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徂徕学派对孟子的批判——山鹿素行的地位

发布时间:2019-05-12 11:35
【摘要】:信夫清三郎认为中国在亚洲创建了特殊的国际秩序,以内"华"外"夷"的朝贡制度或宗藩体系构筑了"中国的世界秩序";17世纪后半叶的山鹿素行开始脱离中国中心主义转向日本中心主义,"华夷"观念获得日本中心主义的理论重构,然后18世纪兴起的是"国学"与"兰学"。友枝龙太郎认为17世纪的徂徕学派之所以不尊孟子主要是由于孟子的汤武放伐论破坏了君臣关系的伦常秩序,这反映了日本尊君的政治结构及生活传统;在斥孟这一点上徂徕学派与司马光、李觏等近似,而先于徂徕的伊藤仁斋则比较接近於朱子。伊藤仁斋及其子孙的古义堂家学是日本罕有的学问世家,贝w茂树根据仁斋所读书、所藏书的历史情况,考证认为仁斋年轻时未读到《朱子语类》而只读了节选性质的语录且所读程子书甚於朱子书,故程子兄弟於仁斋的学风影响要大於朱子。18世纪的太宰春台认为贝原损轩由信奉程朱到晚年质疑程朱,这是损轩的巨大进步与转折,但损轩只怀疑程朱学不合圣学但未知程朱学正是通过孟子之变异而发展过来;春台敬佩损轩的学识但他认为他自己排程朱、复孔学的努力是损轩所不可及的。
[Abstract]:Xinfu Qing Siro believes that China has established a special international order in Asia, and constructed the "world order of China" with the tributary system or Suzerain-vassal system of "Yi" outside "China".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17th century, the mountain deer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17th century began to shift from Chinese centralism to Japanese centralism. The concept of "Huayi" was reconstructed by the theory of Japanese centralism, and then "Chinese Studies" and "Lanxue" rose in the 18th century. Youzhi Longtaro believes that the reason why the culai school in the 17th century did not respect Mencius is mainly due to the fact that Mencius' theory of Tang Wufang destroyed the ethical order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narchs and ministers, which reflected the political structure and life tradition of respecting the monarch in Japan. In terms of reprimanding Meng, the Culai School is similar to Si Maguang and Li Gou, while Ito Renzhai, who precedes culao, is closer to Zhu Zi. The ancient Yitang family of Ito Renzhai and his descendants is a rare family of learning in Japan. Bei Maoshu is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situation of the books read and collected by Renzhai. The textual research shows that Ren Zhai did not read Zhu Zi dialect category when he was young, but only read excerpt quotations and read Cheng Zi books more than Zhu Zi books. Therefore, the influence of Cheng Zi's brother Yu Renzhai's style of study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Zhu Zi. Taizhai Chuntai in the 18th century thought that Bei Yuan Yuxuan believed that from believing in Cheng Zhu to questioning Cheng Zhu in his later years, this was a great progress and turning point of losing Xuan. However, Yu Xuan only suspected that Cheng Zhu was not holy, but it was through the variation of Mencius that Cheng Zhu was unknown. Chuntai admires Yu Xuan's knowledge, but he thinks his own schedule Zhu, Fu Kong's efforts is beyond Xuan's reach.
【作者单位】: 广岛大学;徐州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成都某研究所(系保密性机构);
【分类号】:B3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贝w茂树;林桂榛;刘春阳;;朱子与仁斋[J];太平洋学报;2008年10期

2 友枝龙太郎;林桂榛;刘春阳;;徂徕学派对孟子的批判——山鹿素行的地位[J];太平洋学报;2008年10期

3 柴田笃,杜娟;《白鹿洞书院揭示》与江户儒学[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方国根,罗本琦;简论儒学在朝鲜和日本的传播、发展及影响[J];东方论坛;2005年03期

5 韩东育;;日本近世学界对中国经典结构的改变——兼涉朱舜水的相关影响[J];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11期

6 刘岳兵;;杨昌济的思想与日本(上)[J];船山学刊;2010年02期

7 刘相雨;;《三国演义》与儒家的治国理想[J];齐鲁学刊;2009年05期

8 李建权;试论日本民族文化的形成及特点[J];日本研究;2004年01期

9 谢建明;儒家文化在日本的传播及其整合[J];东南文化;1996年02期

10 林秋雯;中国新儒家和日本近世儒学[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守华;;朱子学在日本[A];朱熹与中国文化——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成立大会论文集[C];1988年

2 欧阳觉吾;;缅怀儒学正宗—朱文公[A];中国书院论坛[3][C];2002年

3 黄震云;马宗昌;;关于儒学经学国学的关联及其当代意义[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4 耿淑玲;伍成泉;;从《抱朴子外篇》看葛洪的世俗教育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解光宇;;论徽州文化的儒学物质(兼论区域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关系)[A];02’中国北海《朱熹思想与以德治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高登智;;儒学远播云南[A];孔学研究(第二辑)[C];1995年

7 徐克谦;;儒学基本原理与当代民主政治[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马来平;;儒学必定成为促进科学发展的强大文化力量[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1:我国科技发展的文化基础[C];2007年

9 陈立;;古代越南儒学教育评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10 马玉河;;日本的消防机构与消防工作——赴日消防研修的见闻与启示[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东北师范大学教授 韩东育;儒学仿佛日本人身上的衣服[N];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张立文;孔门儒学怎样影响了朝鲜[N];中国教育报;2010年

3 严绍;明治儒学:一个多元体的存在[N];中华读书报;2004年

4 北京大学 汤一介;儒学与生态[N];人民日报;2003年

5 四川大学法学院 喻中;心性儒学:规范中国人生活的彼岸世界[N];社会科学报;2009年

6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 浙江省儒学学会常务副会长 吴光;“一道五德”:儒学核心价值观的新表述[N];北京日报;2010年

7 记者 博悦;“儒学与儒商研讨会”在京举行[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8 林桂榛;儒学的世界性与世界性的儒学[N];光明日报;2004年

9 叶楚炎;儒学:二十一世纪最强大的文化影响力[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10 驻山东记者 常会学;山东举办省校共建儒学高等研究院座谈会[N];中国文化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三毛;在两个主义之间:日本刑事审判模式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宋玉成;中日吸收西方写实油画比较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3 雷鸣;日本节能与新能源发展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熊琳;日本劳动争议解决制度及其最新发展[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5 李兵;对外直接投资贸易效应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6 刘伟东;日本中小企业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7 李朝辉;浅层文化中断与深层文化中断[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8 节艳丽;对日本战后基础研究发展与诺贝尔科学奖获得的历史考察[D];清华大学;2004年

9 安洋;日本特殊法人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10 宿久高;中日新感觉派文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荣;试论林罗山的朱子学思想[D];延边大学;2006年

2 朱惠嫣;论教育环境对早年朱熹的影响[D];厦门大学;2007年

3 常晓洲;论魏晋玄学中“名教”与“自然”的关系[D];河南大学;2004年

4 杨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我教育的儒学继承[D];河海大学;2004年

5 王赛艳;董仲舒教化思想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朱海燕;日英同盟在日本侵华史上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4年

7 张枢盛;日本文化对其企业制度影响的路径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黄乐平;日本谋求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前景探讨[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9 张慧惠;日本私立高等教育发展对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启示[D];湖南农业大学;2005年

10 赵凌冰;日本电子商务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753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24753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6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