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为中国法学寻根

发布时间:2018-04-26 19:01

  本文选题:中国法学 + 法学理论 ; 参考:《山东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摘要】:在给2005级山东大学法理学博士生授课时,我们讨论了一个命题:如何认识"中国法学"?有没有中国法学?如果说有中国法学的话,它指的是什么意义上的中国法学?如果坚持属地主义,中国大地上确实存在着产量丰富的法学作品。我们的各种法学杂志、综合性杂志上发表了可能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被冠以法学招牌的文章,尽管这里面充满了重复的内容。各种出版社近20年来也出版了大量的法学著作与教材,可以说中国的法学出现了繁荣的局面,法学成了人文社会科学中的"显学"。如果我们认真研读这些法学文章与著作,我们会发现,这些被视为中国法学的"产品"使用的多是源自西方的法学术语,叙述的是西方的法学故事,讲解的是西方的法学原理和精神。这无疑使中国境内的法学内容更加丰富。但我们也发现,西方传来的法学被当成了中国法学的主流,而传统中国文化与当代法学之间的裂痕越来越明显,起码从形式上看,出现了与传统中国文化的断裂现象。一百多年前,中国人确定了向西方学习的信念,所以全方位引进学习西方法学似乎不会产生太多的立论方面的困惑。但如今,有的西方学人也看到了所谓西方的没落,因而出现了各种批判与反思的理论,这使得我们感到茫然,再加上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冲撞,使得我们的思想呈显更多的矛盾。于是,处于成长与发展阶段的各个学科(包括法学在内)似乎都存在"向何处去"的问题。带着对法学将走向何方这一问题的思索,我们与《山东社会科学》杂志社共同组织了"法学的中国化"问题笔谈,以期呼应"中国的法学向何处去"以及目前兴起的国学热潮,欢迎各位学人参与讨论。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a proposition : how to know the Chinese law ? Is there a Chinese law ? If there is a Chinese law ? If there is a Chinese law , there is a great deal of contradictions between the Chinese law and the modern jurisprudence .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谢遐龄;中国社会是伦理社会[J];社会学研究;1996年06期

2 徐忠明;如何思考中国法律传统的现代意义[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3 史广全;陈顾远中华法系研究初探[J];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4 邓正来;中国法学向何处去(上)——建构“中国法律理想图景”时代的论纲[J];政法论坛;2005年01期

5 舒国滢;在历史丛林里穿行的中国法理学[J];政法论坛;2005年01期

6 黄宗智;认识中国——走向从实践出发的社会科学[J];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宗亮;;权利政治初论——方法、观念与实践[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2 张守文;;论经济法学的特异性范畴[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任晓;;本土知识的全球意义——论地区研究与21世纪中国社会科学的追求[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4 刘清玉;“准弱势群体”:对东北老工业基地下岗职工的再思考[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5 田飞龙;;本土资源与法律多元——重读苏力之《法治及其本土资源》[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7年02期

6 王海燕;;中国法律社会学研究述评与展望[J];边缘法学论坛;2009年02期

7 尚海涛;;会通赔命价制度与恢复性司法之可能性[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8 张宝祥,闻凤兰;儒家价值观与中国市场化转型[J];长白学刊;2004年03期

9 吕德文;;中国研究三十年[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3期

10 曾凡跃;论法理念之中西差异[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张云武;;地区城市化度与居民的社会交往[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孙志海;;宗教信仰影响道德伦理生活的内在机制研究——从谢遐龄的文化比较理论谈起[A];首届国际道德哲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赵玉增;;从主体视角看法律思维对法治建设的意义[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4 徐忠明;;中国法律史研究的可能前景:超越西方,回归本土?[A];法律史学科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5 张中秋;陈煜;;2005年法律史学科新进展[A];法律史学科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6 李训虎;;无序中的秩序——我国刑事证据开示改革反思[A];证据理论与科学——首届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谈新敏;;中原传统文化与公民意识[A];公民意识研究[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晓晖;论宏观调控决策的法律调整[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陈红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D];南开大学;2010年

3 淡乐蓉;藏族“赔命价”习惯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崔聪聪;日本电子记录债权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5 陈双;中西部大城市城中村空间形态的和谐嬗变[D];重庆大学;2010年

6 赵延东;下岗职工的社会资本与再就业[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李爱年;环境法的伦理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吴卫军;法理与建构:中国司法改革的宏观思考[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9 董才生;社会信任的基础:一种制度的解释[D];吉林大学;2004年

10 章礼强;民法本位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汤U喎,

本文编号:18072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1807248.html

上一篇:复古神道与国学  
下一篇:说“三正”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6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