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读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发布时间:2018-02-15 20:04

  本文关键词: 王国维 《殷周制度论》 二重考据法 出处:《大舞台》2012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国学大师王国维的《殷周制度论》是近代中国早期甲骨学研究"在当时条件下的顶峰之作",王国维从大处着眼考察殷周的制度与文化,认为周之制度是出于"万世治安之大计""迥非后世帝王所能梦见也"。本文通过略读《殷周制度论》的文本,试图对王国维的"二重考据法"做个粗略的描述,进而回答两个问题,即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怎样运用二重考据法及他为何要作此篇论文。
[Abstract]:Wang Guowei's the system of Yin and Zhou dynasties is a masterpiece of oracle bone study in the early period of modern China. Wang Guowei examines the system and culture of Yin and Zhou from a broad perspective.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system of Zhou is out of "the grand plan of public security in all ages", "it is impossible for later emperors to dream about it". By skimming the text of Yin Zhou system Theory, this paper tries to make a rough description of Wang Guowei's "double textual research method". Then it answers two questions, namely how Wang Guowei applied the double textual research method in Yin and Zhou Dynasty system and why he wrote this paper.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K224;D691.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桂芳;;浅谈夏史研究[J];巢湖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2 晁天义;“古史辨”派与20世纪的《春秋》性质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3 张树国;南伟;舒蓉;;钟鸣鼎食中的上古诗——西周初年礼制变革与《诗经》祭享诗的原始关联[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杨秀恩;《玉篇残卷》等五种材料引《说文》研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5 王雷;民初前清遗老圈政治心态浅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年12期

6 朱存明,陈刚;百年文学人类学研究范式的审美视阈[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7 曹兆兰;金文女性称谓中的古姓[J];考古与文物;2002年02期

8 瞿林东;二十世纪的中国史学(下)[J];历史教学;2000年05期

9 桑兵;;民国学界的老辈[J];历史研究;2005年06期

10 陈泳超;关于“神话复原”的学理分析——以伏羲女娲与“洪水后兄妹配偶再殖人类”神话为例[J];民俗研究;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郭永琴;潘庆梅;;百年来炎帝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炎帝·姜炎文化与和谐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杜勇;;论大禹治水广为流布的缘由[A];禹城与大禹文化文集[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建忠;屈原考古新证[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2 许全胜;沈曾植年谱长编[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亚光;周代荒政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4 黄勇;道教笔记小说宗教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5 侯仰军;考古发现与夏商起源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6 靳永;书法研究的多重证据法[D];山东大学;2006年

7 董恩强;新考据学派:学术与思想(1919—1949)[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包诗林;于省吾《新证》训诂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9 景红艳;西周赏赐制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彭邦本;先秦禅让传说新探[D];四川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可云;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安尊华;试论梁启超的史料思想[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3 常怀颖;龙山时期至二里头早期的社会复杂化进程初探[D];四川大学;2005年

4 纪晓建;《楚辞》《山海经》神话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晓华;转型期一个文论经典的诞生[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蓉;论美国的《史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杨庐民;裴殐《史记集解》略论[D];郑州大学;2006年

8 孟淑媛;论夏、商、周“神本”思想向孔子“人本”思想的转变[D];安徽大学;2006年

9 尉博博;周代爵禄制度的形成与发展[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永明;《山海经》中的“尸”文化[D];河南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富祥;;重读王国维《殷周制度论》[J];史学月刊;2011年07期

2 叶钟灵;;帝王学纵横谈—亡国之君 风流皇帝——李后主和宋徽宗[J];电子产品世界;2011年08期

3 周书灿;;大禹传说的兴起与丰富扩大[J];吕梁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乌兰巴根;;清初辽、金、元三史满文、蒙古文翻译研究述评[J];民族研究;2011年04期

5 王睿;;再论中国的粟特柘羯军[J];西域研究;2011年03期

6 江林昌;;由甲骨文资料试拟商族先公世系[J];中原文物;2011年04期

7 马莎;;新法行废与周邦彦仕途浮沉[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泽;;王国维唐尺研究综论[A];唐史研究会论文集[C];1980年

2 高建国;;夏代灭亡的地震说[A];中国地震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8年

3 吴洪成;;汉代“书馆”教材探微[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4 徐吉军;;南宋杭州的印刷业概述[A];中国古都研究(第三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三届年会论文集[C];1985年

5 徐寿亭;刘杰;;试论商朝第一都[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三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1995年

6 潘汉芳;;沈钦韩《春秋左氏传补注》“车子扥商”释义商榷[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7 段玉泉;;管主八施印《河西字大藏经》新探[A];西夏学(第一辑)[C];2006年

8 叶行昆;;论“礼坏乐崩”与制度变迁[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张岗;谢志诚;;鲜虞中山族姓问题探索[A];河北省历史学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选[C];1981年

10 郝虹;;王肃经学的历史命运[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四辑)[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蔡仲德;四论王国维的死因[N];中华读书报;2000年

2 王庆祥;罗振玉王国维与溥仪[N];团结报;2002年

3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韩炳华;P国及其相关问题[N];中国文物报;2006年

4 李锡厚;“唐宋变革”还是“唐中叶变革”[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5 卜宪群;简帛与简帛学[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6 任立杨;民初译文的衣香鬓影[N];天水日报;2006年

7 施丁;司马迁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N];光明日报;2005年

8 侯且岸;逻辑与历史的一致:揭开思想史的面纱[N];学习时报;2006年

9 张志良 杨玉清;齐齐哈尔建城880年考证[N];齐齐哈尔日报;2006年

10 赵洛;元曲:大都?中都?[N];光明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苗永立;周代宋国史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陈一梅;汉代文献学及其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3 夏令伟;南宋四明史氏家族及其文学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4 杨朝明;旧籍新识[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素娜;从人地关系角度看夏朝的兴衰[D];湘潭大学;2007年

2 张焕敏;晚清浙江学术转型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3 杨青;南宋官府对刻书业的管理[D];山东大学;2007年

4 吴蕊蕊;蒙古帝国时期的皇室通婚[D];兰州大学;2007年

5 于兆军;北宋汴梁刻书及其历史贡献[D];河南大学;2008年

6 郑玉梅;试论元代岭北行省农牧业的发展[D];吉林大学;2007年

7 张培国;孔子与西周宗法制度[D];山东大学;2008年

8 白秀梅;元代宫廷服饰制度探析[D];内蒙古大学;2006年

9 郑俊蕊;李煜词与南唐文化关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10 韩桂荣;金元之际山东世侯严实[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137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15137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3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