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热”分析与“国学”时代功能兼估
本文选题:国学热 切入点:国学 出处:《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从近现代中国历史和近二十年的社会现实看,"国学热"都是一种世纪之交的现象。"国学热"固然与经济、政治、社会层面的某些功利性目的有关,但也表征着在长期接受外来文化后出现的重新确立本土文化的主体性的自觉要求。在中国学术、文化、教育等已全面采用现代学科体系的前提下,"国学"一名只有在把中国传统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观照,探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经济、政治、法律以及文化艺术生活同中国传统哲学之间的关系时才具有正当性。从固有传统及现代文化的制度和观念构成看,作为所谓"国学"的最重要的部分,儒学不可能提供现代社会的基本组织原则,它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为公正的社会塑造公正的人的过程中。
[Abstract]:Judging from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a and the social reality of the past two decades, the "fever of Chinese culture" is a phenomenon 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Of course, the "fever of Chinese culture" is related to some utilitarian purposes at the economic, political and social levels. But it also represents the conscious requirement to re-establish the subjectivity of local culture after a long period of acceptance of foreign culture. Under the premise that education has adopted the modern discipline system in an all-round way, the name of "Chinese Culture" should only look at the Chinese tradition as a whole and discuss the economy and politics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societ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w and cultural and artistic life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philosophy is only justifie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system and concept composition of the inherent tradition and modern culture, a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the so-called "Chinese culture", Confucianism can not provide the basic organization principle of modern society, its function is mainly embodied in the process of shaping the just person for the just society.
【作者单位】: 江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分类号】:G1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吴照云;罗俊;;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假设的情境化管理[J];当代财经;2009年02期
2 吴通福;;从时代精神的角度看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旭;;新时期文学理论言说者的身份认同历程[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罗俊;中国历史背景下的企业形成和演化过程的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席酉民,韩巍,尚玉钒;面向复杂性:和谐管理理论的概念、原则及框架[J];管理科学学报;2003年04期
2 徐淑英;张志学;;管理问题与理论建立:开展中国本土管理研究的策略[J];南大商学评论;2005年04期
3 刘清平;儒家伦理:道德理性还是血亲情理?[J];中国哲学史;1999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葛志毅;再造中国文化之希望所在——浅谈近年来的国学研究[J];求是学刊;1996年04期
2 程红;何玲;;如何看待国学热的兴起[J];科技信息;2010年10期
3 胡可涛;葛维春;;“国学热”现象的理性探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张继良河北师大政法系;从否定传统文化到“国学热”的兴起[J];河北学刊;1996年06期
5 张继良;从否定传统文化到“国学热”的兴起(上)[J];甘肃社会科学;1998年01期
6 陈来;“国学热”与传统文化研究的问题[J];孔子研究;1995年02期
7 卓敏;;对当前国学热的几点再思考[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曲惠勤;;关于“国学热”的几点反思[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0期
9 阎虹珏;“国学热”现象剖析[J];学术界;1999年01期
10 王彦坤;;国学热的持续升温与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爱民;;孔子人际观简议[A];孔学研究(第二辑)[C];1995年
2 田金堂;;在汤恩佳博士捐赠孔子铜像揭幕仪式上致答谢辞[A];孔学研究(第七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七次暨海峡两岸第五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夏乃儒;;孔子的义利观与当代的文化建设[A];炎黄子孙丛刊(1)——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文化建设[C];2001年
4 欧崇敬;;孔子的文明哲[x,
本文编号:16329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1632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