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于中国古代通俗文学的广
本文关键词: 中国古代 通俗文学 中国文学史 女性文学 中国古典文学 说唱文学 西厢记 中国古典戏曲 哈佛大学 元杂剧 出处:《文艺研究》2012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伊维德(Wilt Lukas Idema)教授,汉学家与翻译家。1944年生于荷兰,1963-1968年在荷兰莱顿大学中国语言与文化系获得学士、硕士学位。1968-1970年到日本北海道大学、京都大学访学。1970年夏在香港访学。1974年于荷兰莱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两年后被荷兰莱顿大学中国语言与文化系聘为教授,任教至1999年底,期间先后任莱顿大学中国语言与文化系主任、人文学院教育系副主任、人文学院主任、非西方研究中心主任、荷兰科学研究基金会人文研究委员会主任。2000年至今,任教于美国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先后任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主任、东亚语言与文明系主任。其研究涉及诗歌、话本、戏曲、小说、说唱文学、女性文学等领域。伊维德教授还兼任重要期刊的编辑:《通报》(T'oung Pao)合作编辑(1993-1999),《莱顿中国研究》(Sinica Leidensia)编辑(1997),《哈佛亚州研究》(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编辑(2000-2003)。1992年荣获荷兰"国家翻译奖"。他在西方汉学界确立中国古代通俗文学的地位,是将中国古代通俗文学作品译为英文最多的西方学者。现有著作四十多部,只有一部被译为中文,其余为英文及荷兰文。2009年山西大学国学研究院副教授霍建瑜女士在美国哈佛大学做博士后研究期间,应本刊之约采访伊维德教授,并整理出这篇访谈录,以飨读者。
[Abstract]:Wilt Lukas Idema, Professor, Sinologist and translator, born in 1944, graduated from the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Leiden University in the Netherlands, with a Bachelor's degree and Master's degree from the University of Hokkaido, Japan, from 1944 to 1968, from the University of Hokkaido, Japan. In 1970, he visited Hong Kong. In 1974, he received his doctorate from Leiden University in the Netherlands. Two years later, he was appointed a professor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at Leiden University in the Netherlands and taught until end of 1999. Since 2000, he has been the head of the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at Leiden University, the Deputy Chairman of th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of the College of Humanities, the Director of the Humanities School, the Director of the Centre for Non-Western Studies, and the Chairman of the Humanities Research Committee of the Netherlands Foundation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He taught in the Department of East Asian language and Civilization at Harvard University. He was the director of the John King Fairbank Research Center at Harvard University and the chairman of the Department of East Asian language and Civilization. His research covered poetry, storybooks, dramas, novels, spoken and sung literature, Professor Ivid also served as editor of important journals: Toung Pao.1993-1999.The editor of Sinica Leidensia. 1997, the editor of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2000-2003.In 1992, he won the "National Translation Award" of the Netherlands. He established the status of ancient Chinese popular literature in the Western Sinology world. It is the most popular literary works in ancient China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There are more than 40 works, only one of them has been translated into Chinese. The rest are in English and Dutch. In 2009, Ms. Huo Jianyu, Associate Professor of the Institute of Chinese Studies, Shanxi University, while doing postdoctoral research at Harvard Univers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conducted an interview with Professor Ivid at our magazine's meeting and compiled the interview for readers.
【分类号】:I20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关家铮;;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戴望舒主编的“港字号”《俗文学》周刊[J];民俗研究;2008年02期
2 骆玉明;;章培恒传略[J];文献;1985年03期
3 袁良骏;;通俗,岂与高雅无缘?[J];粤海风;1997年03期
4 宋生贵;;“通俗文学”:概念界说的不确定与判断取向的游移[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5 朱俊飞;冷松;;才女田晓菲,在哈佛书写中国传奇[J];妇女生活;2008年04期
6 朱俊飞;冷松;;才女田晓菲在哈佛书写中国传奇[J];劳动保障世界;2008年03期
7 ;编后记[J];文学评论;1959年04期
8 张跃飞;当代通俗文学的审美策略[J];铜陵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9 王睿颖;;郑振铎与敦煌俗文学研究[J];文史知识;2008年02期
10 王文参;;质疑“通俗文学史”[J];文学评论;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一平;;当代中国环境法在伦理回归中的理念重建[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2 程方平;;略论中国教育的重要传统[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陈光;;“造化随顺”的思想背景——松尾芭蕉的“造化随顺”与中国古代自然观[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4 丁海斌;陈凡;;中国古代官方科技档案之研究[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5 谢兵良;;弘扬中国古代廉政文化,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A];湖南省领导科学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王培友;;“和”、“和谐”与“和平”思想及其演变轨迹[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7 刘笃才;;中国古代判例考论[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8 赵继伦;;《墨经》所呈现的中国古代思维方式[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9 张保成;;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法律制度初探[A];第二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10 李平;;虚静·养气·神思——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的现代阐释[A];2003年安徽省文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甘生统;文学史的写法及经典的重温[N];文汇报;2007年
2 陈竞;文学史须以理解“史中之史”为开端[N];文学报;2007年
3 车锡伦;关于《二十世纪“俗文学”周刊论文总目》以及“俗文学学派”[N];文艺报;2007年
4 游宝谅;游国恩的中国文学史讲义[N];中华读书报;2006年
5 刘石;图与志的主与次[N];光明日报;2007年
6 秦朝晖邋张健;文学的热度厚度与力度[N];辽宁日报;2008年
7 采访人:李雪涛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受访人:顾彬德 国波恩大学教授;本报独家刊发:与德国汉学家顾彬对谈中国文学史[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傅小平;为何市场“热”,,批评“冷”?[N];文学报;2005年
9 汤哲声;中国通俗文学的性质和批评标准的论定[N];文艺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陈熙涵邋实习生 张烁;通俗文学业绩不应被“遮蔽”[N];文汇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永林;中国古代美术教育史纲[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0年
2 王强;货殖名物研究[D];扬州大学;2005年
3 郑瑾;中国古代伪币研究—以宋代为中心[D];浙江大学;2004年
4 卢升淑;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与母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王光文;中国古典文学的悲剧精神[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刘精瑛;中国文学史中的古代戏曲研究(1904-1949)[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7 王勋鸿;君临之侧,闺怨之外—五六十年代台湾女性文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8 蒋传光;中国古代社会控制模式的历史考察[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9 胡昌升;道教治世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3年
10 陈小葵;王权主义与中国社会[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华;魏晋南北朝女性文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芬涛;宋代女性词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3 王有强;中国古代土地权利制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4 张昊翔;三个“女性文本”和一种话语诉求[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艾尤;都市·女性[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6 关春燕;明代吴江女性文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张太保;虚妄的神话[D];新疆大学;2005年
8 谷英姿;论李清照创作中的女性本体意识[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易娟;温情而脆弱的方舟[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云平;王贞仪《德风亭初集》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010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1501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