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以梁、熊、牟为例看当代新儒家“反”、“孤”、“狂”的三重品格

发布时间:2018-05-26 03:10

  本文选题:当代新儒家 + 梁漱溟 ; 参考:《文史哲》2003年02期


【摘要】:国学泰斗张岱年先生在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成立大会上发表的讲话说 ,尊孔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批孔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了 ,现在是对孔子思想进行综合创新的时代了。在这样一个时代 ,人们自然很关心对当代新儒家的看法 ,自然很关心对他们功过的评价 ,自然很关心对他们研究的动向。当代新儒家对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学的现代转化到底起了多大的作用 ,他们能复兴儒学吗 ?当代新儒家的价值观今天如何在市场经济中发挥作用 ,发挥怎样的作用 ?法学界提出 ,中国作为混合型体制的国家 ,其明显缺陷是政治管理机制与经济运行方式缺乏高度和谐 ,利益关系不能得到圆满调节 ,权力与金钱的交易机会相对较多。在这种体制下 ,建立严密的制度监控权力运作机制 ,使掌权者无法贪赃自肥 ,当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而儒家的“存天理 ,灭人欲”会不会起一定的扼制作用 ?这些也是人们想知道答案的问题。出于这样一种考虑 ,本刊特组织了一组稿件 ,对当代新儒家进行点评 ,希望能引起学术界的充分重视 ,也欢迎学术界进行争论。
[Abstract]:In his speech at the founding meeting of the Confucius Research Institute of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Mr. Zhang Dainian, a Chinese scholar, said that the era of respect for Confucius was over, and the time of approving Confucius had passed. Now is the time for comprehensive innovation of Confucius thought. In such an era, people naturally care about the views of contemporary Neo-Confucianism, the evaluation of their merits and demerits, and the trend of their research. Modern Neo-Confucianism has played a great role in the modern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especially Confucianism. Can they revive Confucianism? How and how do the values of contemporary Neo-Confucianism play a role in the market economy today? As a country with mixed system, the obvious defects of China are the lack of high harmony between political management mechanism and economic operation mode, the failure to adjust the relationship of interests satisfactorily, and the relatively large trading opportunities between power and money. In this system,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stablish a strict system to monitor the operation of power, so that the power holders can not gain money. And the Confucian "save nature, extinguish human desire" will play a certain role in curbing? These are also questions that people want to answer. Out of this consideration, the journal organized a group of manuscripts to comment on the contemporary Neo-Confucianism, hoping to arouse the full attention of the academic community, and also welcome the academic debate.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分类号】:B2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学智;熊十力与牟宗三关于《大学》释义的辩争——以《读经示要》为中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刘忠良;试论梁漱溟早期文化观的折中主义[J];北方论丛;2004年06期

3 苏岩;;关于消费异化的文化批判[J];北方论丛;2007年05期

4 薛其林;;五四时期的东方文化中心与融合创新——以梁漱溟、熊十力为例[J];长沙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5 董希文;文本理论与文艺学关系初探[J];东方论坛;2005年03期

6 黄筱纯;毛泽东、梁漱溟农民观的比较[J];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7 徐明;论梁漱溟理论心理学思想的地位与作用[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8 郭美华;“本心”的普遍性与个体性——论熊十力哲学的普遍主义取向[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9 许章润;法的概念:规则及其意义——梁漱溟法律思想研究之一[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10 何晓明;20世纪中国文化保守主义论[J];河北学刊;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冯兆基;;中国民族主义、保守主义与现代性[A];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第二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其林;民国时期学术研究方法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柴文华;现代新儒家文化观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3年

3 陈迎年;感应与心物——牟宗三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王守雪;心的文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刘静芳;综合创造的哲学与哲学的综合创造[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唐忠毛;现代性视阈中的佛教本觉思想批判与论争[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高玉;语言变革与中国文学现代转型[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8 高小强;唯识学“转识成智”说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9 王兴国;从逻辑思辩到哲学架构[D];南开大学;2000年

10 严金东;自得:中国古代文论话语个案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恩廷;熊十力哲学研究[D];河北大学;2001年

2 付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关于政党关系的构想与实践[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3 王宏;加入WTO的效应——从文化哲学的角度看[D];黑龙江大学;2002年

4 李光钰;蒋梦麟的文化思想及事业[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黄晓玲;重庆市九龙坡区陶家镇学校开发利用乡村课程资源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易燕明;梁漱溟的道德理想主义[D];湘潭大学;2003年

7 崔雅琴;梁漱溟文化哲学的现代性立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焦自军;牟宗三道德形上学研究[D];湘潭大学;2004年

9 袁咏红;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化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10 吴浪波;互助论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与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良发;;余英时现代儒学论要——《现代儒学的回顾与展望》评析[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陆信礼;刘博智;;一部冯友兰研究的创新之作——《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方法论研究》读后[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3 叶飞;;儒家的三种传统及其现代命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2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李德仁;;众说西南联大新儒家[A];孔学研究(第十二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2 赵佳聪;;儒家“中”的哲学之当代运用[A];孔学研究(第二辑)[C];1995年

3 东方朔;;理性、现代性与中国哲学的未来——兼评新儒家对传统哲学现代转化之探寻[A];《与孔子对话——论儒学的现代生命力》——上海文庙第三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刘述先;;五年来的学思[A];时代与思潮(5)——文化传统辨证[C];1991年

5 龙珊;;梁漱溟与现代新儒学[A];孔学研究(第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第三次孔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6 郭齐勇;;儒家人文精神及其宗教意涵[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七辑)[C];2010年

7 周山;;超越“仁义”,相忘江湖——关于中国传统哲学的当代定位[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单纯;;论“新理学”体系中的法哲学思想[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七辑)[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光明邋实习生 钟华生;使人的生命有美好的未来[N];深圳商报;2008年

2 白汉坤;传统儒家思想的内省与超越[N];中华读书报;2008年

3 台湾师范大学教授 林安梧;当代新儒家在中国思想史上的意义[N];社会科学报;2007年

4 吉林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 邵汉明;现代新儒学再评价[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5 上海社会科学院 罗义俊;熊十力:重建中国哲学之“体”[N];社会科学报;2008年

6 洪修平 白欲晓;立足传统和面向现代[N];光明日报;2002年

7 邢福义;漫话“有所不为”[N];光明日报;2008年

8 记者 计亚男 殷燕召;人类能否求诸内心达到天人和谐[N];光明日报;2009年

9 李承贵;儒学行走中的困惑[N];中国文化报;2007年

10 李承贵;儒学行走中的困惑[N];今日信息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孟晓路;儒学之密教—龙溪学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0年

2 张三萍;现代新儒学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3 王芳恒;冯友兰社会文化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4 沈小勇;现代新儒家儒学现代化思想论衡[D];苏州大学;2011年

5 张俊波;刘述先宗教观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6 刘静芳;综合创造的哲学与哲学的综合创造[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强;道德与政治之际[D];山东大学;2012年

2 邱华婷;儒学的历史发展与当代挑战[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3 陈静静;当代新道家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黄艳;冯友兰境界理论研究[D];湘潭大学;2006年

5 冯博;现代新儒家的“外王”论政治哲学初探[D];吉林大学;2006年

6 余志明;中国本位与以西律中[D];四川大学;2007年

7 张承秋;杜维明“儒学第三期发展”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8 秦艳平;“合外内之道”的多面审视[D];华侨大学;2008年

9 郑贺;王阳明心性论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晶;论牟宗三的哲学观[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357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19357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0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