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小学国学教育校本课程实践体验与感悟

发布时间:2016-10-20 09:21

  本文关键词:小学国学教育校本课程实践体验与感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小学国学教育校本课程实践体验与感悟

时间:2011-10-04作者:来源:中国论文库

字号:|

  我校所开设的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实验已历时两年。学习着,实践着,收获着,孩子们的进步,给每一个参与课程实践的老师带来了巨大的喜悦。本人作为我校国学教育校本课

标签:

  我校所开设的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实验已历时两年。学习着,实践着,收获着,孩子们的进步,给每一个参与课程实践的老师带来了巨大的喜悦。本人作为我校国学教育校本课程的策划与实施者之一,更是感触良多。

  一、国学教育意义深

  远,促师生共同成长首先,跳出常规教科书的束缚,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教学,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是学校在正常的教育教学之外的大胆尝试。《陆桴亭认小学》云:“凡人有记性、有悟性。自十五岁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多记性、少悟性。

  十五岁后,知识既开,物欲既染,则多悟性、少记性。

  故凡所当读书,皆当自十五岁前,使之熟记,不但四书五经,即如天文、地理、史学、算学之类,皆有歌诀,皆须熟记,若年稍长,不惟不肯读,且不能读矣。”国学经典历经岁月洗礼,千锤百炼,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价值观念、人格精神、审美意识。让孩子们在记忆的黄金时期诵读这些经典,记住一些名篇佳作,记住先哲贤士的经典语言,对孩子语言的积累、人格的养成和情操的陶冶,有着任何其他手段所无法代替的作用,经典在学生心灵深处根植下来,成为他们健康成长的养份,也将会成为学生消化、理解、受益的储备而受用终生。

  其次,古语说:“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教学相长”我国这一传统教育理论,同样可以在新世纪焕发出新的光彩:用在国学经典诵读中是再恰当不过的了。就目前而言,大量的教师对国学的了解可谓知之甚少,真正全文阅读过四书五经的少之又少。因此,国学教育的全过程,也是教师给自己“充电”的过程。这种相互促进的教学过程,最终将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我校在实践过程中,就是把国学经典诵读所追求的目标定位为:以育人和提高师生修养为宗旨,以师生的共同发展为基点,让老师与学生一起共同进步,实现“双赢”。这样明确的要求,让老师有“自知之明”,看到自己的劣势。备课时尽可能充分领悟经典诗文所蕴涵的意境,情感和语言韵律的组合,理解作者,内化诗文,把握神韵,在自己已有一桶水的基础上给予学生一杯水,准确引领学生进行国学经典诵读。从某种角度讲,备课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教师成长学习的过程。

  老师在课堂上和孩与子们一起阅读经典诗文,伴随孩子们一起快乐成长。通过反复吟诵,引领师生的思想,净化师生的灵魂,最终促进了师生的共同成长。如今在我校,诵读经典逐渐成为教师的生活习惯,成为教师的文化自觉。经过国学经典诵读的实践研究,教师对经典的认识已经得到了大大的丰富和拓展,丰富了人生体验和审美体验,,提高了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开发国学教育校本教材,恰当取舍

  经典篇目是有效开展国学教育的保证就目前而言,国学教育尚处于实验、摸索阶段,历史的原因,一个学校的国学教育教师水平参差不一,有的教师的国学功底不够深厚,有的教师甚至谈不上什么国学功底。如果没有统一的教材,任由教师自主选择篇目,不可避免出现认知上的偏差。我校在开展国学教育之初,虽然将其以校本课程的形式安排进了课堂,但确未给教师提供任何国学教育的素材,更谈不上分层目标与教学要求。教师既要承担课程内容的选择,又要负责课程内容的实施,基本上是在一无教材、二无经验的情况下去开展教学,教师带给学生的篇目,大都是顺手拈来、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带有很大的随意性。

  低、中、高段没有进行很好的统筹,结果出现同一年级,不同班级之间诵读内容不一致,同一年级目标达成不一致,无法体现同一年龄段应该有的诵读特色。这门课程的安排与学习显得杂乱无秩,效果也不明显。实践证明,单凭教师个人的理解,要从浩如烟海的典籍中选择教学篇目,是极不科学的。如果能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根据生情、结合校情,作出合理、恰当的取舍,有目的、有计划的选择经典篇目,按照不同年级,分层次开展教学活动。这对于有效开展国学教育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某种角度讲,开发国学教育校本教材,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依据,让教师能有章可循,更好地把握国学教育的目标,更能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背景与需要,学校的主客观条件及其所年的地域与文化水平,呈现出学校自身的特色,更适应学校的实际,实现教育目标。

  当然,校本教材的编写应组建一个有着丰富的实践体验与较高水平的团队来完成,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无论如何,群体的智慧都高于教师个体的水平。开发国学教育校本教材,?集中体现出一个时期的研究成果和集体智慧。能避免、克服教学上的随意性,使国学教育做到有的放矢,目标指向明确。因此,群策群力,集中智慧,由学校层面统一组织,协调开发国学教育校本教材是很有必要的,也是有效开展国学经典教育的前提保证。

  三、经典诵读课堂教学原则与方法:“读读背背,不求甚解”

  经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只要学生能熟练背诵,里面的意思自会理解。古代私塾先生教学四书五经,遵循的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大多为先教学生熟读背诵,然后在适当的时候由先生适当讲解。实践证明,这一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重要的诵读教育方法至今仍然有效。学生对经典一遍遍地诵读,每一遍都是一个感知过程。在反复诵读中,诵读的水平在步步提高,诵读者的理解、体会也在层层加深。我校在课程实践初期,老师们都没有经历、见识过这门课的教学,很多教师按照语文课教学的模式,不厌其烦的指导学生学习字词句段篇,成了变相的语文课,国学教育成为学生新的学习负担,学生兴趣有减无增。因此,教师不能以语文的识字与阅读分析来代替学生的诵读

转贴于中国论文库

  • ·


      本文关键词:小学国学教育校本课程实践体验与感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6658

  •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1466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6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