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刍议“国学”的“拿来主义”

发布时间:2018-01-14 23:29

  本文关键词:刍议“国学”的“拿来主义” 出处:《现代教育》2014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国学 拿来主义 传统文化


【摘要】:"国学"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在数千年的发展中传承着我们民族的优秀思想和文化传统。对国学同样有个"扬弃"的问题,要取其精华,弃其陈腐,坚持"拿来主义",尤其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与时代精神与现代文明交融,使其焕发生机和活力。
[Abstract]:As the carrier of traditional culture, "Chinese Culture" inherits our nation's excellent thought and cultural tradi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ousands of years. Insist on "bring in", especially in the new historical conditions, to blend with the spirit of the times and modern civilization, so that it radiates vitality and vitality.
【作者单位】: 东营职业学院;
【分类号】:G41
【正文快照】: 从20世纪90年代起,国学热在我们身边悄然兴起,从一开始的“该不该读国学”到“怎么读国学”再到“全民读国学”,国学的影响越来越广、越来越深。1990年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新加坡出版的中英文对照本《三字经》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向全世界发行。1988年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曲殿彬;;论国学与国学教育[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2 范涌峰;;国学教育的理性探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况晓慢;司学红;;开展国学教育 提升大学生文化素质[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张宝林;;论大学生国学教育的缺失与重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年08期

5 李迎春;;论国学教育的文化向度[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周勤勤;;国学教育的内容与施教原则[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7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二辉;高洪韬;曾文峰;;青少年国学教育的发展空间及实施原则[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黎国荣;;永恒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国学教育的启示[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3 李瑛;;高职院校国学教育的思考[J];中国冶金教育;2012年02期

4 李楠;;国学经典之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之意义及实践举要[J];成功(教育);2013年02期

5 张洁;;高校开展国学教育的价值及实现路径探析[J];大学教育;2013年13期

6 李娟;陈少锋;;中国高校“大学语文”国学教育路径管窥[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7 蔺熙民;;试谈大学语文传扬国学的特点与途径[J];大众文艺;2014年05期

8 王明辉;;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国学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09期

9 王红艳;;国学与国学教育的内涵演变探析[J];名作欣赏;2013年14期

10 徐盛栋;何琪;;基于国学教育构建高职职业道德教育体系探析[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颜芳;近代学术转型视野下的燕京大学国学教育[D];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郭军;近代国学教育之困[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彭桂芳;钱基博的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丽;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国学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东;大学国学教育的价值与现实路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陈德艳;国学启蒙教育对幼儿道德品质发展的作用及策略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杨易梅;小学“经典诵读”教学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茜;试论用国学经典提升金融企业员工的人文学养[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陆颖;上海民营国学教育培训公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7 李倩;理工院校国学教育价值分析与改进策略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2年

8 赵淑梅;振兴大学国学教育的理论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綦峰;初中经典诵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宋俊芳;高中语文先秦散文的有效课堂教学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康伯春;国学教育与素质教育[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杜仕菊;全球化语境下的传统文化教育[J];工会理论与实践.中国工运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3 李有光;张金明;;对当代“国学”及其教育热潮的学理检视和深度追问[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毕天璋;;国学教育热——对中国思想文化传统的新的认同[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5 曾睿;;国学经典对当今教育的作用[J];江西教育;2006年10期

6 赵淑梅;;振兴大学国学教育的必要与可能[J];现代教育科学;2007年11期

7 余莎;;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国学”命运刍议[J];教书育人;2006年17期

8 王熠辉;;国学教育,重铸我们的文化脊梁[J];教育与职业;2005年34期

9 王娟;;国学,呼唤传统文化的回归[J];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10 王子今;;国学与“立人”教育[J];社会科学;2008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世杰;略论正确对待中国古代和谐思想[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马雅丽;;传统文化、京剧文化与大学生教育[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刘丹心;;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积极思想及其现代转换[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年06期

4 田克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J];湖北社会科学;2014年01期

5 张妙珠;;对传统文化和审美精神的追寻——评长篇小说《大山儿女》[J];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6 王丹丹;;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J];语文学刊;2009年04期

7 陈秋燕;传统文化对心理辅导的限制[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8 王琪;陈明霞;苏艳梅;;异化爱情心理形成的文化根源[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史晓宇;;论传统文化之“礼”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关系[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10 崔爱华;;增强网络意识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浅谈网络语言的利与弊[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贾志海;程建波;张微;;羊与文化[A];第四届中国羊业发展大会论文集[C];2007年

2 沈潘艳;;从传统节日看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马海军;;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A];2013年10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4 段金娟;左铁峰;;全球经济背景下的中国本土化设计[A];2006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首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王佐;;继往 开来[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周大伟;;皇帝的新衣:来自北京老胡同的吊诡[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7 周丽玲;;生命之源:对苗族民间文学的一种阅读[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7年务川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李平;;毛泽东与中国20世纪的政治文明[A];陕西省毛泽东思想研究会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佐藤隆;中日大学生学习和生活情况比较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2 曾毅;新世纪以来春晚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3 梁冬平;夹缝中的夜市[D];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

4 项军;由《魂兮归来》看袁运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D];安徽大学;2013年

5 周景健;戏出年画图式重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晶华;民国社会的异度空间[D];吉林大学;2006年

7 言晴;女子肖像画古典技法的系列探索[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8 袁森;甲午战争后英国在华外交政策的转变(1895-1905)[D];苏州大学;2011年

9 李英;崔国哲长篇小说《光复的后裔们》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10 高曼;潍坊风筝艺术风格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258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14258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7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