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新儒学发展的若干难题
本文选题:当代新儒学 + 现代新儒学 ; 参考:《文史哲》2003年02期
【摘要】:国学泰斗张岱年先生在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成立大会上发表的讲话说 ,尊孔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批孔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了 ,现在是对孔子思想进行综合创新的时代了。在这样一个时代 ,人们自然很关心对当代新儒家的看法 ,自然很关心对他们功过的评价 ,自然很关心对他们研究的动向。当代新儒家对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学的现代转化到底起了多大的作用 ,他们能复兴儒学吗 ?当代新儒家的价值观今天如何在市场经济中发挥作用 ,发挥怎样的作用 ?法学界提出 ,中国作为混合型体制的国家 ,其明显缺陷是政治管理机制与经济运行方式缺乏高度和谐 ,利益关系不能得到圆满调节 ,权力与金钱的交易机会相对较多。在这种体制下 ,建立严密的制度监控权力运作机制 ,使掌权者无法贪赃自肥 ,当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而儒家的“存天理 ,灭人欲”会不会起一定的扼制作用 ?这些也是人们想知道答案的问题。出于这样一种考虑 ,本刊特组织了一组稿件 ,对当代新儒家进行点评 ,希望能引起学术界的充分重视 ,也欢迎学术界进行争论。
[Abstract]:In his speech at the founding meeting of the Confucius Research Institute of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Mr. Zhang Dainian, a Chinese scholar, said that the era of respect for Confucius was over, and the time of approving Confucius had passed. Now is the time for comprehensive innovation of Confucius thought. In such an era, people naturally care about the views of contemporary Neo-Confucianism, the evaluation of their merits and demerits, and the trend of their research. Modern Neo-Confucianism has played a great role in the modern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especially Confucianism. Can they revive Confucianism? How and how do the values of contemporary Neo-Confucianism play a role in the market economy today? As a country with mixed system, the obvious defects of China are the lack of high harmony between political management mechanism and economic operation mode, the failure to adjust the relationship of interests satisfactorily, and the relatively large trading opportunities between power and money. In this system,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stablish a strict system to monitor the operation of power, so that the power holders can not gain money. And the Confucian "save nature, extinguish human desire" will play a certain role in curbing? These are also questions that people want to answer. Out of this consideration, the journal organized a group of manuscripts to comment on the contemporary Neo-Confucianism, hoping to arouse the full attention of the academic community, and also welcome the academic debate.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哲学系
【基金】:教育部“十五”重大项目“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2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洪晓楠;儒家传统的现代转化——论杜维明的文化哲学思想[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2 洪晓楠;批判继承 综合创新——论方克立先生的文化哲学思想[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3 江琼;“科玄论战”的历史回顾与当代反思[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3年04期
4 李刚;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的回顾和思考(1979-1999)[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5 郭建宁;毛泽东的文化观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几个问题[J];河北学刊;2003年05期
6 何晓明;20世纪中国文化保守主义论[J];河北学刊;2005年03期
7 孙勇才;道不同不相为谋——论余英时与现代新儒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洪晓楠;五四运动的历史诠释与话语重构[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济南市行政学院.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9 车成桓,叶静;现代中国的儒教:当代新儒学运动及其文化意义[J];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12期
10 康中乾;20世纪中西文化观念的冲突与会通[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柴文华;;对中国近现代文化民族主义的省思[A];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第二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先伍;现代性的追求与批评[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陈迎年;感应与心物——牟宗三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张瑞堂;文化自觉与中国先进文化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4 芮宏明;钱穆文学研究述略[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张永理;当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封建残余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6 王志捷;贺麟文化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7 何爱国;东亚发展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高玉;语言变革与中国文学现代转型[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9 