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民国学人的理学救国论——以汤用彤、唐文治、贺麟为中心

发布时间:2018-09-17 18:05
【摘要】:民国时期,在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的背景下,有不少学者积极推崇作为儒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宋明理学,汤用彤、唐文治、贺麟甚至把理学看作救国治世之良药,并且与民族气节联系在一起,这不仅是民国时期对于理学的一种深入解读,有益于理学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传承和发展,而且有助于凝聚人心,弘扬民族气节,形成社会的重要精神力量。尤其是,民国学人提出理学救国,可以为今天的学术研究提供新思路;把理学与民族气节联系在一起,有益于当今的文化建设与复兴。
[Abstract]:In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Culture Movement, many scholars actively praised the Neo-Confucianism of the Song and Ming Dynasties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nfucianism. Tang Youtong, Tang Wenzhi, and He Lin even regarded Neo-Confucianism as a good medicine for saving the country and the world, and were connected with the national integrity. This was not only a deep study of Neo-Confucianism in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Interpretation is conducive to the study,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Neo-Confucianism and eve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t is also conducive to rallying people's hearts, promoting national integrity and forming an important spiritual force in society. Cultural reconstruction and revival.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哲学系;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2JZD007)
【分类号】:B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晓英;弘先哲之志,启后世之学——“贺麟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会侧记[J];哲学动态;2003年02期

2 张祥龙;;《贺麟全集》出版说明[J];全国新书目;2012年10期

3 宋祖良 ,范建荣;贺麟学术思想讨论会在京举行[J];哲学研究;1986年11期

4 郭齐勇;;贺麟前期的中西文化观与理想唯心论[J];哲学动态;1988年06期

5 范进 ,杨君游;贺麟学术思想讨论会综述[J];哲学动态;1992年12期

6 张嘉丽;;贺麟早期文化哲学思想初探[J];天津党校学刊;1995年02期

7 崔立锋;;贺麟先生对我国深入研究马克思哲学的杰出贡献[J];兰台世界;2014年04期

8 傅国涌;;贺麟:学术独立和尊严[J];新世纪周刊;2008年35期

9 彭华;;“同情的理解”略说——以陈寅恪、贺麟为考察中心[J];儒藏论坛;2010年00期

10 智效民;;“二唯”之间读贺麟[J];黄河;199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义;;贺麟哲学生命的成长[A];云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与理论探索[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 顾红亮;哈佛教授为贺麟赴德留学写推荐信[N];文汇报;2011年

2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顾红亮;耶顿夫人对贺麟哲学兴趣的启发[N];文汇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志捷;贺麟文化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春燕;贺麟的体用观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何可可;论贺麟的文化哲学思想[D];中南大学;2010年

3 赵笑阳;贺麟价值哲学思想研究[D];中国计量学院;2012年

4 徐福林;贺麟的儒者人格观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467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22467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b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