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与市场的纠结:第三次国学思潮反思
[Abstract]:The third trend of thought of Chinese learning originated in the late 1980 s and is still in the ascendant. In this ideological trend of thought, there is a great controversy about the meaning of Sinology, which leads to disputes among readvocates, opposition, slow-going, cautious, supplemental, revaluation and other schools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thought, which leads to disputes between the readvocates, the opposition, the slow-going, the cautious, the supplementary and the revaluation. What it shows is the ideological ecology of modernization and traditional antagonism, the entanglement of humanism and marketization, and the coexistence of academic and popular. Because the trend of thought of Sinology is in the middle stage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the perfect period of marketization in China, its humanism demand is remarkable. Whether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academic development, humanistic education, cultural innovation, or identity symbol and cultural identity, the prosper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learning is necessary, but it must be treated with a modern, open, pluralistic, innovative and scientific attitude.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 复旦大学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
【分类号】:G12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济喜;从人生忧患到审美升华——王国维境界说的人文探幽[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王顺达;论商周神权政治的嬗变[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庄浩然;闽籍近代学者与莎士比亚[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葛桂录;论王国维的西方文学家传记[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5 边家珍,魏思玲;《庄子》文学特征及其成因探析[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6 刘进才;;中国现代文学的审美现代性探寻——以京派作家沈从文、废名的小说创作为个案[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朱明勋;论魏晋六朝时期的《孝经》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8 刘凤泉,姜元奎;论“贵和”思想之文化渊源[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9 李林荣;1990年代的中国散文与中国文化[J];开放时代;2001年11期
10 张晓燕;中西悲剧艺术比较[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黄维华;;上古婚俗现象中的“奔”——《氓》诗婚姻行为辨正[A];第七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瑞明;雅人深致[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江林;《诗经》与宗周礼乐文明[D];浙江大学;2004年
3 许龙;钱锺书诗学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朝晖;知识与控制:中国古代科学教育的社会学解读[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5 荣光启;现代汉诗的发生:晚清至“五四”[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6 胡文生;学术·体制·人[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7 赵鲁平;解读上海外语教育:历史与文化语境的嬗变[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吴忠良;南高史地学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胡晓华;郭璞注释语言词汇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10 马汉钦;中国形神理论发展演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思旺;刘禹锡方药研究的思想背景论略[D];湖南大学;2003年
2 王晓芳;论吴均诗歌及吴均体[D];湘潭大学;2003年
3 王沛;遗嘱继承制度的历史考察——从中西方比较的角度[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4 范永康;周作人“言志”文艺思想论[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5 黄丹;王国维美学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彭雷霆;“五四”后迟来的批评[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7 叶罕云;夷齐故事及其文化意蕴新探[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邹宁;国学启蒙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琴;大学物理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赵禹冰;王国维对美学文本的阅读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帆;李金花;;文化:人与自然关系的尺度[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曾军;;都市文化研究:范式及其问题[A];“双三角论坛:国际大都市群理论与中国当代城市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许章润;;中国三十年的文化变迁[A];“市场化三十年”论坛论文汇编(第三辑)[C];2008年
3 林焕平;;论人文精神[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一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6年年会论文集[C];1996年
4 王元化;;关于文化问题的主客对话[A];时代与思潮(4)——文化传统寻绎[C];1990年
5 刘文江;武文;;民间文化产业化的经济人类学思考——政府导向与市场导向的双维度结构[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产业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郭晓静;;和谐: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A];社会转型中的和谐社会构建——上海市党校系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特约记者 何卫华 浙江理工大学 朱国华 华东师范大学;呼唤一种建设性的人文主义[N];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深圳商报记者 王光明;幸福来自于心灵的宁静而不是金钱[N];深圳商报;2007年
3 复旦大学历史系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 何爱国;要关注第三次国学思潮出现的误区[N];中国改革报;2008年
4 ;我们需要有“文化自觉”[N];发展导报;2000年
5 复旦大学历史系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 何爱国;国学新思潮面面观[N];北京日报;2008年
6 记者 刘瑜;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缺一不可[N];深圳商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刘悠扬;刘申宁:开拓创新是深圳最重要的人文资源[N];深圳商报;2007年
8 托妮·莫里森;人文学科远比以往更加重要[N];文艺报;2007年
9 邢忠泽;“人文奥运”是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N];青岛日报;2007年
10 深圳商报记者 关万维;深圳“新读书运动”精神编年[N];深圳商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汤忠钢;从人文精神视界看中西方文化特质的历史流变与现代新建构[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韩千钧;人文奥运与青岛城市文化互动研究[D];青岛大学;2006年
3 胡长栓;文化哲学的悖论及其历史向度[D];黑龙江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4750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2475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