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小学国学教育实施方案_小学国学教育策略浅谈

发布时间:2016-11-25 07:45

  本文关键词:小学国学教育策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小学国学教育策略浅谈

来源:金华家教网 日期:2013-5-24

近年来,诵读经典,践行国学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旋律。这是教育发展“线谱”中的一个特殊音符,也是目前学校教育的迫切需要。此举得到了全社会和广大家长们的充分认同。实践表明,用经典润泽孩子们的心灵比单调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我们学校自从开展国学经典教育以来,广大师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校园里,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了,文明语言,鞠躬问候取代了以往的脏话、打闹行为,各种“小志愿者”、“服务小队”如雨后春笋随处可见。家长们也纷纷反映说自己的孩子懂事了,孝顺了……
随着经典诵读与践行活动的逐步深入,在活动形式与内容选择;效果与评价的操作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笔者在此略发拙见,与同仁共享。
一、活动的形式要多样化、趣味化。
国学教育本身是一种教育路径和手段,而不是目的,由于小学生受年龄和知识底蕴的局限,许多“经典”的词句的意思他们根本不能准确地理解。因此,我们在活动形式上一定要多样化、趣味化。避免老生常谈似的简单说教、摇头背诵。要让学生在多彩的娱乐中感悟经典,在有趣的活动中体会国学,了解中华历史文化,提升小学生的素养,修正小学生的伦理道德。使他们在耳濡目染中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在活动形式上要寓国学经典于书法、美术、音乐、舞蹈、合唱、合颂等学生既感兴趣,又踊跃参与的活动之中。《情景剧》是小学生们非常喜欢而又原意参与的艺术表达形式,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把一些经典的、反映国学内容的小故事编成《情景剧》,让学生去演,去唱,如:《孟母三迁》的故事、《孔融让梨》的故事等。还可以自编一些寓意深刻,情景有趣的小故事、古诗词说唱等让学生自创自演。经常开展以国学教育为主题的手抄报、为古诗词配画等活动,既激发了小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又达到了广泛教育的目的,既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表演能力、创新能力,又使他们在活动中体会到了“雅言传诵文明,经典浸润人生”的内涵。
学校可利用各种途径积极创设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经典的兴趣。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从整体布局上要突出国学教育的特色。在甬路旁设立文化长廊,内设古今传统文化、经典诗文、历史人物等,教学楼内建立“经典长廊”,墙面上悬挂历代名人画像、警句等,让每一堵墙、每一个角落都会“说话”,都蕴含着国学经典,使学生一进入校园就徜徉在浓郁的文化殿堂之中,尽可能的少设立“要这样做”,“不要那样做”之类强行规范学生行为的提示语。在班级、校园内开设一些经典文化园地,挑选古代文化的精品之作,以文字、图片等形式展示于师生面前,满足学生们“抬头看国学,低头诵经典”需求。优美的文字配以古色古香的图片,不仅为学生的诵读创设了一个更为开放的空间和更多的切入点,方便了学生诵读还使学生受到了润物无声的文化熏陶,感受到这图文之中负载着五千年华夏优秀文化的精髓。营造出一个由看到听、由诵读到践行、由校到家一条龙似的国学教育氛围。
二、内容选择要“经典”化
国学内容博大精深,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要细致的选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国学诵读,切不可忘记“经典”二字。人的一生就像一条河流,在源头轻轻引导一下,就可能改变河流的走向,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但是由于受历史朝代局限,其中肯定有糟粕的东西,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指导孩子们诵读时在内容的选择上要仔细甄别,一定要慎之又慎,决不能“信手拈来”,有些语句只要学生能感悟其意就足矣,教师不必给予过细的讲解,比如《三字经》中的“头悬梁,锥刺股”,其精神可佳,但方法实蠢。在诵读时,学生只要能感悟到古人那种刻苦学习的精神就够了,不要让学生视其为是一种最佳的学习方法,更不要去模仿。为孩子们选择诵读启蒙典籍时,要用时代的视觉审视古典作品,予以恰当地删选。扬弃,汲取国学之精髓,让我们在新与旧的交汇点上收获“丰富”。
三、对经典的理解可模糊化
要采用正确的教学理念诵读“国学”。古人说“学不言而自得”,讲的就是我国古代蒙学、经学一种重要教学理念——感悟。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感悟”是不可忽略的策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要反复的诵读,在读中感悟,久而久之就会理解其意,就能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音韵美,就能获得顿悟与积淀。故此说,对小学生进行国学教育,不要提出过高的要求,不要字斟句酌,或背诵词、句的意思。可以使学生处于“意以通,而言不明”的状态,而后学生就会有一种“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的感觉。否则将会适得其反,事与愿违。
四、对学习效果的评价要简单化
推广“国学”诵读经典并不是让孩子学得满口之乎者也、诗云子曰,而是要把传承经典文化转化为综合素质,转化为一种道德伦理,一种个人素养,而不是把孩子们教成“古人”,停留在鞠躬施礼等外在形式上。我们所需要的是学生们的言谈举止、德智礼信等方面符合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就可以了。所以,对经典诵读与践行的效果评价,要以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规范的形为为目的。如;“地面脏了主动扫,见到长辈闻声好”就足矣。在评价方式上,我们不能只拘泥于分数和等级上,要采取多元式评价法。评价的标准不宜过高,在诵读的过程中要允许孩子们遗忘,遗忘是正常的规律,忘了可以再读,反复之间,负担没了,学得也轻松了,记得也扎实了。清人唐彪说:“文章读得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诵读经典目的之一是陶冶孩子们的心灵,规范文明行为,当他人之文与我为化时,孩子们的心智就进步了,思想就升华了。因此,在评价一个孩子“国学”学的怎么样时,不能只限于枯燥的能背诵多少古诗文,更要着眼于思想与行为上。可采取“诵读表演赛”、“星级评选”、“家庭反馈”、“红榜提名”等多形式的综合评价。来激发孩子们的进取心和礼仪行为,效果会更理想的。
总之,潜心积虑以求精微,随事体察以验会通,,精力不在口训,而在良行。只要我们精细琢磨,潜心探索,就一定会发现国学教育的“绿洲”。

编辑者:金华启航家教网()


  本文关键词:小学国学教育策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15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1915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0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