暨爱民;现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研究(1919—1949年)[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马明良;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交往历程与交往前景[D];西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文嫱;小农意识与中国现代化掣时浅谈[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2 朱成科;日本青少年道德危机的前提性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李义胜;当代教师的文化使命[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4 谢锦霞;现代教育的合理性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丁显有;“返本开新”——现代新儒家之于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关系探索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6 邱瑜;现代新儒学伦理道德思想与现代道德教育[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7 王纪波;先秦至汉代儒学意识形态化历程批判论纲[D];河南大学;2005年
8 张耀武;文化选择与教育现代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锐锐;韩国现代化中的儒学因素[D];延边大学;2006年
10 王晓黎;评述张君劢“德法合一”论[D];山东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泽厚;新儒学的隔世回响[J];天涯;1997年01期
2 张永义;现代儒学的出路——读《儒学的现代转折》[J];学术月刊;1994年06期
3 姜东;;儒学:面向21世纪的智慧[J];走向世界;1994年06期
4 黄尚明;对儒家思想历史地位的认识[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5 赵行良;魏晋南北朝隋唐儒学发展辩正[J];广东社会科学;1999年04期
6 陈立胜;“儒学经典诠释传统”与“我们”[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7 吴光;关于儒学价值观普世性问题的思考[J];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8 韩东育;历史上东亚的儒学对话及其现实意义[J];日本学刊;2005年02期
9 冯俊;;提倡人文精神、弘扬人文传统[J];学术界;2006年01期
10 董寅生;;十议董仲舒[J];衡水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登智;;儒学远播云南[A];孔学研究(第二辑)[C];1995年
2 陈立;;古代越南儒学教育评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3 李景林;;论儒学的个体性原则[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曹相;;儒学在云南的传播与发展[A];孔学研究(第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首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首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5 马元良;;儒学与东方经济管理体系的贡献[A];孔学研究(第十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张锡勤;;论康有为对儒学的改造[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何成轩;;朱熹对儒学南传的贡献[A];02’中国北海《朱熹思想与以德治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蒋薇;;焚书坑儒 独尊儒术与儒教文化圈——秦汉儒学与当今儒学的社会作用[A];2004乌蒙论坛论文集(一)[C];2004年
9 邓伟志;;序[A];《与孔子对话——新世纪全球文明中的儒学》——上海文庙第二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刘泽亮;;玄学是儒学道家化的过渡形态[A];三生万物——老子思想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大学 汤一介;儒学与生态[N];人民日报;2003年
2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 浙江省儒学学会常务副会长 吴光;“一道五德”:儒学核心价值观的新表述[N];北京日报;2010年
3 林桂榛;儒学的世界性与世界性的儒学[N];光明日报;2004年
4 叶楚炎;儒学:二十一世纪最强大的文化影响力[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5 记者 王端鹏;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成立[N];济南日报;2010年
6 杨国荣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作为哲学的儒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记者 郭培燕、刘玉亮;努力发挥儒学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的积极作用[N];山西政协报;2009年
8 张立文;孔门儒学怎样影响了朝鲜[N];中国教育报;2010年
9 武汉大学国学院教授兼院长 郭齐勇;儒学教育并非仅是知识性的[N];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东北师范大学教授 韩东育;儒学仿佛日本人身上的衣服[N];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岳兵;日本近代儒学思想研究(1868-1945)[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任丽新;儒学与基督教:天人关系、神人关系及其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3 许家鹏;“儒术独尊”与“霸王道杂之”[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THEO A. COPE;儒学中的“诚”及其在心理学和心理分析中的意义[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林存光;儒学的意识形态化[D];南开大学;1997年
6 许建平;李贽思想演变史[D];复旦大学;2003年
7 常裕;河东学派考论[D];南开大学;2006年
8 赵杰;两种生命的学问[D];山东大学;2006年
9 张文英;董仲舒政治哲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柴可辅;高攀龙思想研究:理学与心学之接洽[D];浙江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常晓洲;论魏晋玄学中“名教”与“自然”的关系[D];河南大学;2004年
2 张运磊;《论语》“和”辨及“和谐管理思想”研究[D];青岛大学;2005年
3 贾微;梁启超儒学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5年
4 崔荣;试论林罗山的朱子学思想[D];延边大学;2006年
5 邱海燕;王安石与佛教关系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6 张杰;儒学与中国传统体育礼仪文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纪波;先秦至汉代儒学意识形态化历程批判论纲[D];河南大学;2005年
8 王星;陆象山心学的儒释之辨[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9 王长恒;陈焕章孔教论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宋亚飞;论梁漱溟保守主义思想的个性特征[D];苏州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9580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1958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