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学研究的语言学转向及其意义
本文选题:国学研究 + 语言学转向 ; 参考:《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摘要】:考察文献可见,1990年代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国学研究的境况日窘。究其实,这主要缘于国学研究长期固守纵向民族性和历史性研究理路的窠臼,而忽视和无视横向时代性和普遍性的研究视域,进而造成国学在三重研究对象(即作为文化实体的国学、作为历史资料的国学和作为民族精神的国学)之间的迷思与惶惑。鉴于此,国学研究的语言分析哲学转向将为当下国学研究提供必要的方法论指导。此外,国学研究的限度问题也应得到学者的足够重视。
[Abstract]:The investigation literature shows that since 1990s, especially in recent years, the situation of Chinese studies has been difficult. In fact, this is mainly due to the long-term adherence to the stereotype of the longitudinal nationality and historical research, while ignoring and ignoring the horizons and universality of the research field of study, and thus causing the national studies to be the three research object (i.e., as a text. In view of this, the turn of linguistic analytical philosophy in the study of national studies will provide necessary methodological guidance for the present study of national studies. In addition, the limit of the study of national studies should also be paid enough attention by scholars.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G122;H0-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彭富春;;国学和智慧之学[J];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11期
2 陈嘉明;;新儒学现象与哲学创新问题[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3 汤一介;古今东西之争与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J];江淮论坛;1994年06期
4 覃启勋;;国学三议[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5 谢地坤;;文化保守主义抑或文化批判主义——对当前“国学热”的哲学思考[J];哲学动态;2010年10期
6 张曙光;;国学论争与文化自觉[J];哲学动态;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祥勇;;论“解蔽”意义上的“明于天人之分”[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2 欧元雕;王一雅;黄邦汉;;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范式转换[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3 刘晓玉,童继平;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2期
4 张正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范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5 武威利;关巍;;近代科学哲学发展进程要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6 黄建军;;视觉文化研究的三个范式[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7 蔡辉明;;美国公共行政学思潮的范式变迁——路径、划分和逻辑[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邵孔发;;自然的人化[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9 陈家欢;;“天”、“命”视域下的孟子良心观[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期
10 赵亮;;论社会革命和科学革命的异同[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名家;;文化经济理论在宏观社会学视野中的展现[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2 颜烨;;安全社会学作为学科研究的现状与发展[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郭建斌;;理解与表达:对凯利传播仪式观的解读[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4 董天策;;民生新闻: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范式[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5 唐丽;陈凡;;美国工程伦理学的文化—历史背景分析[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6 史阿娜;;“范式”涵义知多少——对库恩范式概念的再整理和再思考[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7 张志伟;;波普尔、库恩与传统科学观[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8 田闯;王紫琳;;波普尔与库恩科学哲学思想比较研究[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9 娄瑞雪;;试析科学合理性问题—以一种历史演变的角度[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10 杨韬;;对科学发展的重新认识——构建中国科学大范式的探微[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沈红宇;中国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宗建;二象对偶时间视角下权衡定律的机理及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王屯;大学社会评价中的符号资本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8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陈小鼎;结构现实主义的理论评估及其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赵华;巴斯卡批判实在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鑫;科学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变及其意义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宋浩;民族性与比较科学哲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柏春;试析后现代艺术与文化底蕴的分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婷;生物技术发展困境及其人文反思[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刘思坤;影响力最大化与价值链增值[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黄卫平;论库恩语言学转向的根源[D];湘潭大学;2010年
7 刘瑜;马克·布劳格经济学方法论思想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罗云;舍勒技术哲学思想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9 白云莉;90后大学生财富观[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黄献清;交往实践视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郭齐勇;;儒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中国现代化[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年06期
2 何兆武;;中学、西学与近代化[J];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04期
3 王世光;程朱理学道统论的终结[J];天津社会科学;2001年02期
4 李倩雯;;儒家文化成就亚洲四小龙经济腾飞[J];现代商业;2009年09期
5 谢地坤;;中国的哲学现状、问题和任务[J];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6 谢地坤;;文化保守主义抑或文化批判主义——对当前“国学热”的哲学思考[J];哲学动态;2010年10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许嘉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孔汉思;[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爱国;;第三次国学浪潮:复古还是复兴[J];中国社会导刊;2008年07期
2 张梦;;天价“国学班”背后的浮躁[J];中关村;2007年07期
3 郭慧春;;库恩学术生平的“三个阶段”[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4 陈文新;;为晚清以降的国学思潮立此存照——写在《国学档案》前面[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2008年10期
5 陈斐;;国学与国家文化安全[J];文化艺术研究;2011年02期
6 邓小军;国学研究的态度与意义[J];中国文化研究;1998年02期
7 高专诚;;“国学热”中谈国学[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8 纪宝成;;重估国学的价值[J];理论参考;2007年07期
9 ;国学不是一个圈[J];国学;2007年03期
10 刘丹忱;;国学热与国学的定位和前瞻[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树全;;走动式——高校辅导员工作范式初探[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7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7年
2 黄涛;;论构建生态技术范式[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3 方巍;;关于社会排斥概念的本土化思索[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林斐;;自我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范式[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9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2010年
5 万静静;;浅谈不同历史时期翻译范式研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6 漆昌柱;;运动员高级认知过程研究的方法范式探析[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7 郭永玉;;特质、动机和叙事:人格研究的三种范式及其整合[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杜国平;;三值逻辑Sheffer[A];2005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5年
9 戴冬香;;对我国旅游经济学学科研究的认识与思考[A];旅游学研究(第五辑)[C];2010年
10 雷曜;;管理教育范式与模式的比较研究[A];2001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顾家宁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也谈国学争鸣的历史论据[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李爽;“特色中华国学”溢彩鹤乡[N];盘锦日报;2010年
3 记者 李瑞英;国学研究论坛呼吁汉字传承必须保持稳定[N];光明日报;2009年
4 林存光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也论国学研究的态度、立场与方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陈一鸣;万万不能化“神奇”为“腐朽”[N];南方周末;2010年
6 记者 张微;第二次“国学研究论坛”在北京举行[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7 任国征;台湾的国学学术机构的启示[N];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刘尊明;国学研究的现代化趋势[N];光明日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王洪波;清华国学尝试“体制特区”办院模式[N];中华读书报;2009年
10 整理 戴金波 邓梦军;国学=中国古典学[N];光明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宫淑红;美国教育技术学的历史与范式演变[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魏建;当代西方法经济学的分析范式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3 高峻;基于汶川地震重建的农居建造范式及其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4 杨慧文;变革中的教师教育范式:海峡两岸之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覃江梅;音乐教育哲学的审美范式与实践范式[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孙新强;美国《统一商法典》法理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7 张善根;知识变迁与社会意涵[D];上海大学;2008年
8 庄锦英;情绪影响决策内隐认知机制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李明伟;媒介形态理论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5年
10 周传斌;中国民族理论新范式的探索[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海林;库恩范式的解释学维度[D];吉林大学;2005年
2 陈志刚;西方主流经济学范式的历史演变与中国经济学范式的传承重建[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3 周晓梅;翻译研究中的意向性问题[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张继山;闲暇教育与校本课程开发之关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5 邓凡茂;课堂评价范式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仲泉;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审美范式的审视[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魏成宇;宫体传统与花间传统[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潘丽霞;知识经济条件下公共行政范式的演变[D];四川大学;2003年
9 穆静;基础教育中的技术教育范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缨;建构中国特色判例制度刍议[D];四川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7938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1793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