.2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的选用33-34
- 2.3.3 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的热力计算模型34-38
- 2.4 相变蓄热装置及其数学描述38-40
- 2.4.1 相变材料的选用38-39
- 2.4.2 固液相变问题的数学描述39
- 2.4.3 相变蓄热水箱热力计算39-40
- 2.5 本章小结40-41
- 第三章 太阳能相变蓄热吸收式空调系统TRNSYS模拟41-57
- 3.1 模拟软件TRNSYS简介41-42
- 3.2 模拟案例简介42-48
- 3.2.1 项目概况42-43
- 3.2.2 室内设计参数43-44
- 3.2.3 建筑负荷计算44-46
- 3.2.4 太阳能相变蓄热吸收式空调系统的选型46-48
- 3.3 太阳能相变蓄热吸收式空调系统的仿真模型48-56
- 3.3.1 仿真模型气象参数50-53
- 3.3.2 TRNSYS环境下模块的选择与参数设置53-55
- 3.3.3 控制器的控制策略55-56
- 3.4 本章小结56-57
- 第四章 太阳能相变蓄热吸收式空调系统模拟与分析57-72
- 4.1 太阳能集热系统模拟57-63
- 4.1.1 集热器的集热效率57-61
- 4.1.2 太阳能保证率61-63
- 4.2 蓄热水箱模拟63-67
- 4.2.1 集热器进出口温度63-64
- 4.2.2 水箱集热侧出水温度64-66
- 4.2.3 水箱供热侧出水温度66-67
- 4.3 相变蓄热模拟计算67-71
- 4.3.1 供冷季系统模拟分析67-69
- 4.3.2 供暖季系统模拟分析69-71
- 4.4 本章小结71-72
- 第五章 太阳能相变蓄热吸收式空调系统的效益分析72-86
- 5.1 经济效益分析72-82
- 5.1.1 系统方案及选型72-74
- 5.1.2 经济性分析方法简介74-76
- 5.1.3 动态经济分析法76-82
- 5.2 节能环保效益分析82-84
- 5.2.1 节能效益分析82-83
- 5.2.2 环保效益分析83-84
- 5.3 本章小结84-86
- 结论与展望86-88
- 结论86-87
- 展望87-88
- 参考文献88-9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93-95
- 致谢9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国清;高思亮;羌季;;太阳能相变蓄热暖床充热过程建模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2011年S1期
2 孟多;王立久;;单/多层定形相变蓄热板系统的传热性能和调温效果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3 刘金才;相变蓄热装置在供暖中的应用[J];辽宁化工;2005年07期
4 陈超;王秀丽;尚建磊;刘铭;;中温相变蓄热装置的蓄放热性能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11期
5 张雪研;冯国会;冯革宇;;北方农村传统火墙与相变蓄热火墙模拟对比分析[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10年04期
6 李小玲;马贵阳;;太阳能相变蓄热系统在空调制冷中的应用研究[J];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7 李志永;陈超;邓超;;太阳能-相变蓄热-新风供暖系统运行控制策略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0年S2期
8 房丛丛;钱焕群;;相变蓄热技术及其应用[J];节能;2011年Z2期
9 刘永坤;陶于兵;唐宗斌;;相变蓄热单元性能强化的数值研究[J];储能科学与技术;2014年03期
10 王凯;吴子岳;施伟;;相变蓄热式暖风机放热过程的理论计算[J];冷藏技术;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冯国会;张雪研;胜兴;冯革宇;;相变蓄热火墙性能分析[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春强;李国建;;可移动式相变蓄热设备研究[A];浙江制冷(2013年第01期总第102期)[C];2013年
3 王胜林;王华;祁先进;李洪宇;;高温相变蓄热的研究进展[A];2004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2)[C];2004年
4 李志永;陈超;罗海亮;邓超;;太阳能—相变蓄热供暖系统耦合传热模型的建立与实验验证[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学术文集[C];2010年
5 刘靖;王馨;张寅平;狄洪发;江亿;;高温相变蓄热电暖器蓄放热性能实验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4年学术年会资料摘要集(2)[C];2004年
6 林坤平;张寅平;狄洪发;;相变蓄热电加热地板的优点与应用可行性分析[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肖静静;王侃宏;张永新;;太阳能相变蓄热辅助地源热泵供暖系统实验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汪玺;袁艳平;邓志辉;张文婷;王怡佳;;热水/电能一体化相变蓄热水箱的设计[A];第十四届西南地区暖通空调热能动力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志永;太阳能相变蓄热供暖系统理论及实验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2 王丽丽;太阳能—相变蓄热新风控制系统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3 李鹏;基于系统辨识的太阳能—相变蓄热新风供暖系统控制策略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4 李伟;管外与球体内相变蓄热问题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杨小平;高温相变蓄热过程流动与传递规律[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明;相变蓄热换热器的数值模拟及优化设计[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2 黎敏婷;基于相变蓄热的太阳能烟囱传热性能研究[D];广州大学;2015年
3 谢豪;相变蓄热蒸发型空气源热泵控制策略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4 蒋永明;相变蓄热蒸发型空气源热泵系统性能实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5 徐勇;高温相变蓄热热风供暖系统的开发与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6年
6 周红;天津地区温室大棚相变蓄热墙体结构的优化[D];天津城建大学;2016年
7 张姝婷;太阳能相变蓄热吸收式空调系统数值模拟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6年
8 闫彦涛;温室平板太阳能相变蓄热系统的设计及应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9 刘泛函;相变蓄热罐的模拟与优化[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10 陈志锋;相变蓄热热垫产品的研究及开发[D];北京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667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966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