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集体经济发展与乡村居住空间转型耦合机制——以苏州为例
本文关键词:新型集体经济发展与乡村居住空间转型耦合机制——以苏州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乡村居住空间 新型集体经济 土地流转 土地权益捆绑 苏州
【摘要】:基于"功能—形态"互适原理,以苏州为例,分析苏南新型集体经济发展与乡村居住转型之间耦合机制。通过区分农民与农用地之间、农民与农村建设用地之间的两类权益捆绑,解析了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农居点分散格局稳定少动及其用地不降反增的原因。进入21世纪,农村土地流转推动了苏南新型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掀起了新一轮"集体化"浪潮。新型集体经济解除了农民与土地权益之间的硬性捆绑,推动了农民身份与土地财产权的分离,继而成为启动苏南乡村居住空间转型的关键钥匙。
【作者单位】: 苏州科技大学地理与资源学系;苏州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关键词】: 乡村居住空间 新型集体经济 土地流转 土地权益捆绑 苏州
【基金】: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5SJB56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78319;51578352)
【分类号】:TU982.29;TU241.4
【正文快照】: 0引言近十多年,在大规模乡村集中社区建设的推动下,苏南乡村空间正在经历一场全方位的变革。人文地理学、城乡规划学对此给予了持续关注。龙花楼等人基于乡村生产、生活等空间组合关系,解析了乡村空间分异的特征与机制[1,2];贺艳华从农村聚落自然、社会经济等特征要素出发,分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刚;;发展新型集体经济研究[A];上海市经济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魏立昌;;新型集体经济浅议[A];2005中国集体经济高层论坛文集[C];2005年
3 上海市集体经济研究会课题组;;发展新型集体经济研究[A];2005中国集体经济高层论坛文集[C];2005年
4 王磊;;新型集体经济是制度创新[A];2005中国集体经济高层论坛文集[C];2005年
5 骆德芸;;推进新型集体经济发展是构建上海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6 焦守田;;振兴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的途径[A];2006全国农村改革与发展座谈会论文集[C];2006年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绍兴市新型集体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A];2005中国集体经济高层论坛文集[C];2005年
8 彭嘉陵;;要积极发展新型集体经济[A];2005中国集体经济高层论坛文集[C];2005年
9 张晓松;;我国传统集体经济正向新型集体经济转型[A];2005中国集体经济高层论坛文集[C];2005年
10 张如秀;;和谐文化是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的重要特色[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如秀;新型集体经济:和谐文化建设重要载体[N];解放日报;2007年
2 张如秀;积极推进新型集体经济发展[N];文汇报;2007年
3 范大政 刘刚 姚康镛;发展新型集体经济路径探索[N];文汇报;2005年
4 上海市十届政协常委、上海市工业合作联社主任 范大政;大力发展城镇新型集体经济[N];中国信息报;2004年
5 郝军;市城联社推进新型集体经济发展[N];大同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朱伟光 特约记者 朱伟华;发展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势在必行[N];光明日报;2007年
7 潘名山;充分发挥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的作用[N];联合时报;2006年
8 范大政;新型集体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N];文汇报;2006年
9 张如秀;全方位推动新型集体经济发展[N];解放日报;2008年
10 张永顺;新型集体经济的新探索[N];北京日报;2012年
,本文编号:9668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966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