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柳诒徵正话反说为国学辩护

发布时间:2018-03-31 02:17

  本文选题:柳诒徵 切入点:线装书 出处:《国学》2013年08期


【摘要】:正某新学者对柳诒徵说:"线装书在新社会已毫无用处,不如付诸一炬!"柳答道:"我非常赞同,且应做得彻底!否则此处焚毁,别处未焚毁,终究无益。应该号召全国一致行动,将线装书焚尽。然而即便如此仍不够妥当,因为世界各国的图书馆里尚有不计其数的中国线装古籍,故应动员他们一起焚毁。否则国外有些汉学家,正在孜孜不倦地研究汉学,倘使有朝一日他们来华,就经史子集向我们提出问题,我们却瞠目结舌难以应对,岂不会贻笑于世界么?"
[Abstract]:A new scholar said to Liu Yizheng: "Wire books have no use in the new society, better to pay a torch!" "Liu replied:" I agree very much, and should do thoroughly! If not, it will be futile to burn up here and not anywhere else. We should call for concerted national action to burn down all the wire books. But even so, it is still not appropriate, because there are countless ancient Chinese books in the libraries of various countries in the world. Otherwise, some Sinologists abroad are working tirelessly to study Sinology. If one day they come to China and ask us questions from a subset of history, we are amazed at how to deal with them. Will not bring laughter to the world? "
【分类号】:K0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先兴;柳诒徵的通史理论及其实践[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刘建民;;《国史要义》史例观的比较考察[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范红霞;;柳诒徵的“史德”论探析[J];东南文化;2006年01期

4 孙文阁;;简论柳诒徵对中国历史教科书《历代史略》的编纂[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7期

5 吴忠良;;柳诒徵与《中国文化史》[J];东方论坛;2010年06期

6 纪振奇;柳诒徵中国文化史学的理论与方法[J];晋阳学刊;2004年03期

7 王家范;;柳诒徵《国史要义》探津[J];史林;2006年06期

8 范红霞;;“昌明国粹、融化新知”理念下异中求同——柳诒徵与学衡派关系考论[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9 于楠;;试论“五四”前后学术界对“进化史观”的反省——以章太炎、梁启超、柳诒_吹氖费枷胛齕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S2期

10 郑先兴;;白璧德的文化史研究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J];史学理论研究;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商传;;读《瓜蒂庵小品》—纪念谢国桢师百年诞辰[A];明史研究第7辑——谢国桢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专辑[C];2001年

2 陈梦熊;;郭沫若遗简五通考述[A];郭沫若史学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陈勇;钱穆与柳诒徵的学术交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郑一奇;坐冷板凳的历史学家[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3 许晓薇 本报记者  汪挺;她让历史疯狂[N];中国商报;2006年

4 何晓明;专题性史学评论值得提倡[N];光明日报;2002年

5 钱婉约;顾颉刚与《古史辨》[N];光明日报;2006年

6 孙郁;在读字的同时 有读史的快慰[N];文汇报;2008年

7 于作敏;李大钊与中国现代图书馆[N];光明日报;2005年

8 李思清;《清史稿》稿本中的柯劭_奘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陈宝云;学术与国家:《史地学报》及其群体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2 张秀丽;反科学主义思潮下中国现代史学的人文指向[D];山东大学;2009年

3 吴忠良;南高史地学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郑先兴;文化史研究的理论与实践(1900—1949)[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刘海静;20世纪前半期的清学史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彩萍;柳诒徵与中国传统史学[D];山东大学;2012年

2 施建;柳诒徵史学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3 陈灿龙;柳诒徵史学思想述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4 于楠;柳诒徵历史、文化思想及其时代性格[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延红;明清学人以纪传体体例对《宋史》的改撰与补修[D];暨南大学;2007年

6 郑华俊;趋新与守旧之间的南高学术[D];山东大学;2012年

7 郭海清;陈登原学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李晓阳;郭廷以近代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敦莎;郭廷以近代史学的理论成就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杜进科;向达史学初探[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887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16887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d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