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易经文献学研究展望
本文选题:易经 切入点:文献学 出处:《周易研究》2003年01期
【摘要】:易学研究是当代国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新世纪里,易经文献整理如何发展和继续,这是从事易学研究的文献学者需要首先思考的问题。文章针对学科的走向问题,提出了一系列个人的见解和主张。
[Abstract]:The study of the Book of changes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in the study of contemporary Sinology. In the new century, how to develop and continue the documents of the Book of changes is the first question that the scholars engaged in the study of the Book of changes need to think about.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personal opinions and opinions.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分类号】:B2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川;中国古代文言小说总集述略[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2 周国林;张舜徽先生历史文献学成就述要[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3 潘文年;;清代中前期的民间刻书及其文化贡献[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程曦;贞悔考释[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5 顾明栋;;审美暗示:中国古代的开放性文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王纯;“史学三裴”在文献学上的贡献[J];图书与情报;2001年03期
7 包和平;我国古代汉文民族文献书目概述[J];图书与情报;2002年03期
8 纪晓平;王凤华;;历史学家吴枫的古典文献学成就初探[J];图书与情报;2005年06期
9 万彩红;;古人的图书价值观及其影响[J];图书与情报;2007年01期
10 邢丽;;试论《易传》中的象辞关系[J];才智;2009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吉定;;回顾与展望:庾信研究六十年[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廖名春;;《左传》、《国语》易筮言“八”解[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郭胜坡;二十世纪易学本体论的两条基本路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常昭;六朝琅邪颜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朱秀敏;建安散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耿朝晖;释慧皎《高僧传》文学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崔朝辅;《易纬》易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赵炎峰;先秦名家哲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李华;汉魏六朝宴饮文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张国立;纪昀伦理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邢国飞;《文选》诗歌词语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宋海燕;薛道衡诗文笺注与考论[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肖业伟;清代官修书画典籍的文献学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4 干艳娟;宫体诗创作题材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5 牟菲;南朝吴声与吴地文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牛宣岩;阮元的历史文献学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亮;民国时期我国图书馆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与特征[D];西北大学;2011年
8 冯瑞;北宋历史地理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徐海晓;汉魏六朝赋序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刘酩诗;《古诗十九首》在魏晋六朝唐代的传播接受[D];暨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安纲;易学结构在《西游记》中的应用[J];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5期
2 杨汝舟;;《易经》哲学研究[J];周易研究;1991年04期
3 岳峰;《易经》英译风格探微[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4 周山;;“周易热”中的两个重要问题——兼谈《易经》的逻辑方法[J];探索与争鸣;1991年02期
5 高桂芬;;《周易》研究论文索引(四)[J];周易研究;1990年02期
6 宗小荣;;《易经》及“易学”[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2期
7 陈明绍;;易经的由来、内涵及时代背景[J];民主与科学;1993年03期
8 李燕杰;;易海扬其波[J];教育艺术;2006年06期
9 刘红旗;;浅议乾卦爻辞[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10 李景辉;赵永久;;《易经》与风水[J];城色(尚家);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仪明;;试论易学心理学的特质[A];第四届国学国医岳麓论坛——中医治未病与亚健康暨第二届亚健康经络调理学术研讨会精选论文集[C];2010年
2 郭威;;应用易学思想和物理化学知识重新认知四大环境1[A];第四届国学国医岳麓论坛——中医治未病与亚健康暨第二届亚健康经络调理学术研讨会精选论文集[C];2010年
3 王寅;;四论语言的体验性——《易经》与认知语言学的语言体验观对比初探[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郭小武;;沫若文献学发凡[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5 李宇铭;;人以阳气为本的阴阳观[A];第三届泛中医论坛·思考中医2007——中医“治未病”暨首届扶阳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张子侠;张永瑾;;略论文献学学科的多途发展[A];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刘建芹;;运用易经智慧 构建和谐课堂[A];首届国学国医岳麓论坛暨第九届全国易学与科学学会研讨会、第十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殷平善;庞杰;;医史文献学科亟待加强[A];第十二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牛力达;;简论朱熹对易学发展的贡献[A];朱熹与闽学渊源——“延平四贤”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10 赵安民;;易学与国学国医断想[A];首届国学国医岳麓论坛暨第九届全国易学与科学学会研讨会、第十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晏飞;50岁后学易经乐天知命[N];中山日报;2008年
2 记者 丁必裕;天台与清华大学在京举办中国易道论坛[N];台州日报;2010年
3 记者 李开义;黄懿陆获易经学术金奖[N];云南日报;2010年
4 毕喜才 徐竞;“南雨轩” 实用易学走向社会[N];云南经济日报;2007年
5 书影;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6 颜炳罡;易学与人文关怀[N];光明日报;2004年
7 张文智;易学的现代价值[N];光明日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小李;轻松英语 易学易卖[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9 张涛;具教材普及之形体 备学术创新之品质[N];中华读书报;2008年
10 记者 李硕;易经祖庭文化研究院在淮阳揭牌[N];周口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壮维;“方阵”卦序的构拟及《周易》初始形态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王长红;宋人笔记所载易学资料述论[D];山东大学;2010年
3 高新满;俞琰易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4 肖满省;明代福建易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韦东超;明代老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6 吴童;消渴病中医文献与证治方药规律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年
7 张汝金;解经与弘道[D];山东大学;2007年
8 李桂生;先秦兵家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9 赵海丽;北朝墓志文献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0 解国旺;明代古诗选本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茂峰;易经管理模式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2 叶拉太;论古藏文文献学[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3 孙新会;易学阴阳五行推类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4 辜婷;易经智慧与朱德群的抽象油画[D];云南艺术学院;2011年
5 廖良梅;宋代文献学浅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张文明;郑樵与文献学浅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张小芹;《汉书·艺文志》文献学价值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8 纪征瀚;古本草歌赋的文献研究[D];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
9 高原;蔡清理学视域下的易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逄锦波;论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的理论构成[D];青岛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6975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1697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