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孔子礼学思想中的成人之道与君子养成
本文选题:孔子思想 切入点:成人之道 出处:《安徽史学》2012年01期
【摘要】:正孔子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从未中断。20世纪之前,孔子是至圣先师,地位尊崇,其思想在传统文化中一直占据正统地位。五四之后,孔子及其代表的传统文化遭到不断的否定和攻击,至今余音犹在,不绝于耳。但否定并不等于能够消除,最近二十年中,无论是孔子还是儒学、国学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甚至借助读经、国学培训、礼仪教育等种种手段进入人们的生活。这样的现状不禁让人怀疑孔子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以至于总是打不倒、批不臭,屡废屡兴,越战越勇?实际上,这样的怀疑几十年前就有人早已提出。
[Abstract]:The influence of Confucius on Chinese society never stopped. Before the 20th century, Confucius was the most sacred teacher and respected his position, and his thought had always occupied the orthodox position in the traditional culture.After the May 4th Movement, Confucius and his traditional culture were constantly denied and attacked.However, neg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it can be eliminated.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no matter Confucius or Confucianism, the study of Chinese classics has once again entered people's vision, even with the help of reading classics, traditional Chinese studies training, etiquette education and other means into people's lives.Such a current situation can not help but let people doubt what kind of charm Confucius has, so that always can not beat down, criticism does not stink, repeatedly abolished repeatedly, more and more brave?In fact, such doubts were raised decades ago.
【作者单位】: 山西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9年度重大研究项目《朱熹礼学研究——以祭礼为中心》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为2009JJD770007
【分类号】:B22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家和;;先秦儒家仁礼学说新探[J];孔子研究;1990年01期
2 刘家和;;论中国古代轴心时期的文明与原始传统的关系[J];中国文化;199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文华;;“五四”新文化运动“偏激”说驳议[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钱善刚;;道:假设抑或承诺——胡适《淮南子》研究初论[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罗运鹏;;以研几思维为本,求细节管理之实[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4 屈光峰;胡适的哲学史观初探[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5 刘春年;秦勤;邹火宝;;农民发展能力基本特性及其历史演变[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9期
6 彭正梅;;学习中的消极经验之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郭琳;;顾颉刚档案史料思想探略[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8 王先民;孔子诗教探微[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9 陈祝琴;“折枝”释义及其他[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10 吴国庆;;乾嘉“汉学”范畴演变的多维考察[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刘继安;;民国初年管学研究的三种范式与评析[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郭世东;;论《管子》对生态伦理思想与实践的发展[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3 陈卫平;;“金岳霖问题”与中国哲学史学科独立性的探求[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郭淑新;臧宏;;朱熹敬畏伦理思想及其现代意蕴[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余亚斐;;改革开放30年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发展历程[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6 丁明利;;现代性视阈下的哲学史观研究——从胡适、冯友兰到冯契的考察和思考[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7 金其高;;大治安之猫鼠论[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8 戴国斌;;管理与哲学的关系:基于管理者战略胜任素质的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9 邹春生;;浅议儒家文化向客家地区传播的方式和影响——以明清时期赣闽粤毗邻区旌奖孝悌为例[A];族群迁徙与文化认同——人类学高级论坛2011卷[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伟;《吕氏春秋》体道和治道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吕庙军;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符号[D];南开大学;2010年
5 郑林华;墨家思想与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赵阳;清代中期扬州学派文学思想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7 孙敏明;庄子“游”的人生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潘苇杭;先秦两汉尧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乐;宋代书籍编辑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红连;荀子礼法思想渊源考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雷;法家君主专制理论与秦朝的兴衰[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姜虹;钱穆的清代学术史著作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谭卓华;从桃花源到浣花溪——杜甫对陶渊明精神家园的守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铭;先秦儒道游观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姬鹏超;儒家政治伦理思想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影响与启示[D];湘潭大学;2010年
