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文化自觉
本文选题:国学 + 文化自觉 ; 参考:《浙江社会科学》2012年12期
【摘要】:国学原指国家设立的教育机构及其所教育的内容,目的是使贵胄子弟接受礼乐文化、军事技能、驾驭技术、政治典章、自然科学等方面的教育,成为社会精英。近代以来,国学的含义有所变化,有的认为国学是本国固有学术及其包含的独特精神,有的认为国学是中国传统学术体系,还有的认为国学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及研究它的现代学术形式。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国学在中国重新出现热潮,既是"人文忧思的盛世危言",又是民族文化价值体系建设迫切需求,更是全球化进程中文化价值互补诉求的反映。它越来越聚焦在中华文明独特的核心理念。国学研究能否深入开展,取决于能否真正了解中华文明在过去、现在和将来对人类文明已经做出和可能做出的贡献。
[Abstract]:Sinology originally refers to the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set up by the state and the contents of their education, the purpose of which is to make the children of the nobles accept the education of etiquette and music culture, military skills, mastering technology, political regulations, natural science, and so on, and become the elite of the society. Since modern times, the meaning of Sinology has changed. Some people think that Sinology is inherent in the country and its unique spirit, and others think that it is the traditional academic system of China. Others think that Chinese culture is the historical culture of China and the modern academic form of studying it. Since the late 1980s and early 1990s, there has been a new upsurge in the stud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 China. It is not only the critical words of the prosperous times of humanistic worries, but also the urgent need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ational cultural value system, and the reflection of the complementary demands of the cultural values in the process of globalization. It is increasingly focused on the unique core ideas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Whether the study of Chinese culture can be carried out in depth depends on whether we can really understand the contribution that Chinese civilization has made and may make to human civilization in 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
【分类号】:G1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陈壁生;;“国学”定义的重新检讨[J];当代儒学;2011年01期
2 方光华;胡列清;;思想史研究需要引入“格局分析法”[J];华夏文化;2007年01期
3 李中华;;国学、国学热与文化认同[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4 纪宝成;;重视国学学科建设 加强传统文化整合教育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1年Z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迟成勇;;国学研究的时代价值[J];重庆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2 范国强;刘春花;;当代“国学热”的勃兴及其相关问题研究[J];理论月刊;2012年08期
3 范国强;刘春花;;民国时期的“国学热”思潮述论[J];兰台世界;2012年07期
4 刘玉梅;;今天的国学热是一场文化虚热吗——与郜元宝教授商榷[J];探索与争鸣;2010年04期
5 包磊;王岗;;国学语境下的学校武术教育[J];搏击(武术科学);2010年03期
6 杜霞;;国学经典教育的尺度与分寸[J];教育学报;2012年01期
7 张伟娟;;透过于丹现象浅谈传统文化对当代社会的积极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2009年12期
8 肖金云;吴冰;;新世纪“国学热”产生的原因[J];学习月刊;2012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袁洁;革命·消费·认同——当代中国红色文化的政治学分析[D];南京大学;2011年
2 卢艳喜;新疆高校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教育的探析[D];新疆大学;2011年
3 王雪韵;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文化认同与我国学校道德教育改革[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樊娟;新生代大学生文化认同危机及其应对[D];浙江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干春松;李伟波;;现代中国的国家意识建构和文化自觉——国学热的昨天和今天[J];哲学动态;2011年02期
2 余源培;;努力提高文化自觉能力[J];世纪;2006年03期
3 袁济喜;;国学与当代[J];前进论坛;2010年05期
4 许嘉璐;中华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J];文史哲;2004年02期
5 罗文东;;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国学的命运[J];国学;2011年05期
6 王殿卿;;文化自觉与传统节日[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杨建新;;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J];今日浙江;2011年15期
8 费孝通;弘扬优秀传统 实现“文化自觉”[J];中华文化论坛;1998年04期
9 刘梦溪;;国学无须“热”[J];寻根;2009年03期
10 史式;;国学是一门经世致用的大学问[J];文史杂志;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解光宇;;论徽州文化的儒学物质(兼论区域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关系)[A];02’中国北海《朱熹思想与以德治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陈立明;;构建和谐文化 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A];和谐文化与统一战线——全国首次统战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范明生;;“轴心时期”中华文化与西亚、南欧文化比较[A];时代与思潮(7)——20世纪末的文化审视[C];2000年
4 李建军;;文化自觉、文化传统与社会学研究[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吴克明;;社会主义新文化发展观解读[A];湖南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苏振芳;;闽南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内在联系及其特点[A];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3年
7 王昌珞;;全球化与中华文化创新(提纲)[A];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学术研究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刘波;;复兴中华文化——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A];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严宝康;;网络上的评论:长城保护需要全民文化自觉[A];《中国长城博物馆》2007年第2期[C];2007年
10 陈绛;;从“中学”到“国学”——兼论国学的现代性[A];近代中国(第二十辑)[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瑞堂;文化自觉与中国先进文化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戴大明;“读经”与文化自觉[D];西南大学;2008年
3 付秀荣;和谐多样:当代中国的文化选择[D];吉林大学;2005年
4 曲慧敏;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邓永芳;文化现代性引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6 丁菊霞;成长危机与发展向度[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7 张秀清;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D];南开大学;2009年
8 颜春龙;海外华文传媒与华人文化认同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9 兰文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现代建构的双重文化进路[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刘秀俊;“中国文化的海外媒介”[D];山东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庄秀君;文化自觉与中国的持续发展[D];黑龙江大学;2011年
2 宋宁;文化自觉的时代内涵及现实意义[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3 马金婷;文化自觉的价值取向[D];长春工业大学;2011年
4 李晶;新吟诵的兴起及其文化意义[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5 邓永芳;现代化境遇中的文化自觉[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6 欧阳小红;国学院的发展及办学特色探析[D];厦门大学;2008年
7 宝燕园;中华文化多样性与文化生态平衡[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8 刘锦玲;现代人文精神的文化反思[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宋婧;20世纪30年代以来有关中国文化宣言的比较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10 王会丽;当代中国“传统文化热”的唯物史观透视[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172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2017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