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国学之原的求索——由六经开出中华国学

发布时间:2018-03-14 04:49

  本文选题:国学 切入点:求索 出处:《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六经是中华民族国学的源头活水,亦是其文本载体。先秦百家之学的诸子都是从六经中继承、阐释古代道术从而开出百家学说的。地域文化、职业文化和传统文化三位一体的结构,共同塑造着各具特色的诸子文化。庄子说:"道术将为天下裂。"这种文化忧患意识激发了诸子各家的文化自觉和创新精神,而后者又皆一于古之道术,所以说古之道术裂而不断,唯变所适,生生不息。
[Abstract]:The six Classics are the source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carrier of its text. All the scholars of the hundred schools of thought in the Pre-Qin Dynasty inherited from the six Classics, interpreted the ancient Taoism and thus opened up the hundred schools of thought. The trinity structure of professional culture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has shaped the culture of various schools of thought with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Taoism will break the world," Chuang Tzu said. This sense of cultural distress has inspired the cultural consciousness and innovative spirit of the various schools of thought. And the latter is in the ancient way of art, so that the ancient way of art and continue to crack, change is appropriate, endless.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学研究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哲学思潮发展史”(05AZX003)
【分类号】:G12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天水;;论冯梦龙的“情教”说[J];蒲松龄研究;2008年04期

2 张崇琛;;新闻与文学交融的杰作——《聊斋志异》中的新闻篇章[J];蒲松龄研究;2009年01期

3 朱锐泉;;心如止水,贵者自贵——小议聊斋先生笔下胡四娘形象[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4 陈才训;时世平;;《剪灯余话》:“薇垣高议”——论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说创作的风教意识[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5 熊寿康;读《辞源》(修订本)札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6 王海青;鲁迅论“三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7 魏全凤;冯斗;;《易经》——审美之源——浅谈《易经》的审美特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8 石志鸟;;论章台柳意象的历史渊源——杨柳经典意象考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9 郑岁黎;胡晓红;;浅析象罔是意象而非意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10 吴树勤;;礼学视野中的天人统一论——荀子“明于天人之分”思想的实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怀锋;陈磊;;《管子》政令体现“生态”治国理念[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张连伟;;《国语·齐语》与《管子·小匡》辨析[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3 臧高峰;任保平;朱子凝;;近代以来中国小农经济的制度变迁与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4 高方;;从庄姜之嫁看春秋婚姻文化[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兰辉耀;;庄子技术观的伦理精神及其现代价值[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韩金花;王宗殿;王蕴蕴;沈斌;;华佗诊断学术思想研究[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腊永红;鲁西龙;王振华;;《黄帝内经》与道家思想略论[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8 丁媛;张如青;汤晓龙;;论出土简帛文献中的病因思想[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9 龚武;;管子形势道哲学的阅读及其诉说——管子哲学研究相关性问题探讨[A];管子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第四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09年

10 杨岗营;;论《九章算术》刘微注对墨家逻辑的继承与发展[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洁;上海市郊公办学校学生来源的多样性对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剑锋;中医望色诊病的历史与发展[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10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国;试论倪瓒“聊以自娱”的绘画美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鲁京京;古史辨派对《史记》中先秦史料评判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英娜;《淮南子》“道”论及其文艺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晓娜;《史记》与齐鲁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淑文;《尚书》德治思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孙红连;荀子礼法思想渊源考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靖;西汉昭宣时期乐府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杰舜;叶舒宪;王铭铭;彭兆荣;徐新建;;人类学与国学[J];百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2 谢亮;;“文化自觉”与章太炎重建“国学”政治正当性[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 李中华;;对“国学热”的透视与反思[J];理论视野;2007年01期

4 刘梦溪;;刘梦溪 到底什么是国学?[J];东方养生;2011年05期

5 汤一介;;国学与21世纪[J];名人传记(上半月);2007年02期

6 任大援;“六经”与中国古代的文化自觉[J];浙江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7 王华;;现代化维度的国学探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1期

8 尹玉吉;宫庆新;;论社会科学的重要性——兼论淄博齐文化大市建设与社会科学的关系[J];管子学刊;2005年04期

9 柴剑虹;;龟兹学与国学[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10 余源培;;努力提高文化自觉能力[J];世纪;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傅广典;;重视地域文化的认定、发掘与保护——房陵文化圈启示录[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产业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应方德;;地域文化与地方志[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3 罗国彪;;地域文化特色在青岩古镇保护规划中的传承[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利民;;博物馆与地域文化[A];秦晋豫三省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会议交流论文集[C];2008年

5 何联华;;毛泽东诗词中的荆楚地域文化特色[A];毛泽东诗词研究丛刊(第一辑)[C];2000年

6 徐苏;;镇江六朝文化研究[A];“六朝历史文化与镇江地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葛景春;;继承与超越——论李白诗风与地域文化的关系[A];中国李白研究(2005年集)——中国李白研究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彭水清;佟庆;;基于深圳地域文化的客家民居保护利用[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9 解光宇;;朱熹理学与地域文化——以晋江文化、徽州文化为例[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孔翔;陆韬;;传统地域文化形成中的人地关系作用机制初探——以徽州文化研究为例[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宪堂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国学热的冷思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郭立场;不能对国学“无用论”等闲视之[N];中国信息报;2005年

3 记者 周波;明年 全市中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N];成都日报;2008年

4 张力 高雅 李娟 周晋雅;温江:诵读国学经典 打造文化名区[N];成都日报;2009年

5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钱文忠;季羡林先生的“大国学”与“和谐说”[N];文汇报;2011年

6 许宗元;国学·旅游文化·现代化[N];光明日报;2005年

7 早报美国特约撰稿人 薛涌;国学不要大跃进[N];东方早报;2005年

8 纪宝成;关于振兴国学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5年

9 刘定姝 本报记者 尹晓华;换一种方式 让孩子爱上国学[N];四川日报;2005年

10 邬凤英;从金庸支持复兴国学谈起[N];西部时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海燕;地域文化与课程[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张涛;《伤寒论》六经的诠释学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徐新建;民歌与国学[D];四川大学;2002年

4 殷晓峰;地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与效应评价[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班红娟;国家意识与地域文化[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6 张海;前后蜀文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7 陈军科;当代社会发展:人的解放与文化自觉[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8 钟乃元;唐宋粤西地域文化与诗歌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秦建;卫气营血辨证理论的临床应用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10 张瑞堂;文化自觉与中国先进文化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岚;李R既俗髌返陌褪裎幕蚚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2 娜布其;阿拉善额济纳土语的特殊词语与地域文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3 杨敏;基于地域文化视角的西安市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沈慧萍;地域文化视野中的电视社教节目[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林林;中国电视节目地域化传播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6 洪靖慧;京派海派情景喜剧及其地域文化背景比较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5年

7 杨华;地域文化视野下的城市广场设计探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8 陈新年;珠江三角洲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6年

9 曹锋;地域文化主题公园规划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10 侯慧中;地域文化视野中的路遥小说及其创作心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096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1609682.html

上一篇:冷看“国学热”  
下一篇:黄宾虹的自信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3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