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现代中国书法文化的创造者
[Abstract]:Guo Moruo is one of the outstanding creators of modern Chinese calligraphy culture. His calligraphy and his book on calligraphy cultural activities are the concrete embodiment of his cultural creation behavior and constitute an important part of Moruo culture. In the new poetry, historical play and even in the aspect of academic study, Guo Moruo once appeared "Jiang Yan phenomenon", but he made great progress in the pursuit and creation of modern calligraphy culture in the later period, and was in harmony with his old poetry and ci and the creation of the combined language. It is necessary to revalue Guo Moruo by integrating academic culture and revaluating the value and status of literature and art of the old style under the vision of "New Chinese Culture".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00BZW028)
【分类号】:J292.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池;论郭沫若史剧的悲剧艺术[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2 李乐平;闻一多前期文艺思想的复杂性及其原因分析[J];北方论丛;2005年04期
3 邵玉铮;传习中国书法的两个创议[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4 季广茂;笑谈古今也从容——试论“戏说历史”的文化内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陈军;;论焦菊隐对北京人艺演剧民族化的贡献[J];北京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6 于学勇;;书法艺术在包装装潢设计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2009年06期
7 刘悦坦,魏建;苏俄无产阶级革命文化与郭沫若的思想“转换”[J];长白学刊;2002年02期
8 高选树;试论毛泽东书法的时代精神[J];川北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9 曾永成;从形式、节奏到节律形式——文艺本体特性百年探寻轨迹扫描(上篇)[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10 陈鉴昌;郭沫若抗战史剧昭示的人权真理[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税海模;;郭沫若与马克思主义[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2 税海模;;中西撞击中隆起的文化峰峦——我的郭沫若观[A];“我的郭沫若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3 姜铮;;论《<少年维特之烦恼>序引》[A];创造社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4 赵大浩;冯剑秋;;创造社时期郭沫若的诗论[A];创造社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5 税海模;;“五四”前的郭沫若与儒家文化[A];创造社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6 吴中杰;;创造社与表现自我的艺术[A];创造社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7 朱贵平;;创造社与西方现代主义[A];创造社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8 贾振勇;;20世纪40年代的郭沫若及其抗战历史剧[A];郭沫若研究三十年[C];2008年
9 姚全兴;;梁启超与柏格森生命美学[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伍世昭;比较诗学视野中的郭沫若早期心灵诗学[D];暨南大学;2002年
2 阳文风;宗白华与中国现代诗学[D];暨南大学;2003年
3 刘海波;二十世纪中国左翼文论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王晓生;“1917—1923”新诗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5 荣光启;现代汉诗的发生:晚清至“五四”[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6 张大伟;“左联”文学的组织与传播(1930-1936)[D];复旦大学;2005年
7 咸立强;创造社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8 陈碧;《周易》象数美学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9 张勇;前期创造社期刊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宗先鸿;卢梭与中国近现代文学[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冬;积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功能探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生滨;郭沫若文艺性散文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李卫国;冲撞与嬗变[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刘林;伟大的翻译家郭沫若:创作·思想与翻译[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5 田欢;作为叙述手法的意识流[D];新疆大学;2003年
