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聋生开展国学教育的几点做法
本文关键词:浅论国学与教育现代化的若干问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政治论文发表 > 对聋生开展国学教育的几点做法
对聋生开展国学教育的几点做法
发布日期: 2014-05-19 发布:
2013年12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不是博物馆里岑寂的老古董,它是中国人生生不息的长青不败的智慧,它寄托了一个将被人类的智者接受的可以实现的梦境”(范增语)。耕耘在无声世界里,从事近20年的语文教学工作,担任10余年班主任的我,喜欢国学,一心想让有着严重言语障碍的我的学生也同样认识国学,喜欢国学,接受国学教育。在聋生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不仅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增长知识,涵养性情,提高修养,更是为了补偿听觉缺陷,培养学生的语感。
中国论文网
一、把握契机,经典诵读要有度
前段时间,在各中小学刮起了经典诵读之风,而且愈刮愈烈,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对此,教育专家提出了质疑,我也有所疑问。国学教育不是摆场子,走形式,而是要扎扎实实以求教育实效,那种传统文化满天飞的做法,只能水过地皮湿。教育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灌输不是方法。国学教育要找准契机,循序渐进,方能润物无声。具体来说,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引导学生对诗词进行分类诵读。比如,春天来了,搜集并背诵描写春天的诗句;学习了有关母爱的课文以后,开展“伟大的母爱”诗词诵读活动;进行了感恩教育后,趁热打铁让学生从《三字经》中选背有关“孝道、感恩”的语句;下雪了,给学生推荐有关雪景的诗词佳句;借“中秋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开展主题经典诵读活动等。聋生知识面窄,理解能力差,因此诵读国学经典不应是盲目的、泛滥的,而应有情景、有主题,这样对培养学生语感以及理解诗词内容有很好的效果,从而能真正起到弘扬传统文化,提高人文素养的作用。
2.以传统美德故事美化学生心灵。在经典诵读的基础上,教师可利用走廊壁画、楼梯空间、校园文化墙等平台,采取班会、德育课、队会等多种形式宣讲一些通俗易懂的传统美德故事,如“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匡衡凿壁借光”“车胤囊萤苦学”等。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基本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 使学生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内容,培养学生的气度和涵养。
二、情境体验,诗词教学要得法
如何摆脱枯燥、晦涩的学习方式,让聋生也能领略国学的精华呢?我认为,对于听障学生而言,莫过于情境体验。情境体验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以及生活、社会中的情境,让学生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去感悟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给国学元素注入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如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解读诗情画意,让学生在逼真的环境里追思古人,陶冶性情。
例如,在《江上渔者》的教学中,教师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一叶扁舟若隐若现”来帮助聋生理解“江上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这句话,从而使学生体味到渔人的艰辛。又如,在学习了《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望天门山》之后,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诗句内容完成画文同步作业,这样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再如,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精选大红春联贴于门上。春联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典范。同时,它的历史渊源也是很好的教育素材。于是,每接一个新班,我都要布置一份特殊的实践性作业:搜集春联。学生搜集回来的成果清晰地告诉我他们有多么喜欢这份作业,而且展示交流春联成了国学教育主题班会的“保留节目”。
三、筑就“中国梦”,国学弘扬要有责
1.“中国梦”与国学精髓息息相关。人都会做梦,百余年来,中国人做了无数的梦,其中有一个梦就叫做国学梦。中国梦与中国文化紧密相连,正如范曾老先生对于“中国梦”意义的阐释:“中国梦”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之梦,是“讲信修睦” 之梦,是“和而不同”之梦。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国学精神,汲取国学力量,充分挖掘和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忧患意识,“民为贵,君为轻”的民本思想,“仁者爱人”“为政以德”的仁政文化,“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等国学精华无不闪烁着“中国梦”正能量的熠熠光辉。
2.国学教育与学科教学密不可分。国学教育不是语文教师的专利,它是每一位学科教师的共同责任。例如,有位物理教师把国学经典搬进了课堂,从古诗词中挖掘物理知识。在教学中,他将《早发白帝城》引入了课堂,并挖掘了诗中的物理知识。如“千里江陵一日还”一句中,我们可以知道舟行的路程为“千里”,即s= 500km,用的时间为“一日”,即t=24h,这样就可以求出舟行速度。又如,“两岸猿声啼不住”一句中涉及了“声音的发生和传播”的物理知识,即猿的声带振动产生猿声,再通过空气传到人的耳朵中。再如,“轻舟已过万重山”这句诗描绘出舟中人相对于高山位置不断变化,以高山为参照物,山是静止的,舟是运动的。
总之,弘扬国学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传统美德教育是个系统工程,人格的养成和情操的陶冶需要学校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全力参与,共同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使受教育者感受到亲切永恒的人文关怀。对教师而言,其言行首先要具有传统美德修养,然后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引导、启迪、感染学生,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参考文献:
[1]戴慧.加强中学生德育教育的途径[J].统计教育,2006(9).
[2]陈燕红.浅论国学与教育现代化的若干问题[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S1).
[3]李中华.理性看待“国学阅读热”或“国学热”现象[J].教师博览,2010(12).
(责编 张翼翔)
本文关键词:浅论国学与教育现代化的若干问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219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121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