7 王倩影;春秋战国时期的中下层妇女地位[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汝卫兵;吴江中学高中语文校本课程《鲈乡儒韵》开发的实践与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马兰;儒家家庭伦理思想在当代中国家庭伦理建设中的价值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10 王晓倩;论老子的无为思想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力祥;;从礼以分殊辨别人禽管窥船山“礼”性[J];船山学刊;2008年03期
2 王川;;荀子礼学思想的普世价值——《礼论》为中心:“情本体”的建构与荀子之生死关怀[J];文学界(理论版);2010年06期
3 佚名;成人之道[J];语文建设;2004年10期
4 屈宁;唐鉴礼学思想浅析[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5 安普华;《论语》与孔子的礼学思想[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孙文持;;谈老子的礼学思想[J];美与时代;2006年01期
7 刘俊娥;渠彩霞;;荀子礼学思想的现实价值[J];衡水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8 李小山;;从古文运动看李翱的礼学思想[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孙凤;;解读先秦儒家礼学思想[J];法制与社会;2009年21期
10 戴金波;;胡安国《春秋传》的礼学观[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义禄;;儒家“成人之道”发微[A];《与孔子对话——儒家文化与现代生活》第四集——上海文庙第四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马德邻;;关于早期儒家“成人之道”的若干问题[A];《与孔子对话——论儒学的现代生命力》——上海文庙第三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施炎平;;从“成人之道”看儒学核心理念及其价值[A];《与孔子对话——儒家文化与现代生活》第四集——上海文庙第四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张军桥;;管鲍之谊与君子之行[A];管子和谐治国理念与当代科学发展观战略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08年
5 杨仁忠;;论儒家的成人之道对铸造现代企业家的积极意义[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二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6 陈宝良;;从君子小人之辨看明代士大夫的精神世界[A];明史研究论丛(第九辑)[C];2011年
7 殷慧;肖永明;;北宋礼学思想发展的二重路径[A];中国宝鸡张载关学与东亚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陈力祥;;船山礼之形上属性辨正——以礼即理之礼与礼即气之礼之辨为视角[A];2008年湖南省船山学研讨会船山研究论文集[C];2008年
9 孟燕;姜斌;李朝旭;;君子特征的内隐结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孔文清;;上海文庙第四届儒学研讨会综述[A];《与孔子对话——儒家文化与现代生活》第四集——上海文庙第四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林可济;弘扬传统文化 提升精神境界[N];人民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夏艺心 通讯员 周雪;刘克仁:君子有三惜[N];中华建筑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杨雪松 张选雁;桓仁东关小学的“君子教育”[N];本溪日报;2010年
4 本报编辑 杨凯;中国人的君子风度[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5 北京浩竹猎头中心首席执行经理 王长江;君子爱财 取之有道[N];中国机电日报;2002年
6 刘和顺;君子慎始而无后忧[N];解放军报;2010年
7 程小田 朱小燕;众里寻她千百度 一蒜君子出墙来[N];国际金融报;2000年
8 靳凤林;“礼”之意义镜像的伦理学透析[N];光明日报;2005年
9 裘沛然(作者系上海市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专家委员会主任,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主任、上海文史馆馆员、辞海编辑委员会副主编);可持续发展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N];解放日报;2004年
10 记者 蔡兴争 见习记者 龙飞腾 通讯员 朱海湛;君子如兰[N];湛江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殷慧;朱熹礼学思想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2 张琳;荀学三论[D];复旦大学;2003年
3 李江辉;晚清江浙礼学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4 彭岁枫;荀子的礼法君子思想及其现实启示[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5 李桂民;荀子思想与战国时期的礼学思潮[D];西北大学;2006年
6 周晓菲;中医医德伦理思想根源及其内涵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李季;荀子行政伦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胥仕元;秦汉之际的礼治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9 刘延福;荀子诗乐理论与实践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林存阳;清初三礼学[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艳芝;孔子“成人之道”思想论析[D];郑州大学;2012年
2 赵静;陈亮“成人之道”思想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3 车艳;从礼学视域研究荀子文艺思想[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杰;论荀子的礼学思想[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5 孙汉杰;论孔子的“成人”思想[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杨延霞;论孟子的礼学思想[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臧要科;人学视角下的孔孟荀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8 司伟;《管子》礼学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9 胡丽蓉;梁漱溟礼学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步蓬勃;作为哲学问题的“礼”[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898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1689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