6 孙立恒;模仿与创新:西方文学对五四浪漫主义诗歌兴起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7 万曙琳;试论郭沫若与穆旦诗歌中自我观的变奏[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8 白锐;惟有东坡居士好,姓名高挂在黄州——苏轼谪居黄州时期的生存样态及其文学、书法创作[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刘振兴;“五四”科学语境中郭沫若的文学创作[D];青岛大学;2004年
10 赵连昌;中国现代文学目录学类型研究——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类型研究之一[D];青岛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贺宏亮;;关于郭沫若一封佚简的释文[J];郭沫若学刊;2011年02期
2 冯锡刚;;廿五年间两绝句——郭沫若与唐_"[J];郭沫若学刊;2011年02期
3 傅嘉明;莫娟娟;;郭沫若的笔名[J];青苹果;2007年01期
4 汤雄;;闹洞房:小新娘难倒郭沫若[J];文史博览;2011年02期
5 秦川;侯彤;;20世纪中国文化巨人郭沫若论辩[J];蜀学;2010年00期
6 佚名;;郭沫若“静坐”享长寿[J];晚报文萃;2011年17期
7 彭意平;;郭沫若女儿郭庶英:父亲的叛逆是与生俱来的[J];公关世界;2010年06期
8 蔡震;;郭沫若流亡日本期间若干旧体佚诗考[J];新文学史料;2011年03期
9 管冠生;;郭沫若的一件轶事与一首诗[J];鲁迅研究月刊;2011年07期
10 谢轶群;;郭沫若建国后为何变得奴颜媚骨[J];学习博览;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邓经武;;论郭沫若的“创造”情结——人类文化学的个案研究[A];郭沫若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C];2000年
2 池田大作;;日本创价学会贺信[A];郭沫若与百年中国学术文化回望[C];2002年
3 税海模;;郭沫若留下的文化启示[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4 顾文;;郭沫若故居留言集锦[A];“郭沫若在日本”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1988年
5 刘德有;;记忆中的毛主席、周总理和郭沫若——谈谈日语口译工作中的花絮[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0年第4期(总第101期)[C];2010年
6 张志强;;郭沫若在北伐前夜[A];郭沫若研究第三辑[C];1987年
7 谷言;;“大哉鲁迅”——读郭沫若论鲁迅的两篇佚文[A];“郭沫若在重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5年
8 李继凯;;女神再生:郭沫若的生命之歌[A];“我的郭沫若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9 刘勇;;在胆魄与睿智的结合点上——论郭沫若文学创作的创造性思维[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10 陈永志;;艺术的魅力从何而来?艺术的光彩为什么会暗淡?——郭沫若诗歌艺术得失谈[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钟作英;《郭沫若展》重访日本冈山[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陆文虎;大力发展“文化创造性产业”[N];人民日报;2004年
3 李继凯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书法文化与中国现代作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罗南;龙湾籍作家项有标获“郭沫若散文优秀奖”[N];温州日报;2010年
5 记者 毕玉才 特约记者 刘勇;农民文化创造谁来扶持[N];光明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陈原;多出精品,让文化创造发出时代强音[N];人民日报;2011年
7 石厉;郭沫若与巨赞[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8 北塔;郭沫若评诗一偏[N];文艺报;2011年
9 记者 陈卓;阿勒泰市用特色文化创造快乐生活[N];阿勒泰日报(汉);2011年
10 陈新武;先进文化创造非凡效益[N];中国化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红珊;郭沫若美学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2 伍世昭;比较诗学视野中的郭沫若早期心灵诗学[D];暨南大学;2002年
3 黄永福;从“儒学”到“现代”:越南的新文学/文化运动及其与中国现代文学/文化的关系[D];上海大学;2011年
4 邓庆周;外国诗歌译介对中国新诗发生的影响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5 O@同壮;庄子与中国现代美学[D];暨南大学;2007年
6 黄雪敏;创造社诗歌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7 马宁;中国现代小说中的日本形象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陈曦;西周有铭铜器断代专题整合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9 谢向红;美国诗歌对“五四”新诗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10 郑群;《诗经》与周代婚姻礼俗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小华;生如夏花之绚烂 死若秋叶之静美[D];重庆师范大学;2007年
2 曹丹丹;论郭沫若抗战史剧中的日本文化因素[D];重庆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艳;生命诗学的深层律动[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周艺;郭沫若史学思想中几个问题的探讨[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马秀琴;自然与人生的婚礼[D];兰州大学;2006年
6 张瑾;新文化运动时期三位主将的庄子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王永鹏;郭沫若与“延安”关系研究[D];延安大学;2008年
8 颜炼军;1925,,马克思与孔子对话[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9 郑丽莉;郭沫若诗歌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10 李红娟;郭沫若、阳翰笙历史剧创作比较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975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2397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